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中國是世界工廠,未來中國企業要綜合考慮把中國工廠開到全世界,全世界都有中國的工廠。中國製造會變成中國企業在印度製造、在波蘭製造、在墨西哥製造、甚至在美國製造、在歐洲製造。我們要把我們的產業鏈、供應鏈深入到全球主要的國家和地區,並不是簡單地把產品賣給他們。”
——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首席執行官 李東生
他是中國品牌國際化市場運作的探路人。他不僅擁有打造世界級民族品牌的格局、膽魄、情懷,更擁有打造國際品牌的國際視野和行動力。他主導TCL開展的系列重大跨國併購,開創了中國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先河,在全球設有28個製造基地、28個研發機構和10座聯合實驗室;在8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銷售機構,業務遍及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營業收入超千億元。TCL品牌國際化運作的經驗和教訓,對中國企業來説,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打造廣東世界級品牌,還要看李東生和他領導下的TCL集團。
TCL國際化的“生死劫”
2001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其第143個成員。對於中國來説,加入世貿組織後,國家的經濟體制將更加符合通行的國際規則,大大改善產業形態和投資環境,將巨大的市場潛力逐步轉化為現實的購買力,從而為世界各國各地區提供一個龐大的市場和商機。這無疑是一件中國與世界實現共贏的大好事。對於中國企業來説,大家從中可獲得擴大外銷的機會,獲得更多與外商合資合作、提高技術和管理水平、增強參與國際競爭能力的機會。但與此同時,加入WTO,就意味着國門大開,實力強勁的國際巨頭必將搶灘中國市場,這無疑會使數以萬計的國內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如果沒有及時積極應對,很多中國企業將直接被KO出局。
“中國這麼大的市場空間,國際知名品牌肯定會快速殺進來,我們可不能坐以待斃,我們也要主動出擊,自己殺到國際市場上去。”面對全新的國際形勢,作為當時國內彩電一哥TCL的領軍人,李東生躊躇滿志。
然而,沒有技術優勢,沒有渠道網點,沒有品牌影響力,沒有開拓國際市場的專業團隊……要快速打開國際市場,談何容易?!
就在TCL準備在國際舞台大展拳腳而又無從着手的時候,法國湯姆遜公司首席執行官向李東生拋來了橄欖枝:“有沒有興趣購買湯姆遜的彩電業務?”
當時,這家堪稱彩電鼻祖的企業規模遠比TCL大得多——740萬台電視的年產能,佔有12%的美國市場、8%的歐洲市場,擁有3.4萬種專利,覆蓋彩電、彩管、數字技術及影像顯示技術……一連串誘人的數字讓李東生亢奮不已。同時,對於TCL來説,收購湯姆遜不僅意味着TCL可以立即進軍歐美市場,更重要的是,公司將擁有一套世界級研發體系。這讓理工科出身、技術情結嚴重的李東生根本無法拒絕。
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與多輪博弈,雙方終於在巴黎時間2004年1月28日晚簽署合資協議,TCL—湯姆遜電子有限公司(TTE)正式成立。這筆“蛇吞象”的併購也因此被國內外媒體稱為“中國企業崛起里程碑式事件”。
5個月後,TCL再度出手,收購法國電子業巨頭阿爾卡特的手機業務。
正所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收購了湯姆遜電視、DVD業務和阿爾卡特手機業務,令李東生和他的TCL震驚全球,李東生不僅成了國人眼中的“民族英雄”,還登上了《時代》週刊,成了全球最具影響力的25位商界人物之一。然而,神話與笑話只是一線之隔。正是這兩樁讓李東生和他的TCL收穫了無數讚譽的國際併購,幾乎令TCL陷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
18個月虧了18個億,快速從神壇上跌落,李東生因此被福布斯評為“A股上市公司最差的老闆之一”,但他並沒有被擊垮,暫時的失敗反而激發了他的鬥志和韌勁。痛定思痛之後,李東生祭出了《鷹的重生》一文,自我深刻檢討,並對TCL進行大刀闊斧的變革。此後經過三年艱苦卓絕的變革創新,在李東生的帶領下,TCL終於成功擺脱了鉅虧的泥潭,並在國際舞台上逐漸綻放光彩。
“國際化是中國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只不過敢於先跨出這一步的企業遇到的困難、風險更多,付出的代價更大。當然,這也能倒逼我們持續提升競爭力。”如今再回望TCL曾經走過的國際化之路,李東生顯得雲淡風輕:“TCL高質量發展的底氣與能力就是國際化給TCL帶來的最大禮物。”
全球化路線需要適時調整
近年來,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等逆全球化思潮抬頭,中國首當其衝受到衝擊,很多國家也被波及,全球自由貿易和投資存在開倒車的風險。“以WTO(世界貿易組織)為標誌的經濟全球化進程已經走向終結”,類似言論在一些西方國家甚囂塵上。李東生認為,經濟全球化不會因個別國家和少數政客的干擾而逆轉,但中國企業也要調整全球化發展戰略,積極做好應對逆全球化的準備。
在李東生看來,中國企業要適應全球經濟的發展和變化,制定自己的“全球化2.0戰略”:從出口產品轉型為全球產業佈局,建全球供應鏈;紮根當地經營,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通過技術創新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去年中國PCT專利申請數量全球第一,科技進步將增強中國製造的全球競爭力。
“在國際市場,以前可以看到很多產品標註着‘Made in China’,但大多是中國生產的國外品牌,未來國際市場將有更多‘Made in India/Made in Mexico’的中國品牌產品,中國產業鏈將遍佈全球。”李東生很自豪地告訴記者。“以TCL的全球化轉型為例,我們以‘全球領先’作為企業發展戰略目標,全力以赴實現中國製造的跨越。在初創階段,以成本、效率、質量優勢取得國外品牌加工的訂單,積累原始資本和工業能力;在開拓階段,創立TCL品牌,培育自主經營體系,開拓國內市場,發展海外業務;在國際化階段,不斷提升海外經營能力,從效率、成本領先到形成產業資本及核心技術優勢,從國內經營擴展到全球化經營。目前,TCL在全球設有28個製造基地、28個研發機構和10座聯合實驗室;在8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銷售機構,業務遍及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9年TCL海外銷售收入佔比50%,其中電視機銷量位列全球第二。”
科技創新乃打開國際市場最大利器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對此,李東生有深刻體悟。在經歷了湯姆遜彩電併購的慘痛經歷之後,他就已經清晰地認識到,技術創新是製造業重要的競爭力,是企業建立和保持長期競爭力的基礎,更是中國企業打開國際市場的最大利器。
據瞭解,世界面板產業曾是韓國、日本及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天下,“缺芯少屏”成為大陸液晶電視品牌廠商的痛點。
早在2008年,中國電視品牌在國內市場的份額不斷躍升的情況下,遭遇了液晶面板供應短缺的問題,當時在全球面板市場居於產能領先地位的分別是韓國、中國台灣地區的面板企業,大陸電視企業組團前往台灣採購面板,但是台灣的面板企業卻優先將面板供應給韓企,韓企用不完再轉賣給大陸的電視企業。
為了打破中國缺乏核心技術的被動局面,剛剛擺脱了鉅虧的TCL就投入到技術創新的戰鬥中:2009年,投資245億元,自主建設TCL華星項目,自己造屏!
2009年11月16日,TCL8.5代線液晶面板項目——華星光電正式啓動;2011年8月份建成投產;2012年9月份達到月產10萬大片玻璃基板的滿載產能,這標誌着TCL從此擁有了“液晶面板—背光模組—整機制造—國際化銷售”全產業鏈供應體系,產業鏈上游受制於人的時代一去不返。
產品領先、技術領先、產業鏈優勢,帶來的是市場佔有率的不斷攀升。據TCL官方財報顯示,TCL電視去年銷量超過了3200萬台,位居全球電視市場第二名,離第一僅一步之遙。
面對不俗的成績,李東生沒有自滿,更沒有停下創新的腳步。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轉型疊加期,他帶領團隊聚焦人工智能、新型半導體顯示技術和材料、智能製造和工業互聯網、5G應用等技術領域,以創新求突破。
“長週期是高科技企業發展的特點之一,取得技術突破的唯一路徑是堅持創新。”在研發投入方面,李東生可謂不遺餘力。2019年9月份,以智慧顯示業務為核心的鴻鵠實驗室成立,其目標為構建“AI×IoT”全場景智慧生活。今年,TCL又與三安光電共同投資成立聯合實驗室,聚焦Micro-LED技術開發;戰略入股JOLED,加速推動印刷OLED實現工業化量產;收購天津中環,向半導體顯示與新能源材料等上游產業鏈延伸;併購蘇州三星,進一步優化產業佈局及產品結構。今年上半年,TCL科技研發投入高達28.8億元,同比增長28.9%;實業研發投入13.1億元,同比增長17.3%。
回顧自己30多年的職業生涯,李東生説,他只做對了一件事,那就是要把TCL做成國際化企業。“現在還沒做成,自己還要繼續努力。但是沒關係,只要能夠朝着對的方向走,就算我到退休的時候還沒做成,我覺得後面的領導還可以繼續做。”在他看來,中國成為經濟強國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強國,而這個強國的標誌是在每個主要產業都要有一些世界級企業,而要成為世界級企業,中國企業就必須有全球化的競爭意識和戰略佈局,勇敢地走出去,用實力和智慧參與國際競爭。
李東生簡介
李東生,1957年7月出生於廣東揭西;1982年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無線電技術係獲學士學位,恢復高考之後的第一批大學畢業生;1981年以工程師的身份進入TCL的前身——TTK家庭電器有限公司;1985年任命為當時中國最大的固定電話生產商TCL通訊設備公司總經理,後轉任廣東惠州市工業發展總公司引進部主任;1990年擔任惠州市電子通訊總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兼團委書記;1993年擔任TCL電子集團公司總經理。1996年出任TCL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2003年李東生擔任TCL集團董事長兼CEO。2016年3月8日,受聘為北京理工大學名譽教授。
2000年獲得中國“全國勞動模範”和“五一勞動獎章”;2002年當選“CCTV2002中國經濟年度人物”;2003年擔任TCL集團董事長兼CEO。在他的領導下,TCL於2004年成功收購法國湯姆遜集團全球彩電業務與阿爾卡特公司全球移動終端業務,奠定了TCL全球化消費電子行業領先者的地位;2004年再次當選“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被國際著名雜誌《財富》評為“2004亞洲年度經濟人物”;當選美國《時代週刊》(TIME)和有線新聞網(CNN)2004年全球最具影響力的25名商界人士。
同年法國總統希拉剋向李東生先生頒發了法國國家榮譽勳章(OFFICIERDELALEGIOND`HONNEUR),這是法國政府首次授予中國大陸企業家的國家榮譽;2005、2006年被《中國企業家》評選為“最具影響力的企業領袖”;2007年獲芝加哥美中論壇“企業領袖睿智獎”;2008年獲得了“德勤企業家獎”(於巴塞羅那);獲改革開放30年經濟人物稱號;入選《華夏時報》2008十大中國傑出CEO;榮獲紐約名牌評估機構頒發的改革開放30年“品牌締造者”稱號;入圍"2008品牌中國年度人物";
2009年被評為“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十年商業領袖”;並獲得了由品牌中國授予的“60年60位品牌功勳人物”榮譽稱號;2011年被鳳凰網、21世紀經濟報道聯合評為“華人經濟領袖”;並榮獲由《中國企業家》評選的中國“最具影響力的25位企業領袖”終身成就獎;2012年被新華網評為“最具社會責任感企業家”稱號;2013年上榜福布斯“中國50位最佳CEO”;2014年獲“卡內基卓越領導人獎”;2014年獲中國經營報“中國經濟年度關注人物•創新推動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