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權威訪談)把握住時間窗口 鞏固發展向好態勢——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部長陳昌盛

由 宗政從蓉 發佈於 財經

  新華社北京2月3日電題:把握住時間窗口 鞏固發展向好態勢——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部長陳昌盛

  新華社記者鄒多為、陳煒偉

  2020年中國經濟交出亮眼成績單,人們對“十四五”開局之年的發展滿懷期待。中國經濟發展態勢如何?“三駕馬車”拉動牛年經濟的馬力究竟有多大?圍繞中國經濟運行的一系列熱點話題,新華社記者近日採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陳昌盛。

  (小標題)合理看待經濟增長起伏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一季度我國GDP同比下降6.8%,是1992年有季度統計以來的首次負增長。

  陳昌盛説,受去年各季度GDP的基數影響,今年全年經濟增速將呈現“前高後低”的走勢,特別是一季度可能出現兩位數的高增長。

  兩位數增長,是否預示經濟過熱?增速“前高後低”,是否意味着經濟後勁不足?

  “不論幾位數,都要合理科學看待。”陳昌盛説,今年一季度出現高增長,並不意味着經濟過熱。同樣,下半年季度經濟增速相對放緩,也不意味着經濟快速下滑。剔除基數因素影響,從實際經濟運行情況和疫情以來環比增長幅度看,今年經濟運行會相對平穩。如果將2020年和2021年平均來看,經濟增速與現階段經濟潛在增長水平大體相當。

  正是基於這樣的判斷,陳昌盛建議,不要受數據短期波動干擾,避免出現政策過早退出或突然加力等問題,要鞏固經濟向好態勢,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小標題)消費要追,投資可補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三大需求中,投資拉動GDP增長2.2個百分點,成為拉動經濟增長主要動力。相比之下,消費受疫情影響明顯,全年最終消費支出下拉GDP0.5個百分點。

  陳昌盛認為,投資和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出現一正一負與疫情衝擊的特點有關。“投資可以找補,比如一個項目,上個月沒建,兩個月後可以再建。消費則不同,除了少數消費之外,服務、餐飲等類型的消費一旦錯過了,就很難彌補。”

  儘快恢復消費元氣已成為當務之急。陳昌盛認為,促進消費回到正常水平要重視百姓和企業的需求,包括制定出台支持相關領域發展的對策方針,持續提高居民收入,恢復居民消費信心,積極保障市場供應,儘早補齊消費短板。

  “2021年,拉動經濟增長更重要的動力取決於消費和中小微企業的恢復。”陳昌盛説,隨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消費市場的進一步復甦和消費需求的持續釋放,不僅有助於加快中小微企業復甦步伐,也將為中國經濟常態化運行注入新的活力。

  陳昌盛説,面對疫情大考,中國經濟逆勢而上,交出的答卷意義非凡,值得驕傲,這也再次表明中國仍是世界經濟的靚麗增長線。但要實現到2035年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目標,仍然需要艱苦奮鬥。

  中國經濟逐步恢復常態,同時也要看到風險和挑戰,特別是疫情和外部環境仍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外部疫情的輸入和內部疫情的零星散發需要重點防範。”陳昌盛分析認為,近期一些地方出現局部疫情,但從邊際影響上看小於去年,不至於對我國經濟帶來二次衝擊,經濟恢復的勢頭不會被打亂。

  與此同時,他還提示説,主要經濟體寬鬆政策溢出效應、美元匯率大幅波動、債務違約、房地產市場和金融風險等都不容忽視。

  (小標題)新開局怎麼幹?把握好寶貴時間窗口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用好寶貴時間窗口,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創新,以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開好局。

  陳昌盛指出,中國已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這種相對優勢為我們贏得了時間窗口。相比往年保增長、穩增長,今年宏觀經濟指標和總量壓力都沒有那麼大,應該把更多精力用於提升效益,改善質量。

  所謂提質增效,陳昌盛形容,就是同樣一分錢,花得好便能產生更大價值。之前沒有力量顧及的改革領域,可以在千載難逢的窗口期發力,進一步推進全方位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疫情期間,中國數字經濟取得超預期發展。“跟蹤流調、管理軌跡等過程都被插上了‘數字化翅膀’”,陳昌盛説,未來還要進一步增強數字化轉型意識,促進數字經濟在後疫情時代發揮更大作用。

  此外,在他看來,綠色轉型、城市更新以及參與全球治理改善等領域也都將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機遇,“通過培育新引擎,確保開局之年見到新氣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