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妖股”小康股份改名賽力斯,熱捧華為概念?

由 展東明 發佈於 財經

撰文 / 韓玲

編輯 / 冒詩陽

小康股份改名賽力斯,蹭華為概念?

因華為造車而股價翻了近9倍的小康股份,決定繼續向外界強調這一標籤。

圖/視覺中國

7月11日,小康股份發佈公告稱,擬把公司中文名稱由“重慶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更名後,小康計劃將公司證券簡稱由“小康股份”變更為“賽力斯”,公司證券代碼“601127”保持不變。

本次變更證券簡稱事項尚需上海證券交易所批准後方可實施。截至發稿前,該公司證券簡稱仍為“小康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小康股份”這一企業名稱已使用了長達15年。對於本次改名,小康股份在公告中解釋稱,是為便於投資者準確理解當前公司定位,使公司名稱與業務及戰略規劃相匹配,統一公司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價值。但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小康改名的舉動,一定程度上在迎合資本市場概念。

近一年來,在“華為概念”的加持下,在汽車產業中寂寂無名的小康股份,迅速成為汽車資本市場板塊裏的一匹黑馬,股價累計漲幅超過900%。最近兩個月裏,小康股份的股價從4月27日最低的32.70元,上漲至6月28日最高的90.50元,漲幅高達177%。截至7月13日收盤,小康股份報價73.91元/每股,總市值在1000億元附近。

目前,小康是華為AITO問界品牌唯一的代工方,這是支撐其股價上漲的重要原因。而小康試圖寫入公司名中的“賽力斯”,則是小康自有的新能源品牌,華為發佈AITO問界前,賽力斯被認為是華為參與度最高的整車產品。

但如今,這一地位已發生變化。

“現在SF5已經不在華為門店賣,只在賽力斯自己的店賣。”7月13日,北京一位華為體驗店人員告訴《財經天下》週刊,“SF5退市一段時間了,而且它油耗比問界M5要高兩升。”從幾位華為門店銷售人員的話術中可以看到,賽力斯與華為合作的首款車型SF5,早已退出華為銷售渠道,現今華為賣車的重點放在了與賽力斯合作的AITO問界品牌上。

7月13日,《財經天下》週刊來到北京銀泰中心一層的華為體驗店,看到近800平米的門店內,僅有約五分之一的營業面積被用來擺放華為的消費電子類產品,其餘五分之四的空間放置了四輛展車,但小康的賽力斯品牌不在其中。

事實上,小康股份的子公司賽力斯正式改名不到兩個月。5月11日,小康股份宣佈,旗下的全資子公司重慶金康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已正式更名為“賽力斯汽車有限公司”。小康認為,從金康到賽力斯,改名展現了公司堅定新能源汽車轉型的決心,有利於強化小康股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標識,提升賽力斯品牌辨識度。

賽力斯是小康旗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2019年,金康新能源推出賽力斯品牌的新能源SUV SF5。此後,小康便加大對該名牌的營銷宣傳力度,而賽力斯也一直作為小康新能源汽車的代名詞,尤其是加之與華為的合作,使得賽力斯在新能源汽車板塊異常活躍。

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小康股份和子公司紛紛改名賽力斯,很大程度想“蹭”華為的熱度。雖然小康和華為合作的賽力斯SF5開局不利,但後續華為深度參與的AITO問界品牌銷量一路走高。前不久由華為主導、小康代工的問界M7發佈,官方稱訂單兩個小時破萬,一度在業內引起熱議。與此同時,問界首款車型M5 6月銷量突破7000輛,6月訂單數量超過1萬。在華為造車大熱的同時,背後的代工廠小康也嚐到了甜頭。

All In 新能源,小康連年虧損

把“靈魂”交給華為後,小康股份不僅股價大漲,旗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也大幅提升。

圖/視覺中國

數據顯示,今年6月小康股份新能源銷量為1.2萬輛,其中賽力斯銷量7658輛,同比增長524.12%,佔小康股份同期新能源汽車銷量的61.7%;1-6月,賽力斯累計銷量2.2萬輛,同比增長884.98%,佔新能源總銷量的47.3%。

不難發現,賽力斯已經成為小康新能源銷量的主力軍,而這也正是小康股份決心轉型新能源的主要原因。在金康新能源改名賽力斯後,小康股份董事長張正萍稱,對新能源領域的投資是小康集團今後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遠的未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也是我們智能生態戰略轉型的核心立足點。

其實在與華為合作之前,小康在新能源領域的聲量較為微弱。早年小康主要是為車企的微型車提供相關零部件,後來其創始人張興海創立重慶渝安集團,為東風集團供應零部件。2003年,渝安集團與東風汽車公司、東風實業有限公司三方合資成立公司,生產東風小康微車。

2020年,東風小康成為小康的全資子公司,東風公司則成為小康股份第二大股東。然而,隨着其他車企進入微型車領域,在2015年之後,東風小康銷量便開始持續下滑。數據顯示,今年5月東風小康銷量僅有500輛左右。

事實上,小康算是較早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傳統車企。2017年小康開始進軍新能源,2018年年底就在金康新能源智能工廠啓動試生產。但其生產交付卻充滿波折,原定於2019年第三季度進行交付的賽力斯SF5,最終延期至2020年7月,產品技術路線也從增程式、純電動雙技術路線,變為僅保留增程式技術版本。

然而,就在小康進軍新能源的時候,巨大的投入使得小康的業績開始出現下滑,2017年成為一個分水嶺,當年的營收是它上市這麼多年來財務表現最好的一次。此前,張正萍表示,新能源車業務實現了較大提升,成為核心增長點,這個新增長引擎開始高效運轉。但其實業務提升只是體現在銷量上,財務狀況仍然不及預期。

2017年,小康實現營業收入219.34億元,同比增長35.46%。同期歸母淨利潤達7.25億元,同比增長41.14%。扣非淨利潤達6.39億元,同比增長47.77%。雖然淨利率不高,但當時小康處於盈利狀態。

2018年-2020年,小康營收分別為202.4億元、181.32億元和143.02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06億元、6672.15萬元和-17.29億元。而到了2021年,小康營收小幅上漲,為167.18億元,同比增長16.89%,但歸母淨利潤和扣非淨利潤虧損額進一步加大,分別為-18.24億元和-27.93億元

押注華為,小康孤注一擲?

自從小康和華為合作之後,有關“賽力斯是華為的代工廠”以及“賽力斯把靈魂交給了華為”的説法在業內廣為流傳。小康也多次向外界重申自己並非代工廠,今年1月小康股份的電話會議上,小康股份重申,小康與華為是長期合作關係。兩個月後,小康再次回應,“賽力斯不是華為代工廠,車的銷售收入屬於小康股份”。

圖/視覺中國

在7月4日問界M7發佈會後,張興海接受採訪時稱,所謂的靈魂説其實是個朋友圈問題,“其實這是相互之間的選擇,用最快的時間窗口完成我們想做的事情和用户所要的東西。”同時,張興海表示,賽力斯與華為的合作,是開行業先河,是以深度合作的方式跨界合作,聯合設計、聯合制造、聯合銷售和聯合服務。

但看似雙贏的合作,卻將小康推向了一個更為不利的處境。賽力斯門店銷售人員曾向《財經天下》週刊透露,一般來店裏諮詢車型信息時,消費者更看重華為的品牌效應,甚至會諮詢售後工作是否也是華為負責。“就算我們(銷售)賣力地向消費者介紹背後的賽力斯和小康的車輛製造經驗,但消費者並不看重這些。”甚至連“廠商的銷售返利”也多半給了華為體驗店,而不是小康自建的4S店。

在渠道端,華為自有門店承擔問界品牌的銷售和體驗,而小康自建的賽力斯4S店負責處理交付訂單和售後,這種分工下,作為4S店利潤最重要的部分,即廠商的返利基本分到了華為門店。因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即便目前問界銷量高漲,但小康能分到的利潤有限。

目前華為合作名單裏的車企正在逐步增加,長安阿維塔、北汽極狐以及之後傳出的奇瑞等都赫然在列。同時,華為的光環也並非在所有合作的車企中都適用,首款搭載華為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銷量表現較差,今年上半年累計銷量只有不到3000輛。

小康將華為視為救命稻草,但華為需要的遠不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