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會滿:註冊制絕不意味着放鬆審核要求 部分中介機構還在“穿新鞋走老路”

  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日前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圓桌會上作主旨演講時,圍繞資本市場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使命擔當、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資本市場實現結構性改善、穩步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有序推動資本市場制度型對外開放四大主題,闡明瞭最新的監管態度。

  他談到,最近,在IPO現場檢查中出現高比例撤回申報材料的現象。據初步掌握的情況,並不是説這些企業問題有多大,更不是因為做假賬撤回,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不少保薦機構執業質量不高。部分中介機構尚未真正具備與註冊制相匹配的理念、組織和能力,還在“穿新鞋走老路”。

  他強調,註冊制絕不意味着放鬆審核要求。要實現資本市場可持續發展,需要充分考慮投融資的動態積極平衡。只有一二級市場都保持有序穩定,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新股發行生態。

  四個關鍵詞詮釋新一輪深改

  易會滿説,中國資本市場經過三十年發展,在市場規模、體系結構、發展質量和開放水平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在新階段、新起點上,核心是要紮紮實實辦好資本市場自己的事,在自身穩健發展的同時,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他説,資本市場在新發展階段主要的使命擔當,表現在市場化的資源配置功能和激勵約束機制兩個方面。

  “圍繞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總目標,證監會實施了新一輪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易會滿表示,回顧兩年多來的實踐,主要推進了“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九字方針的落地,集中體現在四個關鍵詞。

  一是制度。“我們將繼續堅持穩中求進、久久為功,加快構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基礎制度體系,持續提升資本市場治理能力。”易會滿説。

  二是結構。他認為,結構性問題是制約當前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最突出的因素,主要包括融資結構、上市公司結構、中介機構結構、投資者結構、資金總量和期限結構等。“實踐證明,抓住了結構,就抓住了根本。”他以市場槓桿問題舉例,“市場波動很正常,只要沒有過度(使用)槓桿,就不會出大事,關鍵是要有一個合理的資金結構。這幾年,我們深刻汲取股市異常波動的教訓,關注場內場外、境內境外、各類市場主體,堅持看得清、可穿透、管得住,通過一系列措施控制好槓桿資金規模和水平。目前,A股市場槓桿風險總體可控。”

  三是生態。易會滿説,資本市場是一個複雜的生態系統。生態好了,大家才會對這個市場產生信任有信心,資源配置、財富管理、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等功能才能有效發揮。他強調,監管就是要創造良好生態,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讓各方都願意來、留得住。一方面強化“零容忍”的震懾,讓做壞事的人付出慘痛代價;另一方面加快推動市場各方歸位盡責。

  四是定力。“資本市場外部環境複雜多變、參與主體訴求多樣、市場行情有漲有跌,監管者往往面臨着多元目標、兩難甚至多難選擇。”易會滿説,這兩年證監會堅持九字方針,紮紮實實辦好自己的事,保持住了定力。一是樹立正確的監管觀。堅持監管姓監,堅定履行好法定職責,堅決防止監管真空,要讓所有的金融活動都納入監管,敢於動真碰硬,不為噪音雜音所擾。二是貫徹“不干預”理念。科學把握政府與市場、放和管的關係,把該放的放到位,把該管的堅決管住,毫不動搖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方向,避免不必要的行政干預。三是提高監管透明度和可預期性。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對看準的事不因市場一時的變化而左右搖擺,堅持一步一個腳印,積小勝為大勝。四是持續提升監管專業能力。堅持科學監管、分類監管、專業監管、持續監管,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個性找共性,辯證把握事物規律。

  回應市場關切 闡述註冊制改革重點

  易會滿表示,註冊制改革是這一輪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牛鼻子”工程。“從科創板試點註冊制起步,到創業板實施‘存量+增量’改革,註冊制改革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總的看,註冊制相關制度安排經受住了市場檢驗,市場運行保持平穩,市場活力進一步激發,達到了預期效果,各方總體是滿意的。”他説,關於註冊制的內涵和外延還需要市場各方進一步深入討論,去偽存真、增進共識,確保改革行穩致遠。

  針對市場關心的幾個熱點問題,易會滿給予了詳細回應。

  關於註冊制要不要審的問題,易會滿表示,註冊制絕不意味着放鬆審核要求。現在科創板、創業板發行上市,交易所都要嚴格履行審核把關職責。證監會註冊環節對交易所審核質量及發行條件、信息披露的重要方面進行把關並監督。從實踐情況看,這些安排行之有效,也很有必要。

  關於是否只要信息披露就可以上市的問題,易會滿説,註冊制強調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發行條件更加精簡優化、更具包容性,總體上是將核准制下發行條件中可以由投資者判斷事項轉化為更嚴格、更全面深入精準的信息披露要求。但中國的市場實際決定了僅僅靠形式上的充分披露信息還不夠,中國股市有1.8億個人投資者,這是哪個國家都沒有的,必須從這個最大的國情市情出發來考慮問題。

  他説,證監會始終強調信息披露的真實準確完整,在審核中對信息披露質量嚴格把關。同時,要考慮板塊定位、是否符合產業政策等問題。這是當前階段的必要務實之舉。

  關於中介機構是否已經適應註冊制環境的問題,易會滿指出,從核准制到註冊制,保薦機構、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角色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的首要目標是提高發行人上市的“可批性”,現在應該是要保證發行人的“可投性”,這對“看門人”的要求實際上更高了。

  他還談到最近在IPO現場檢查中出現了高比例撤回申報材料的現象。“據初步掌握的情況,並不是説這些企業問題有多大,更不是因為做假賬撤回,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不少保薦機構執業質量不高。從目前情況看,部分中介機構尚未真正具備與註冊制相匹配的理念、組織和能力,還在‘穿新鞋走老路’。”易會滿説,對此,證監會正在做進一步分析,對發現的問題將採取針對性措施。對“帶病闖關”的將嚴肅處理,決不允許一撤了之。

  “要進一步強化中介把關責任,督促其提升履職盡責能力。監管部門也需要進一步加強基礎制度建設,加快完善相關辦法、規定。”他表示。

  關於如何保持一二級市場平衡協調發展的問題,易會滿表示,近期,市場對IPO排隊現象比較關注。有觀點認為,既然實行了註冊制,發行就應該完全放開,有多少發多少。對此,他指出,排隊現象是多重因素造成的,總體上反映了中國實體經濟的發展活力和資本市場的吸引力逐步增強。“這與歷史上的‘堰塞湖’是有區別的,以前IPO停停開開,預期不明朗,有的排隊要兩三年;註冊制改革後,註冊審核週期已經大幅縮短,接近成熟市場。要實現資本市場可持續發展,需要充分考慮投融資的動態積極平衡。”易會滿説,只有一二級市場都保持了有序穩定,才能逐步形成一個良好的新股發行生態。當前,證監會正按照優化服務、加強監管、去粗取精、壓實責任的思路,充分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積極創造符合市場預期的IPO常態化。

  “註冊制改革涉及利益複雜、影響深遠、敏感性強,各方面都高度關注,需要各參與方共同努力,支持改革、呵護改革,把改革條件準備得更充分一些,推動這項重大改革平穩落地。”易會滿説。

  推動資本市場對外開放 提示兩大風險點

  截至2020年底,外資持續3年保持淨流入,境外投資者持有A股資產突破3萬億元。對此,易會滿表示,中國資本市場的吸引力是強的,外資也獲得了良好回報,而且潛力還很大。

  “當前,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比如,部分學者、分析師關注外部因素遠遠超過國內因素,對美債收益率的關注超過LPR、Shi-bor和中國國債收益率,對境外通脹預期的關注超過國內CPI。對這種現象我不作評價,但對照新發展格局,建議大家做些思考。”他説。

  易會滿表示,下一步,證監會將堅持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對機構設置,開辦業務、產品持開放支持的態度。同時,要注重統籌開放與防範風險的關係,當前要注意兩方面情況。一是防範外資大進大出。“對於資本正常的跨境流動,我們樂見其成,但熱錢大進大出對任何市場的健康發展都是一種傷害,都是要嚴格管控的。”他説,在這方面,應該加強研判,完善制度,避免被動。二是妥善處置中概股問題。“證監會一直在尋求與美方相關監管機構加強合作,多次提出解決方案,但始終未得到全面的積極回應。我們堅信,合作是共贏的選擇,要想解決問題必須坐下來,分歧只能通過協商來解決,別無他路。”他説。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78 字。

轉載請註明: 易會滿:註冊制絕不意味着放鬆審核要求 部分中介機構還在“穿新鞋走老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