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保監會近日披露2021年綠色信貸數據:截至2021年底,銀行業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餘額超過15萬億元,較年初增加3.5萬億元。
3.5萬億元是什麼概念?2021年全年,人民幣貸款新增近20萬億元。3.5萬億元相當於全部新增貸款的17.5%。這還不包括21家主要銀行之外的新增綠色信貸數據。據此粗略估算,2021年,銀行業有約五分之一的新增貸款為綠色信貸。
與此同時,2021年也是綠色金融政策頻頻落地的一年。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明確氣候投融資為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銀行確立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綠色金融發展思路,進一步構建完善綠色金融的頂層設計與制度安排。
目前,我國綠色信貸餘額位於全球第一,部分金融機構綠色信貸資產質量較高,綠色減排功能初見成效。但值得關注的是,在綠色信貸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相關配套制度並不完善。我國綠色信貸的發展在標準統一、行業投向、法律體系建設以及相關激勵引導機制等方面還相對欠缺。
監管部門一方面需要鼓勵銀行發行綠色信貸,投向有綠色轉型需求的各大高碳行業,創新綠色信貸產品,進一步擴大綠色信貸規模,發揮信貸融資在綠色轉型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綠色信貸的政策體系及評價標準,並且儘快出台綠色信貸的監管激勵措施,包括降低綠色資產風險權重,降低再貸款利率、延長貸款期限,規定綠色貸款投入比例等,防範相關金融風險。
因為,從金融機構的角度來看,綠色信貸一直存在不少風險點。如機構對綠色項目識別能力不足;不少綠色項目在運營初期收入過低,甚至沒有現金流,還款來源無保障,缺少擔保和風險分擔機制,容易形成不良貸款;機構對綠色信貸產品研發和後續風險防範能力不足,缺乏環保技術和信貸業務的複合型專業人才等。
綠色金融為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實現“雙碳”目標提供重要的資金支持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前,金融機構要穩妥推進相關業務發展,既不能搞成運動式“減碳”,也不能變為“碳衝鋒”,要為有力有序有效推進“雙碳”工作助力。綠色信貸的發展也必須遵循先立後破的原則,不能脱離實際、急於求成,更不能夠未立先破。有關部門和金融機構在推動綠色信貸快速發展的同時,更要為相關業務配好安全的繮繩,兼顧穩增長和防風險,守住不發生金融風險的底線。(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陸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