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時評」銀行信貸需求何時能回暖?

央行7月15日正式降準之後,信貸和國債市場上出現的幾個信號特別值得關注。

有媒體注意到,7月底開始銀行票據轉貼現收益率中樞出現了顯著的下行。一些市場人士認為,這意味着在央行降準之後,商業銀行面臨的有效信貸需求並不旺盛,銀行只能通過票據衝量的方式去消化表內貸款額度。消息還顯示,這一波票據“搶購潮”裏城農商行等中小銀行是主力,這除了顯示整體信貸需求不好之外,縣域以下市場裏情況會否更壞,也是值得關注的。

在信貸需求不旺盛的時候,商業銀行通過票據先佔住額度,是一直以來慣常的做法。從今年的貨幣信貸數據來看,需求不足的問題早在4月份就出現了苗頭,此後連續三個月票據融資規模都是正增長,與一季度整體負增長的情況正好相反。現在市場普遍預計,7月份的票據融資總量可能會延續二季度正增長的勢頭,規模甚至還會進一步擴大。

出現這種情況的核心原因,是今年7月份央行實施降準,導致銀行手中的可貸資金更多了。今年的特殊情況還在於,房地產、平台等傳統上可以逆週期調節衝量的信貸需求,都被有關政策框死了總量,使得銀行騰挪乏術。在政策鼓勵的中小企業貸款、個人消費類貸款、經營性貸款等領域,能觀察到的現象也是定價在一直走低。這顯然也是供給過多而需求有限,競爭激烈導致的結果。

除了票據轉貼利率的突然下行,7月份我們能看到的另一個現象是——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也在快速下行。7月初,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就開始從3.1%左右迅速向3.0%下探。央行7月9日宣佈降準消息後,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很快跌破3%,並一路下行到目前的2.8%左右。

從數據上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與去年6月份的水平基本相當,離去年4月份2.4%左右的最低點也只一步之遙。目前的市場預期是, 2.8%還不是本輪週期的最低點,多數機構進場搶購債券的衝動依然很強烈。

除了在交易上搶先佈局,機構在7月份買債券還有一重考慮,即在下半年經濟下行預期已經明朗化之後,買入安全資產對沖一部分信用風險。特別在目前投資、內需不算旺盛,出口新單的變化剛剛冒頭的情況下,再疊加疫情反覆可能帶來的影響,機構的風險偏好整體來看較上半年已經有了顯著的下降。

一方面是利率下行週期裏需求不夠,另一方面是經濟下行週期裏擔憂風險,商業銀行下半年面臨的外部經營環境並不算友好。對應到二級市場上的股價上,資金最近的反應也很誠實,A股銀行指數整個7月份幾乎是跟10年期國債收益率同步下行的。

有一些分析認為,隨着下半年財政發力託底,商業銀行目前面臨的窘境有可能會好轉。但更多的市場觀點認為,下半年財政支出能在多大程度上頂住週期下行還不好説。甚至有的觀點認為,在去年疫情最嚴重的時候,財政也沒有成為逆週期調控的主力,這一波週期繼續發力的可能性就更小了,整體來看下半年財政的着力點還是在於託底,而非逆轉週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45 字。

轉載請註明: 「財聯社時評」銀行信貸需求何時能回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