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最新!林毅夫:2030年之前,中國有年均8%的增長潛力

由 納喇傲兒 發佈於 財經

編輯:王珍

來源:搜狐智庫

10月28日,2020聯想創新科技大會在北京召開,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前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出席並發表演講,他指出,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2030年之前我們有8%的增長潛力,中國每年還可以為世界增長貢獻30%,會給企業家提供最好的發揮的舞台。

林毅夫認為,中國改革開放在過去40多年能夠取得人類經濟史上的奇蹟,就是建立在像聯想這樣能夠抓住時代機遇、敢闖敢試、不斷開拓進取的成功企業的基礎上。

林毅夫指出,當前我國82.6%的國內生產已經在國內消化、國內循環。“在2006年,中國出口佔GDP的比重達到了35.4%,在2019年出口佔GDP的比重只剩下17.4%。”

為什麼會從2006年的35.4%下降到2019年的17.4%?林毅夫認為有兩點原因:

第一是越大的經濟體,出口的比重會越低。小經濟體因為規模經濟太大,生產出來的產品只能靠國際市場。“2019年,新加坡的出口佔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4.9%,而中國最高的年份也只有35.4%,這是因為經濟規模大所決定的。”

第二個是經濟越發達,服務業的比重就越大。2019年的時候,美國出口的比重只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7.6%,也就是説92.4%的美國經濟是在美國國內循環的。2006年的時候,中國人均GDP達到2099美元,中國經濟的比重佔全世界的5.3%,當時服務業的比重是45.8%,我們當年出口的比重達到35.4%。到2019年的時候,中國的人均GDP達到10098美元,中國經濟的體量佔全世界的比重從2006年的5.3%提高到2019年的16.4%,同時服務業也從41.8%提高到2019年的53.6%。所以相應的中國的出口比重就從2006年的35.4%下降到2019年的17.4%。

林毅夫指出,在新發展的格局之下,中國的發展有三方面的優勢:

第一是在傳統產業上面,我們有後來者的優勢。去年我們的人均GDP達到10098美元,和美國6萬多美元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中國目前發展的態勢和發達國家的差距,有一點像日本在1950年代的時候、新加坡在1970年代的時候、韓國在1980年代的時候,這些東亞經濟體,利用跟發達國家收入水平的差距所代表的產業鏈技術的差距,維持着平均大約是8%-9%的增長。我想中國從傳統產業後來者的追趕上面也有8%的增長的潛力。

第二是在互聯網、人工智能、雲計算、5G、萬物互聯的新產業革命上的優勢。中國有全世界最完備的產業,有全世界最好的供應鏈,在這種短週期的新產業革命上面,中國也有半道超車的優勢,可以和發達國家齊頭並進。

第三個優勢是中國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場購買力。

依靠這三個優勢,林毅夫認為在2030年之前我們有8%的增長潛力,“即使受到像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我們的增長率可能在2%-3%之間,但是全世界的增長可能是負5個百分點,美國的增長可能是負8個百分點,歐洲的增長可能是負10個百分點。”

展望未來,林毅夫相信中國經濟會繼續發展,中國經濟的比重佔世界的比例會不斷提高, “我相信中國每年還可以為世界的增長貢獻30%,那麼中國仍然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國家,市場擴張最快的國家,會給企業家提供最好的發揮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