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好肉’敢於面對‘白水煮’!”前不久,一位公司負責人説的這句話讓筆者印象格外深刻。
時至今日,我國已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企業,這些企業的產品在市場上有競爭力,經營效益好,企業發展很有後勁。不過,現實中仍存在一些過於依賴政策、依賴扶持、依賴補貼的“依存型”企業,有的如果離開“枴棍”就活不下去。説實話,這類企業是經不起“白水煮”的,一“煮”肯定“露餡兒”。經得起“白水煮”的“好肉”,也就是那些優秀企業,必須憑藉強大的內生動力立足市場。
內生動力依賴於持續的自主創新。一個企業要想具有核心競爭力,必須擁有自己的拳頭產品,擁有暢銷國內外市場的“當家小生”。長期依賴補貼不行,依賴進口設備和國外關鍵技術不行,依賴國外專家技術團隊也不行,必須培育和打造自己的核心技術工藝與研發團隊。比如,寧夏吳忠儀表從替代日德產品,到“遨遊”石油化工、煤化工等國內控制閥頂尖產品領域,就是十幾年堅持自主創新、堅持自我挑戰的結果。
內生動力依賴於生產經營每個環節效率達到最高。比如,做酒店經營的,需精細到每個房間;開飯店的,老闆需算賬到每道菜品;做企業的,計算利潤也需要精確到每個生產經營環節,力爭將效率做到最高。不同行業的企業,生產經營環節各不相同,無論是製造業的品種規格、零部件,還是各行業的質量控制點,要想提高單位生產率,必須建立一套高效管用的管理系統。
內生動力依賴於單位勞動生產成本降到最低。目前,不少人存在一個認知誤區,好像是做了自動化、信息化,搞了無人工廠,就以為自己搞好了工業4.0。其實,那都只是做了單項,必須從全面、多層次推動,促進各個板塊全面發展。工業4.0不能完全依賴於軟件,必須是軟件與硬件及管理、產品有機結合。智能製造不僅僅是生產設施的變革,更重要的是生產組織、管理模式的變革,企業需結合各自的發展水平,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真正實現製造柔性化、管控智能化、管理精細化。
常言道,打鐵還需自身硬。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是企業內生動力強大。過分依賴政策、依賴扶持、依賴補貼的企業,發展理念再“新”也經不起“白水煮”,即經不起市場風浪的“敲打”,企業競爭的“廝殺”。(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