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投行委委員李旭東:北交所是“少年班”,好公司不會被埋沒,推動投行向研究驅動、認知驅動邁進

財聯社(深圳,記者 吳昊)訊,“我認為,北交所是資本市場的‘少年班’。”11月30日,中信建投投資銀行業務管理委員會委員、董事總經理李旭東,在中信建投證券2022年度資本市場峯會上如是談道。

自11月15日北交所開板以來,82家上市企業總成交額達323.52億,累計合格投資者437萬户,其中新增合格投資者34萬户。從10家新上市企業首發首周漲幅來看,李旭東認為,總體符合預期。此外,綜合觀察北交所首周130%的換手率以及33%的自由流通股佔比情況,李旭東稱,這一表現趨近於港股市場。

李旭東認為,精準性、包容性、靈活性、開放性,是北交所賦予註冊制的四大新內涵。其中,包容性的制度建設,不但是北交所的最核心特徵,也是更為大膽的突破。

同時,針對北交所層層遞進的上市流程會否拉長上市週期,以及企業在北交所上市後是否會失去選擇權等問題,李旭東表示,實際上,北交所的上市制度或將降低後續申報IPO過程中的風險,並強調,“只要是好公司,在北交所是不會被埋沒的,也不會因為在北交所,而造成流動性和估值無法充分體現。”

此外,李旭東總結稱,北交所是資本市場創新驅動的重要環節,也是證券公司服務科技創新、發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抓手,並將對券商的投行、投資、研究、經紀等各業務板塊,帶來新機會、提出新要求,尤其是將推動投行向研究驅動、認知驅動邁進。

開板兩週,總體表現符合預期

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鳴鑼開市,截至目前已開板兩週,市場表現如何?

根據Wind數據,北交所已有82家上市企業,累計募集資金181.18億元,合計市值2877.7元億,平均市值35.09億元;開市以來成交量17.16億股,成交額323.52億元;累計合格投資者437萬户,其中新增合格投資者34萬户。

“從開市以來的運行情況看,10家新上市企業首發首周的漲幅良好,與當初的科創板接近。”李旭東表示,不過從整體換手率角度看,科創板的換手率為230%,北交所為130%,相較之下仍存在差距。但他強調,北交所的自由流通股佔比為33%,是科創板的2倍多,因此結合起來看,北交所企業的首周換手率仍實現了較好表現,“這一點上,我認為趨近於港股市場。”

不過,相較於科創板開板時的火爆,北交所投資者的觀望情緒相對濃厚。李旭東認為,這是由於北交所是對過去新三板的延續,而新三板曾走過曲折道路,因此,投資者認知需要過程,當下持觀望態度是可理解的。

他認為,從過去兩週市場表現情況來看,投資者開户相對踴躍、交易也趨於活躍,應是基本符合預期,且仍將有更好表現。

北交所是“少年班”,包容性是最核心特徵

“有一種觀點説,北交所是‘大專班’,只有上不去主板、科創板、創業板的企業才會來到北交所。對於這個觀點,我堅決反對。”李旭東説,“我認為,北交所是資本市場的‘少年班’。”

作為我國資本市場成立30年後,設立的第三家證券交易所,以及繼科創板、創業板之後,第三個實施註冊制的板塊,北交所在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過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李旭東表示,北交所對於推動國家創新驅動戰略、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促進科技自立自強,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對京津冀等區域經濟的發展與平衡方面,有着深遠意義。他進一步認為,北交所賦予了註冊制以新的內涵。

第一是精準性。從定位來看,北交所精準定位服務於“更早、更小、更新”的創新型中小企業,“概括地説,就是邏輯更強、潛力更大、成長初期的公司。”李旭東表示,“更早、更小、更新”的定位,構成了與科創板、創業板最顯著的區別。

相較之下,科創板、創業板企業的商業模式更為成熟,經營業績已得到充分體現和釋放,而北交所企業在技術層面更加前沿,但商業模式還不夠成熟,需要進一步打磨;經營業績方面,也未得到充分釋放和體現。

“但這些公司更具有潛力,也更需要資本市場的支持。”李旭東認為,原有的資本市場結構,不能覆蓋與服務這類創新型中小企業,而北交所的設立,讓這類更具活力與潛質的公司得以納入資本市場的服務範疇。

他同時強調,北交所項目並非指那些規體量小的“小老頭”公司,有潛質、有前途、有未來,才是北交所企業的核心點,“像人工智能、智能駕駛、生物科技、商業航天、SaaS、軟件信息、氫能等具備良好前景而未得充分釋放的行業,都是北交所適合的方向。”

第二是包容性。北交所服務的企業,具有更早、更小、更新的特點,因此在制度設計方面,不能比照服務成熟企業的標準,而應當量體裁衣。更進一步地看,則體現在北交所對企業創新失敗的包容。李旭東強調,創新本身具有高不確定性,失敗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如果求全責備,那麼公司勢必難以通過上市審核。他認為,北交所具有包容的制度建設,是更為大膽的突破,也是北交所最核心的特徵。

第三是靈活性。這首先體現在發行與融資安排方面,與滬深交易所不同,北交所上市企業的公開發行比例可在一定前提下,根據公司的融資需求以及公眾股東的分散程度自主設定。這就避免了中小企業在估值較低的情況下,因發行過多股份而帶來的股權稀釋和攤薄作用。同時,北交所還單獨設定了儲架發行、自辦發行等具有自身特色的制度安排。

其次則體現在股權激勵方面,北交所在激勵對象、激勵價格上與科創板、創業板保持一致,但在價格和激勵數量方面適當放鬆、激勵計劃佔比適當放寬,尤其在減持方面做了大膽的創新,“這對於中小股東,特別是PE、VC推進項目掛牌北交所而言,是比較友好的。”李旭東表示。

第四是開放性。北交所延續了精選層制度安排,保留轉板機制,同時設立不同層次的“能上能下”的緩釋機制,與其包容性是相輔相成的。

好公司不會在北交所被埋沒

北交所上市採用層層遞進、有序銜接的上市流程。但也有觀點質疑,這是否會變相使得企業上市週期拉長。

李旭東認為,考慮到企業上市階段的前移,以及在等待掛牌滿12個月的時間裏,投行可以為企業做輔導、驗收、規範等工作,後續申報IPO過程中的風險大概率將降低。因此,他認為,“層層遞進的市場結構,符合中小企業的特點,也是能夠接受的。”

還有一些觀點則擔心企業在北交所上市後,只能留在北交所或掛牌新三板,從而失去了選擇權,李旭東否定了這一説法。

他表示,除轉板開放之外,企業掛牌新三板創新層滿12個月後,可以選擇在北交所或科創板、創業板甚至滬深主板進行IPO,“這個道路依然是暢通的,企業一樣有選擇權。”

李旭東認為,這也正是北交所開放性的體現,這一方面尊重了企業上市板塊的選擇權,另一方面,也打消了投資者以及公司對北交所在流動性和估值方面的顧慮。轉板聯通機制的存在,會逐漸熨平流動性與估值的落差,因為資金是聯通的、全市場配置的。

與此同時,李旭東進一步強調,“只要是好公司,在北交所是不會被埋沒的,也不會因為在北交所,而造成流動性和估值無法充分體現。”

業務空間被打開,推動投行走向研究驅動

李旭東認為,對於券商而言,北交所的到來為其拓展了業務的新空間,也帶來了更高的執業要求。

首先,將推動投行業務走向研究驅動、認知驅動。隨着服務企業的範圍擴大、服務階段前移、服務內容增加、陪伴時長拉長,對投行人員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行業研究層面。“過去的IPO項目規模、體量較大,對行業的研究要求相對較低。而現在,北交所則要求投行人員更多的關注行業研究,提升對新經濟行業的認識。”李旭東表示。

其次,將為投資帶來更多機會。李旭東認為,北交所在保薦和投資方面作出突破,率先放開了保薦與投資之間的關係,允許先保薦再投資,同時允許券商在發行環節,參與戰略配售等。

“在原有的投行保薦承做工作沒有減少的情況下,怎麼提高產出?”李旭東表示,關鍵就在於要與投資形成配合,“必須通過認知,把握和選擇更多的好項目。”同時他認為,項目多沒有用,成功率才最重要,“過去新三板野蠻生長時期的‘人海戰術’,在北交所已不再適配。”而做市團隊也應加強與投行部門的通力合作。

除此之外,北交所也將帶動研究所覆蓋面的擴寬。李旭東介紹,目前中信建投的研究團隊已將北交所上市公司納入覆蓋。另外,在經紀端,也將迎來一些開户機會。

李旭東總結表示,北交所在為券商帶來更多業務機會的同時,也對部門間協同提出更高要求,“券商應當加強對新經濟戰略、新經濟產業的研究和提升的認知,各部門協同聯動,共同為上市公司提供綜合性的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26 字。

轉載請註明: 中信建投投行委委員李旭東:北交所是“少年班”,好公司不會被埋沒,推動投行向研究驅動、認知驅動邁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