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別把茅台當特斯拉炒

由 解洪海 發佈於 財經

作者|Eastland

頭圖|視覺中國


隨着傳統消費旺季到來,各方神聖又開始炒作白酒股。近1個月茅台獲得40多家券商推薦,平均目標價2300元(最高給到2600元),看來重上2000元只是時間的問題。五糧液、洋河股份、瀘州老窖、山西汾酒亦被廣泛看好。


從歷史和現狀來看,茅台的確是非常優秀的企業。但畢竟營收、淨利潤增速只有百分之十幾,50倍市盈率給投資者帶來很大風險。


除了市盈率,總市值也應當考慮。假如2025年茅台淨利潤達800億,市盈率仍為50倍,市值將達4萬億。如果在擁有蘋果、微軟的資本市場,茅台市值7000億美元還説得過去。A股市場真的容不下市值4萬億的茅台。


A股投資者喜歡賺差價,不太在意分紅。要除權、還要“上税”,這可以理解。但如果一家優秀的公司估值有天花板,不能無限漲上去,不妨以高分紅來回報投資者。假如茅台2025年淨利潤達到800億,市值1.2萬億,市盈率15倍。拿出分紅600億,投資者收益率為5%。


20年,規模膨脹116倍


1951年,通過沒收、接管、贖買等方式在“三大燒坊”的基礎上組建了國營茅台酒廠。當年“三大燒坊”中規模最大的“恆興”(前身為衡昌燒坊)產能僅為32噸/年。


經過幾十年發展,到2001年上市前,茅台酒廠生產規模達到4000噸/年。


《招股説明書》披露,1998年茅台營收僅為6.3億元,當時董事長、總經理分別是季克良、袁仁國。


2011年,季克良卸任集董事長(2015年正式退休 、任集團名譽董事長至2018年),這一年茅台營收184億,較1998年增長28倍。


2018年是茅台不平凡的一年,市值突破1萬億又大幅回落,“國酒茅台”商標被最終駁回,袁仁國被查……這一年茅台營收736億,與1998年相比,20年增長了116倍!


2001年~2020年,茅台20年營收平均增速為25.8%。其中2007年、2011年、2012年同比增速超過40%;2014年、2015年增速分別只有2.1%、3.4%。


2020年,營收949億,同比增長11.1%。2021年前三季度,營收746億,同比增長11.05%。



茅台產能進一步擴大的空間有限,不僅因為場地、水源、特種高粱供給緊張,連封窖池的泥巴都不夠用。


“三生萬物”


制約茅台產能擴張的關鍵是生產工藝極為繁複。


一月一個小週期,一年一箇中週期,六年一個大週期。端午踩曲、重陽投料,九次蒸煮、八次攤涼/加曲/堆積、八次發酵(每次一個多月,前後共計1年),七次摘酒(酒尾潑回,以酒養糟)、分型儲存(醬香、醇甜、窖底香),勾調成品(使用不同酒齡、不同輪次、不同香型、不同酒度的半成品)……歷時6年(制酒生產1年、新酒陳釀5年)。另外,制曲及儲存還要花1年時間。


高粱、小麥、水三種原料,“折騰”六年,生產酸、酯、醇、醛等數百種有機化合物,正所謂“三生萬物”。茅台為代表的高端醬酒是農耕文明發展到極致產生的奇葩遊牧民族不可能六年不動地方,折騰這點“酒糟”)。


從生產工藝的繁複程度説,假如耗時6年生產的茅台是W12的奔馳S600,其它一兩個月生產出來的白酒就是“手扶拖拉機”。


另外,生產1斤高度醬香酒,要消耗2.4斤高粱、2.6斤小麥(用於制曲),其它白酒只用2~3斤糧食。


根據釀酒協會統計,2000年中國有3.7萬家白酒企業,茅台在一線白酒中處於下風:2000年茅台營收9.5億,與瀘州老窖持平,五糧液營收達39.5億、淨利潤7.7億。


面對完全相同的外部條件——從經濟週期、宏觀調控到反腐敗、禁公款消費……為什麼只有茅台成為“神”。


藝術家花6年時間打磨的雕像可以進博物館,只給他1個月做出的東西只能放建材城。如果生產週期短、耗糧少的酒更好喝,釀造高端醬酒就是浪費資源,應當明令禁止。


茅台花6年時間、用5斤糧食。如果花1~2個月、用3斤糧食,“口感不輸茅台”是“誇大宣傳”;用“價格越高、品牌越香”解釋茅台的成功,未免太過簡單;説消費茅台完全是跟風、好面子,也有失偏頗。


茅台執着於“國酒”這個標籤,折騰了十年,得罪同行,最終無功而返。但2018年,“國酒茅台”商標申請被駁回後,茅台產品、股票沒有受到影響。


不能説別家不努力、別家不善於品牌建設,最關鍵的因素是醬香酒的生產工藝。#酒會説話,消費者能聽懂#


4300噸老酒“打底兒”


茅台酒屬於原產地範疇,紅軍當年到遵義,鎮上燒坊裏都是茅台酒,如假包換。仁懷本地,與茅台共享自然條件、採用相同工藝的酒廠有數千家。至於茅台員工,如果下海或退休,到私營酒廠自然能釀出正宗茅台。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茅台酒聲名鵲起,各路資金躍躍欲試,茅台能運用的人才、技術,鄰居們也能獲得,無非多花點錢。


其它白酒企業,如五糧液、瀘州老窖是“遠親”,仁懷本地的大小玩家是“近鄰”。對付遠親靠醬酒獨特的釀造工藝,戰勝近鄰憑的是老酒。


具體而言就是用貯存了五年的基酒勾兑,再加入年份更陳的老酒做“調味酒”。1噸基酒加一兩百公斤10年、20年的老酒,口感、味道大幅提升,呈現“碾壓優勢”。


讀者不妨做個試驗:1瓶2021年的茅台,兑入四分之一瓶2016年的茅台,在醒酒器搖勻並放置半小時(最好是葡萄酒用的大醒酒器)。這種簡陋的方式,與茅台技師的精湛技藝不可同日而語,但效果已然非常明顯。


茅台使用1.84億募集資金向母公司收購1000噸老酒,單價18.4萬/噸。根據招股文件推算,2001年茅台銷售4000噸成品,使用老酒約250噸。茅台鎮其它酒廠哪裏找10年、20年的老酒,找一兩噸都難,找一兩百噸難於上青天。


隨後茅台以自有資金不斷收購母公司老酒,至2004年全部收完,共計4300噸(全部產於2000年之前),總價8.78億,平均單價20.4萬元/噸。


有4300噸老酒“打底兒”,茅台酒廠以品質力壓其它醬香酒廠。不誇張地説,老酒是扭轉戰局的“核武器”。


2001年,茅台基酒產量上了一個台階,年產1.38萬噸(茅台基酒8610噸、系列酒基酒5200噸)。到2006年,貯存滿5年的這批基酒勾兑的成品可以滿足品質要求。至此,基酒儲存5年,勾調成品成為慣例。


從博弈論角度來講,既然競爭對手搞不到10年、20年的老酒來提升品質,茅台也沒有必要“揮霍”,老酒這根“枴棍”可以放下了。於是,茅台酒廠喊出“不挖老窖,不賣新酒”。


田忌賽馬


基於“白酒行業產能過剩”“供大於求”的判斷,出於對高端醬酒麴高和寡的擔憂,茅台對“系列酒”寄予厚望,原計劃2015年茅台基酒產量達4.5萬噸、系列酒基酒產量超過6萬噸。


實際上,2015年茅台、系列酒的基酒產量分別為3.2萬噸、1.9萬噸。到2020年,系列酒基酒產量也有2.5萬噸。


系列酒(包括王子酒、迎賓酒、漢醬、賴茅等)的擴產基於誤判(全行業誤判),但有積極意義——作為“下駟”,在中低價位阻擊茅台鎮的數千家醬酒廠家,掩護“中駟”飛天茅台一騎絕塵。


陳年茅台酒是“上駟”,用珍貴的老酒勾調。“80年”“50年”“30年”“15年”只是分級標誌,好比奔馳600、S500、S400。“80年茅台”並非用1940年釀造的基酒勾兑,只是用老酒的比例最高、年份最久。


2020年949億營收中,茅台酒、系列酒分別佔849億、100億。茅台酒包括高度(53度)、低度(43度)和陳年。估計“53度飛天”賣了600~700億,是中國消費品領域的最大“單品”,農夫山泉賣300多億瓶才掙140億。


潛力取決於基酒產能和出廠價格


1)基酒產能


上市以來,茅台基酒產能逐年擴大,產能利用率居高不下。


2016年,茅台基酒產能3.26萬噸,產量3.93萬噸,產能利用率121%;系列酒產能1.77萬噸、產量1.06萬噸,產能利用率116%;


2020年,茅台基酒產能4.26萬噸,較2016年增加整1萬噸;產量突破5萬噸,產能利用率118%;系列酒產能亦增加至2.53萬噸,產量是2.5萬噸,產能利用率99%。



但茅台實際產能利用率比這還要高:2020年末,茅台基酒4.26萬噸產能中,有4032噸於10月投產,實際產能將於2021年釋放。因此2020年茅台基酒實際產能為3.85萬噸,實際產能利用率達130%;類似的,系列酒基酒實際產能利用率為117%。


2)銷量、單價


《2020年報》顯示產量7.5萬噸,銷售量為6.4萬噸。這樣的表述容易引起誤解,難道銷售不暢、產品積壓?其實,7.5萬噸是基酒產量,6.4萬噸是成品銷量。


2020年成品茅台酒銷量為3.43萬噸,2015年茅台基酒產量為3.22萬噸,符合“基酒貯存5年勾兑出廠”這個説法。


“其它系列酒”則對不上號了:2020年成品銷售2.97萬噸,2015年系列酒基酒產量僅為1.86萬噸。多出的1萬噸成品,合乎邏輯的解釋是“用儲存不足5年的基酒勾兑”。#畢竟是“下駟”#


根據茅台酒基酒產量可以比較準確地推算未來5年成品銷量。例如,2016年茅台基酒產量為3.93萬噸,2021年茅台酒銷量會接近4萬噸;2020年茅台基酒產量為5萬噸,2025年茅台酒銷量也應是5萬噸。其它系列酒不能這樣推算,估計以銷定產,市場需要多少就勾調多少。



2020年茅台營收949億,同比增長11%。其中,茅台酒銷售收入848億、其它系列酒銷售收入100億。


2018年以來,53度飛天茅台(500ml)出廠價一直是969元。2018年,茅台酒出廠單價為202萬元/噸,折算下來每瓶950元,這是因為43度產品拉低了均價。到2020年,茅台酒出廠單價為247萬元/噸,折算下來每瓶1164元(每噸2124瓶),説明沒有多少經銷商能以969元提貨。 



造成出廠價上升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直銷(主要通過電商公司)比例大幅提高:


2015年,茅台94%的產品通過傳統批發渠道銷售,6%直銷;

2018年,電商公司“地震”,直銷佔比降至5.9%;

2019年,直銷重拾升勢,佔比恢復到8.5%;

2020年,直銷收入132.4億,佔比14%;

2021年前三季,直銷收入147億,佔比接近20%!


直銷意味着“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茅台得以在不提高零售價的前提下,增加了銷售收入。


根據基酒產能推算出茅台酒銷量,並假設2022年起出廠均價每年遞增5%,可以推算出2025年茅台酒銷售收入將達1510億,總營收1610億(假設系列酒零銷售增長)。如果淨利潤率保持在50%,2025年茅台淨利潤可達800億,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2%。



茅台業績不會“大落”,同樣也不會“大起”,營收、淨利潤增速百分之十幾將成為常態,不應把這樣的公司當特斯拉炒!


夕陽產業


改開後糧食豐收,政府和民眾發展市場經濟的積極性空前高漲。1997年白酒產量突破80億升,較1978年增長近6倍,但已有產能過剩苗頭。


從1998年起,國家在准入、税收等方面對白酒行業實施調控。影響最大的措施是2000年實施的許可證制度和2001年出台的從量計徵消費税。調控遏制了白酒行業的盲目發展。到2004年,全國白酒產量回落到31億升,較1997年下降61%。


2005年開始,白酒產量開始回升。到2010年,產量達89億升,略高於1997年。


2011年白酒行業產量突破100億升。2016年登上“萬年大頂”136億升之後,中國白酒產量義無反顧地調頭向下,2017年跌12%、2018年跌27%、2019年跌10%。2020年再跌6%至74億升,較2016年下降45.5%,平均每年下滑14%。



1978年以前,因為缺資金、少糧食,釀不出那麼多酒;1978年~1997年,解決了生產問題,但居民收入還沒“趕上來”;1998年~2016年,企業手裏有資金擴產,居民口袋裏的錢越來越多,於是產銷兩旺。


2017年以來白酒銷量下降的原因,不是老百姓沒錢買白酒,而是不想喝了(原因就不展開説了)。


白酒是夕陽產業,不能因為極個別高端品牌賣得好、賣得貴就否認這點。正如“勞力士綠水鬼”賣得好,不能證明“機械錶不是夕陽產業”。


茅台與天下所有商品不同,它兼具消費品、奢侈品、投資品三重屬性。但股票估值過高會損害這家公司的投資價值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