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27日電 題:報告:人民幣國際化發展新機遇,提出五條政策建議
中新財經記者 夏賓
中國銀行業協會27日正式對外發布《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1-2022)》(下稱“報告”)稱,從貨幣的收支、儲備、外匯交易等各個角度來衡量,人民幣全球地位穩步提升,而人民幣國際化在面臨多重挑戰的同時,也迎來了新的機遇。
據悉,這是中國銀行業協會自2016年起第六次發佈人民幣國際化報告。此次報告由中國銀行業協會貿易金融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單位中國銀行牽頭,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中國光大銀行、招商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中國民生銀行、匯豐銀行(中國)等11家常委會成員單位共同參與撰寫。
報告指出,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中國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形成容量巨大、需求升級的國內大市場,拓寬和鞏固了人民幣貿易收付主幹道,同時通過加強金融體系建設、提高金融風險管控能力夯實國內經濟基礎,推動高質量對外開放,進一步提升了人民幣在全球金融市場的接受度。“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有效增強了人民幣國際化市場驅動力。
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月末,中國已與147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深入推進能夠有效帶動離岸人民幣市場縱向發展,促進離岸人民幣服務網絡和體系日趨完善。
同時,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也將為人民幣國際化發展提供外部動力和新的機遇。此外,隨着中國金融市場雙向開放進程加速,境外市場主體對人民幣國際地位的預期持續提升,參與人民幣金融市場的意願不斷增強,未來人民幣資產在境外金融機構可投資資產中的配置比重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為進一步加快和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不斷提升各類市場主體對人民幣的接受度,報告特從五方面提出了關於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的政策建議。
具體來看,一是建議政府部門及監管機構進一步加強內外部溝通合作,擴大雙邊貨幣互換規模,爭取同更多國家貨幣當局建立相關機制,探索建立立體化跨境人民幣洗錢風險預警及監測體系等。
二是建議進一步完善人民幣跨境使用政策,鼓勵商業銀行創新產品及服務,推進統一本外幣的貿易投資便利化政策標準,規範《跨境人民幣結算優質企業名單》發佈頻率,以及推動建設本外幣合一的賬户管理體系等。
三是建議繼續打造全球人民幣清算體系,進一步擴大CIPS參與者範圍,不斷完善CIPS功能,並加速探索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基礎設施建設。
四是建議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擴大金融市場開放,探索擴展現有跨境投資的產品類型,適當擴大跨境投資中國金融市場的參與者範圍,進一步完善“跨境理財通”政策,推動建設跨境大宗商品交易所等。
五是建議更為積極地培育離岸人民幣市場,進一步優化離岸人民幣清算體系,不斷豐富離岸市場人民幣金融產品種類,鼓勵中資金融機構“走出去”設立分支機構,允許中資離岸銀行經營OSA離岸人民幣業務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