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聚德半年虧1.5億,狗不理“霸道”公關,這些百年老字號都怎麼了?

隨着時代的發展,很多品牌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裏。新中國成立之初,“中華老字號”約有16000家,如今只剩下1128家。更值得注意的是,只有10%能夠盈利。全聚德近年來業績連連下滑,2020年上半年營收下跌58.77%至3.13億元,虧損1.5億元。同仁堂因為造假、質量問題、產品不合格等,屢次被媒體曝光。

這次,誕生於天津的百年老店——狗不理,口碑一夜崩塌。事情源於前幾日有視頻博主發佈美食測評視頻,表示狗不理包子王府井店的醬肉包“感覺全是肥肉”、“特別膩”,並稱“100塊錢兩屜有點貴”。

本來這就是顧客正常的“吐槽”行為,誰曾想,狗不理王府井店發佈聲明稱,視頻中的“惡語中傷言論不實”,並表示已報警處理。結果這種“迷之操作”,惹怒一眾網友。幾天後狗不理集團的道歉聲明姍姍來遲,9月16日,王府井加盟店宣佈關閉。曾經地位頗高的老字號,怎麼如今淪落到“人人喊打”的局面?

全聚德半年虧1.5億,狗不理“霸道”公關,這些百年老字號都怎麼了?
狗不理創始於1858年,與耳朵眼炸糕、桂發祥麻花並稱為津門三絕,據傳慈禧太后品嚐後讚不絕口。創立之後的百餘年時間裏,一直在不斷擴張,不僅開出了70餘家特許連鎖店,遍及全國18個省份的40多個城市,甚至以“Go Believe”的英文名聞名海外,在韓國首爾、日本東京等地開設分店。

20年前的春晚,馮鞏和郭冬臨用一段快板把狗不理花式誇讚了一番,讓全國觀眾記住其三大特點:薄皮、大餡兒、十八個褶。相聲成了經典,狗不理包子也成為遊客到天津的必點美食。2015年,公司成功上市,可謂是風光無限。

然而這個“中國包子之王”,口碑卻在一步步崩壞。這還要從漲價説起,上世紀80年代,狗不理開始走高端化路線,以前論斤賣的包子變成了按屜、按個。價格年年漲,最便宜的豬肉餡,12元一隻,其餘的包子單價在13元-35元之間。有網友表示,去吃一頓飯少則花去五六百,多則要上千。

狗不理董事長張彥森曾表示:“一定打破一個思想,就是老字號就是便宜,老字號為了做久,一定要有一定的利潤空間。”明碼標價倒也沒啥可多説的,然而問題的關鍵卻在於仰仗着品牌知名度,在沒有任何產品創新的情況下,這無異於幹着消耗品牌價值的買賣。

價格貴,口味一般,再加上門店服務沒跟上,消費者對品牌的印象跌至谷底。近年來,狗不理在北京先後關閉11門家店,王府井店關門後,目前僅剩前門一家。此次事件中的王府井店,在大眾點評網上的評分僅2.83分,是該地區評分最低的餐廳,評論區中充斥着“難吃”“貴”“服務不佳”等標籤。

全聚德半年虧1.5億,狗不理“霸道”公關,這些百年老字號都怎麼了?
有意思的是,與口碑崩塌相反,狗不理去年財報堪稱一派繁榮。集團實現營收1.55億元,同比增長20.10%;淨利潤為2424.58萬元,同比增長17.22%。這還要歸功於業務轉型,如今他們不只是賣包子,還做起速凍食品和咖啡生意。

五年前,狗不理買下澳大利亞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高樂雅在中國的永久使用權。隨後跨界大健康領域,引入營養補充劑、面膜和眼罩和各種護膚品。前年又宣佈轉型成為速凍食品行業的生產商和銷售商,主營速凍包子、傳統中式麪食禮盒、醬滷肉製品等,通過商超、電商平台、食品專賣店等渠道銷售。

業務的多元化確實讓業績有所起色,但餐飲門店的糟糕表現必然會拖其零售業務的後腿,更會讓人產生“不務正業”的感覺。在產品、體驗無一不差的情況下,曾經的“包子之王”,正淪落為“速凍食品”。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老字號企業存在的三大發展障礙:創新力不足,無法吸引年輕消費者;組織架構陳舊,市場反應慢;互聯網運營能力差。昔日得益於老百姓口口相傳,如果不敬畏消費者、不創新改變,最終只能面臨被淘汰的窘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46 字。

轉載請註明: 全聚德半年虧1.5億,狗不理“霸道”公關,這些百年老字號都怎麼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