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深入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進程中,西部地區迎來了開發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要發展,項目是支撐,招商是關鍵。推動高質量發展,西部地區就要加快實現從“招商引資”到“擇商選資”的轉變。
客觀地説,長期以來,西部地區由於基礎條件相對落後,受地理、投資環境和物流成本等因素影響,招商引資確實有一定難度。進入新世紀以來,隨着國家污染治理力度的不斷加大,東部地區一些污染較為嚴重的企業,為了縮減運營成本逐漸向中西部地區轉移。而中西部有些地方出於經濟考慮,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和招商引資時容易忽略環保問題,使得一些重污染企業有了容身之地。轉出地的嚴格准入政策,與產業承接地的優惠政策形成了一推一拉的合力,使污染型產業轉移加速,帶來了嚴重的隱患。中國的地勢西高東低,東部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相當於向河流的上游轉移。我國自然保護區和水源地多在中西部地區,污染問題一旦爆發,就可能影響全局,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全國各地包括中西部地區,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成效明顯。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西部許多地方在發展過程中,打破了“撿到籃裏就是菜”的傳統思維模式,從“招商引資”變成了“擇商選資”,堅決把嚴重威脅生態環境的落後產能拒之門外。202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印發,為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提供了基本遵循。意見明確提出,加大美麗西部建設力度,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脱貧攻堅之年。在這個歷史性節點上展望未來,如何既加快發展步伐,又保護好環境,是西部地區必須認真面對和思考的問題。西部地區在招商引資時要更加註重成效和質量,不能貪一時之功、解一時之困,只有不斷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針對性,才能實現從被動招商到主動擇商的重大轉變。西部地區應當把擇商選資與優化產業結構結合起來,與推進增長方式轉變結合起來,努力推動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
擇商選資,就要仔細甄別投資商的資質、實力,以避免招商不成反被“傷”。西部各地要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嚴格按照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政策要求,通過擇商選資,將那些污染重、能耗高的項目一概拒絕掉,讓招商變得更加“精準”。有了良好的營商環境,栽下梧桐樹,才能引得“鳳凰”來。實際上,從招商引資到擇商選資的轉變,也是一個倒逼自己提升築巢引鳳能力的過程,西部各地只有打造出良好的營商環境,才能在擇商選資上有十足的底氣,從而吸引更多的高科技、無污染項目前來落户。也只有這樣,西部地區才能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人民安居樂業、生態環境安全、社會和諧安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胡建兵)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徵稿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