高特佳董事長“桃色事件”背後:涉多家醫藥上市企業
9月10日,深圳老牌創投高特佳突然成為焦點。公司董事長夫人在網上發表了一封公開信,控訴高特佳董事長蔡達建的“情婦醜聞”。
公開信落款為“金惠麗”,信中自稱是高特佳董事長蔡達建的原配夫人,二人結婚已有33年。公開信中除了描寫她和蔡達建三十多年的夫妻感情之外,主要記述了她發現“小三”的過程,以及蔡達建在醜聞暴露後的種種表現。
“金惠麗”指,今年1月30日全國疫情最嚴重的時期,蔡達建非要去香港。夫妻二人起了爭執,蔡達建不得不承認:他在香港“另有一個家”,與高特佳的員工、蔡達建原來的秘書張某已經有了一個五歲的女兒,並且二人還在泰國通過代孕機構準備在9月份生下一個兒子。
▲蔡達建
在公開信的描述中,蔡達建“敞開心扉”後徹底放飛自我,與“小三”的關係公開化,在家裏也不避諱地與張某視頻聊天,並且通過法院起訴要同“金惠麗”離婚。
公開信中引述蔡達建的話稱:
“優秀男人就要分享給很多女人享用,還要到處撒種,通過征服女人來證明自己的成功,這是動物的本能!外面的女人排着隊等我離婚。”
9月11日,高特佳方面回應稱:公開信所涉及董事長家庭私事部分,公司不便回應。但2020年初,高特佳已經設立“高特佳弘瑞投資平台”負責募、投、管、退全部業務,建立了以黃青為董事長的新領導班子。蔡達建在新平台不擔任任何職務,不參與具體經營事務。
不過,“金惠麗”在舉報信中提到的一件小事,倒可能成為高特佳的命門。
被舉報“包養情婦、謀取私利”
高特佳成立於2001年,創始人就是公開信的主角蔡達建,國泰君安是高特佳的發起單位。準確的説,高特佳是由原來的君安證券投行部一批元老出來創業成立的。
1999年國泰證券和君安證券合併,在君安做投行業務的蔡達建拉來了雲內動力、赤天化等企業的啓動資金,在深圳共同發起成立了高特佳。因此在公開信中,“金惠麗”稱公司高管中有一大批從老君安時代一路走過來的人。
作為本土最老牌的創投企業之一,高特佳一直是資本市場上一支活躍的力量。公司官網顯示,目前高特佳管理資金規模200億元,投資企業140家。
高特佳在成立的早期參與過一些重工業項目,包括鄭煤機、蒙特利化工等。不過給外界印象最深的,還是它在2009年左右大舉在在醫藥領域的投資。作為國內最早成立醫藥專業基金的創投公司之一,高特佳和九鼎、啓明等是國內醫藥風投的第一批探路者。
“金惠麗”在公開信中説,2010年開始她就辭去了在一家香港公司的職務,迴歸家庭。而蔡達建開始出軌就發生在這段時間。
按照公開信中提供的時間線,蔡達建在2010年前後就與張某有不正當關係,十年來從上下屬的工作關係發展到非法同居,並在2014年生下一個女兒。此後,蔡達建安排張某到香港工作,名義是為高特佳集團赴港整體上市打前站。
大概在2012年前後,高特佳就開始謀求集團整體上市,對標的是黑石、KKR這樣的國際級私募。但國內沒有純投資公司上市的先例,高特佳瞄準了香港市場。公開信中的説法與這一背景相符合。
公開信指出,張某在香港工作期間,寫字樓租金、豪宅費用以及一應生活開支是否合理,是否涉及到高特佳公司的錢,建議合夥人和股東認真核查。
從信中的描述看,1964年出生的蔡達建當時已經年屆五十,與“金惠麗”生有兩個女兒。信中説,他與張某又生了個女兒後,因重男輕女想要個兒子,於是才有了今年年初“借腹生子”導致事情敗露這一幕。
張某似乎不安心做一個“備胎”。公開信中指,張某干預蔡達建對公司的管理決策,對公司高管及同事評頭論足、指手畫腳。而且,蔡達建多次在聊天中向張某許諾:“讓你成功託管高特佳,成為平台和孩子們的託付!”
不僅是張某,公開信還説蔡達建還與多名女下屬有染,利用職務之便為情婦們謀取利益。
對於這些説法,高特佳方面表示,董事長的私事不便表態,但對於其中涉及公司經營相關問題,公司已責成相關調查小組正在核實中。
收購丹霞生物的難言之痛
公開信中指出的高特佳經營問題之一,正是近期被熱炒的博雅生物。
2017年4月6日,博雅生物發佈公告稱,將與控股股東高特佳一起設立併購資金,收購廣東丹霞生物。
江西博雅生物是高特佳2007年就介入的一家生物製藥企業,主營產品是市場上的稀缺資源:血液製品。當時被投資界視作“外行”的高特佳選擇了控股博雅生物的方式,打算把它培養成公司其他被投企業的上市平台。
不過高特佳運氣並不好,收購的第二年,博雅生物就爆出免疫球蛋白產品注射後致7人死亡的惡性事件。
這場遠比長生生物嚴重100倍的事故當時竟被大事化無,高特佳也算躲過一劫。但是活罪難逃,當時國內資本市場上血製品龍頭天壇生物、華蘭生物已經上市,博雅生物有望緊跟上海萊士成為第四家血製品上市公司。經此事後,博雅生物幾乎上市無望,業界都認為高特佳投下去的1個多億算是打了水漂。
然而資本市場總是健忘的,2012年博雅生物峯迴路轉,成功登陸創業板,高特佳成為公司控股方。
知情人士介紹,2017年高特佳發起、由博雅生物收購丹霞生物,本是一筆毫無懸念的交易。
丹霞生物也是血液製品企業,當時在廣東省內擁有25個單採血漿站。2017年博雅收購之前,高特佳就已經知道丹霞生物因生產嚴重違規,將被勒令停產並收回GMP證書。
對於血製品企業來説,最核心的資源是血漿站。由於在民間印象中與“賣血”劃上等號,因此各地對新開血漿站的審批非常嚴格。貴州就在2011年下文,大批關閉血漿站,原因就是“提升貴州省對外形象”。
丹霞生物雖然生產被叫停,但漿站運營正常。高特佳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才計劃出資收購,指望將丹霞生物作為博雅的血漿來源。丹霞當時的25個漿站一年總的採漿量在500噸左右,已經是博雅的近一倍。按照高特佳對博雅生物的管控能力,丹霞生物每個血漿站的年採漿能力將能提升到40-50噸,總量超1000噸。博雅生物整體上將能超過血製品龍頭華蘭生物的採漿水平。
血製品行業對血漿的利用效率是盈利關鍵。同樣一份血漿能產出更多種類的血製品,收益自然更高。丹霞生物當時只有2個血製品批文,血漿利用率很低,博雅生物則有7個品種。高特佳收購已經停產的丹霞生物,其實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
然而2017年博雅生物收購丹霞生物完成之後,博雅在3年時間裏累計向丹霞生物支付了8.17億元的血漿採購預付款,卻沒買來一分錢的血漿。這正是近期媒體詬病高特佳,以及“金惠麗”公開信中指出蔡達建“疏於管理”的核心原因。
事實上,博雅自從買下丹霞生物後,從廣東運輸血漿到江西加工血製品的許可證就一直沒批下來。由於血漿站是稀缺資源,血漿跨省調撥需要審批,這考驗高特佳在兩地的政府關係。
廣東省內,並不缺有能力吃下丹霞生物漿站資源的企業,雙林生物、廣東衞倫生物等其實對丹霞生物也是覬覦已久。各種因素交織在一起,延緩了丹霞生物交貨的進程。
直到今天,丹霞生物也沒能實現調漿到博雅。
後蔡達建時代的高特佳
企查查資料顯示,在高特佳的譜系裏,公開信中提到的張某有大量涉及,在高特佳睿亨、高特佳菁英、高特佳睿寶,以及深圳健康君鴻等公司中都有一定比例的股份,儼然是高特佳的核心人物之一。
而蔡達建於今年年初退出了高特佳的管理一線,目前僅保留公司董事長的名號,實際的業務都轉到新成立的高特佳弘瑞名下,歸同為公司元老的黃青負責。
今年新成立的高特佳弘瑞,中期工作會議,主題之一是“蜕變”。
投資界近幾年風雲際會,冒出來一大堆醫藥投資新鋭。今年8月,高瓴一次性就拿出了10億美元投資百濟神州,醫藥行業的單筆投資開始接近百億規模。投資成本越來越高。這對偏重於中後期投資的高特佳來説並不是件好事情。
2012年開始,隨着新一輪醫改的深入,中國醫藥市場開始進入高增長。尤其是在熱門的生物製藥領域,2015年啓動的藥品審批制度改革極大地刺激了各類資本湧入,投資創新藥,一下就抬高了企業的估值,頭部效應越來越明顯。
而且,由於大量生物醫藥企業並沒有產品上市,所以國內投資圈按在研藥物的研發進度形成了一套估值體系,並且越估越高,有時候甚至出現preIPO輪比上市後還貴的局面。而從2018年開始籌劃的“百億規模醫藥基金”至今也沒有消息,這些對於創投圈老兵高特佳來説,都是新問題。
高特佳在2014年提出“健康醫療產業投資生態圈”,佈局生物醫藥、體外診斷等醫藥行業專業領域。據稱高特佳內部醫藥投資團隊也進行了大幅調整,老的一批人幾乎全部離開,現在的醫藥團隊幾乎都是2015年以後進公司的新人。
整個調整過程中,蔡達建的參與程度一直就不高。高特佳近年來在各種場合描繪生物醫藥投資邏輯時,出面的更多是李秋實等其他高管,而不是蔡達建。
高特佳官方強調:目前高特佳弘瑞已經是“獨立經營運作”,“蔡達建事件”對公司業務及經營運作不會造成影響,對投資者利益不會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