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格力電器斥資18億收購銀隆 董明珠給自己解套還債還是多元化發展?

由 許愛花 發佈於 財經

封面新聞記者 朱寧

8月31日,格力電器(000651,SZ)發佈公告稱,公司通過京東網司法拍賣網絡平台,以18.28億元的價格拍下了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隆新能源)30.47%股權。

與此同時,董明珠將其持有的銀隆新能源17.46%股權對應的表決權委託公司行使。加上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委託的表決權,格力電器將合計控制銀隆新能源47.93%的表決權,銀隆新能源將成為格力電器的控股子公司。

按照格力電器競拍的價格,銀隆新能源此次總體估值為60億元,較5年前格力電器擬購買時的130億元估值折讓54%。

起拍價成交 電池技術非主流、連續兩年虧損

當前的銀隆並非良好資產

記者注意到此次交易的起拍價為18.28億元同時格力電器是此次拍賣的唯一報名方,並最終以起拍價取得銀隆新能源30.47%股權。起拍價成交,要麼是標的資產定價過高,難以吸引大量投資者參與,要麼是標的資產缺失吸引力,投資者沒有多大興趣。

不論何種原因,都證明目前的銀隆在這個價格並不是一個良好的資產標的。

記者試圖從銀隆掌握的核心技術入手找到此次收購對格力的補充和意義,但是從公開信息中並沒有得到能夠支撐此次收購的結論。

格力電器在公告中表示,此次交易是為響應國家雙碳目標,拓展多元化業務的舉措。“未來將與銀隆新能源發揮協同效應,在公司治理、市場拓展等領域賦能銀隆,同時藉助銀隆技術以及產能,推動格力儲能產品在各板塊上的運用。”記者聯繫格力電器工作人員詢問收購銀隆具體規劃問題時,格力方面暫時沒有給出答覆。

銀隆主要業務為電池業務,但是並不是目前中國電池行業主流技術的鋰電池,投資鈦酸鋰電池,首先是電池技術的倒退,其次不符合國家政策機構未來的電動車電池領域的發展規。

封面新聞記者從國家關於新能源汽車的政策研討會資料看到,銀隆有過數次發聲,認為唯能量密度論不可以,要綜合參考。

其目的就是要為自己的鈦酸鋰電池搖旗吶喊。但最終的結果卻沒有改變國家對鋰電池發展的決心,國家對於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非常清晰的發展要求,而鈦酸鋰電池主要缺點是能量密度比較低而價格比較高,而且會產氣。

低密度大體積,以往鈦酸鋰電池運用場景基本為大型運輸客車,很難被運用到小體積電器,那麼此次收購對格力意義何在?

如果是為了“格力造車”在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火熱,新能源車相關企業不論是營收還是股價翻倍的場景比比皆是,而身為“綜合性新能源產業集團”的銀隆新能源卻陷入了持續的虧損。

實際上新能源汽車的火熱,其實説的主要是轎車的火熱,而非客車的火熱。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根據終端上牌信息,2021年1~7月新能源客車累計銷售2.11萬輛,同比下降5.3%。在新能源汽車整體銷量大增的背景下,新能源客車銷量卻出現了下滑。

客車和轎車的一個非常大的區別是,客車的收款非常難,賬期一般都在5年,轎車則是一下子就付清了。所以客車雖然也是新能源汽車,但和轎車完全是兩個概念。

現在從公開消息得知格力造的可是轎車而非客車。那收購銀隆真的是為了造車嗎?如果為了“造車”,完全有更好的標的收購而不是選擇一家不以磷酸鐵鋰鋰電池生產為主的企業。

記者採訪了招商證券新能源汽車研究員,他表示:“現在各種新勢力造車都是以鋰電為主,以氫能源為輔,這是市場目前公認最好的賽道和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

當記者問到如何看格力用鈦酸鋰造車的問題時他表示:“我也關注到格力收購銀隆的事件,其實作為業內來看,格力不可能用鈦酸鋰造轎車,從技術迭代來看,這是已經過時的技術,目前只能做新能源大客車,以公交車為主,但是不可能用來造轎車,而且現在大客車也開始逐漸淘汰鈦酸鋰電池了,至於對家電有沒有好處,就得去找家電研究方面的研究部門了。”

不能用銀隆現有技術直接造車,那收購銀隆要幹嘛?記者帶着這個疑問找到了長江證券消費組研究員,“我們暫時也沒發銀隆的技術對家電能夠有什麼好的補充,因該是格力戰略上的調整,從家電角度來看,格力完全能夠實現自主可控,銀隆最多也就是錦上添花,能夠有多大補充,目前來看因該是不太可能,我們還會持續關注。”這是該研究員的表述。

不論造車還是對現有家電業務的補充,格力都有更好的選擇,為何要盯着銀隆不放呢?

雖然與主流技術相左但是董明珠卻十分看好,銀隆新能源是董明珠的心頭好是業內公認,在董明珠曾表示“銀隆是沙子裏的金子,把沙子撥開,就能讓它發光。”。

然而記者從董明珠履歷中看到,董明珠是營銷起家做到格力董事長的位置並沒有看到有關電池技術的從業經歷,也沒有相應的技術研究的經歷,實在不知道對此項技術看好的原因在何處。

拋開技術問題從銀隆本身來看,記者觀察到2020年銀隆新能源實現營業收入43.25億元,淨利潤-6.88億元。2021年1~7月,銀隆新能源實現營業收入10.58億元,淨利潤-7.63億元。截至2021年7月31日,公司資產總額281.49億元,負債總額227.29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80.75%。負債如此高昂,且沒有公佈具體的扭虧為盈的方案,不知之後銀隆業績從何而來。

董小姐負債入手銀隆卻價格腰斬 資產難抵負債

格力逆勢投資有“解套”之嫌

記者注意到銀隆早在2016年就已經是董明珠自有資金持有部分股份,然而持有到現在資產價格卻是出現腰斬。

“我就不分紅給你能怎樣?格力對你們夠好了,我説不給你們分錢就是不分”這是在2016年8月,董明珠計劃通過格力電器以130億元收購銀隆新能源100%的股權,但這一方案遭遇中小股東的反對最終被股東大會否決後,董明珠的發言。

彼時董明珠確是沒有對當時的利潤進行分紅,由此可見,董明珠在格力內部的掌控力度和決策能力。

當時中小股東反對的焦點在於銀隆新能源是否值130億元以及公司的真正實力,銀隆新能源走的是一條不同的技術路線,那就是鈦酸鋰電池,而不是市場共識度更高的磷酸鋰或者是磷酸鐵鋰電池。而如今還是同樣的問題,董明珠卻繞過董事會決議入手。

2016年12月,她大舉借債自掏了10億元入股銀隆新能源,並且還聯合萬達、京東等知名企業,總共投了30億元給銀隆新能源。董明珠入主以後,銀隆新能源很難説取得長足的發展,而是出現了一些負面的新聞。

“銀隆變窟窿”事件讓董明珠與珠海銀隆原控股股東及管理層產生分歧,並一度隔空對戰、對簿公堂。一番對戰之後,銀隆原有創始團隊黯然出局,董明珠方面全面“接管”。

接管後確是出現股價腰斬的情況,本次收購了銀隆新能源30.47%股份,花費的代價只有18.28億元,對價要比當時總市值130億元低很多,也就意味着董明珠借債購買的資產不足以支付曾經的借款。

“我董明珠是舉債投資銀隆,有人罵我瘋了,但我覺得新能源是未來和世界上一個起跑線上奔跑的行業,也是中國最大的製造業轉型的一次絕好機會,所以我願意賭,我要投。”對於入股銀隆一事,董明珠曾發表觀點稱。

目前來看,董小姐是賭輸了,這不得不讓投資者懷疑為了還“賭債”拉上格力來抬高銀隆價格達到實現自己還債的目的。

屢次大額回購 +此次資產收購 格力股價依舊沒有走出下跌通道

投資者還能怎麼辦?

格力在二級市場股票價格在1-4月,股價呈現寬幅震盪;4月後,則開啓連跌模式。至今,公司股價累計下跌35.08%,最新價41.68元,跌破所有均線;總市值2507億元,較4月初蒸發已逾千億元。

為了止住股價頹勢,格力電器近一年內推出三次股份回購計劃。首次回購頂格,2月結束,金額60億元;二次回購頂格,5月結束,金額60億元。三次回購仍在進行,截至8月3日,已支付100多億元,較計劃上限150億元仍有空間。

一般來説,企業回購股份是能夠提升股價的。但是格力卻打破這一常規,三次累計近300億回購難止股價頹勢,其原因或在於回購價格過低。在6月20日晚間,格力電器公佈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購買價格為27.68元/股,而截至當時發佈公告日期(6月18日)收盤時格力股價為53.68元每股,即所回購股份價格僅為均價的50%。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回購最大受益人為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根據公告顯示擬認購股數上限為3000萬股,佔本計劃的比例為27.68%,擬出資金額上限為8.3億元。此等行徑到底是為了激勵管理層為格力創造更大價值還是為了董事長獲利?

事實上,一般來説公司收購資產補充自身產業鏈都是極大的利好,也會隨時反應到股價層面,但是格力最新股價走勢令人有點失望,説明投資者並不是很看好這一收購計劃。

8月31日午後開盤,格力電器股價直線拉昇到41.96元每股,可是股價漲得快跌的也快,當日收漲0.24%至41.1元。9月1日股價報收41.66元每股,漲幅1。36%,最新市值被海爾智家趕超了70億,這是近年來格力市值首次跌落到第三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