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創業圈 作者:黃宇昆
2022年是理財業務全面淨值化運作元年,各家銀行旗下理財子公司業績受到廣泛關注。隨着銀行年報陸續披露完畢,各理財子公司的“成績單”相繼出爐。
受債市波動引起的“贖回潮”影響,去年有多家理財子公司的理財規模同比有所下降。但從淨利潤指標來看,大部分理財子公司2022年都保持了增長態勢。
具體來看,成立於2019年的招銀理財仍是銀行理財子公司中的帶頭大哥,2022年實現淨利潤35.93億元,同比增長12.18%。同時,其管理的理財規模也遙遙領先於排名第二的興銀理財。
近期,銀行理財產品又成了投資者眼中的“香餑餑”。受經濟升温、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影響,今年以來債市表現的持續向好,安信證券研報顯示,4月理財對於債券現券的淨買入規模創2020年以來新高。普益標準發佈的監測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市場共新發了7197款理財產品,環比增加742款。一季度理財公司產品平均期間年化收益率為5.24%,環比上漲783個基點,市場預期較為樂觀。
圖源:圖蟲創意
理財子公司吸金能力不減
隨着2018年理財新規的落地以及一系列銀行理財監管文件實施,理財子公司逐步成為銀行理財業務發展的主體。
截至目前,監管機構已批准31家理財子公司籌建,包括6家國有大行、11家股份行、8家城商行、1家農商行旗下的理財公司以及5家合資理財公司。其中,已開業的理財子公司達30家,僅法巴農銀理財尚未開業。
去年是銀行理財全面淨值化的第一年,受兩次“破淨潮”影響,銀行理財規模有所下降。據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發佈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2)》顯示,截至2022年末,銀行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為27.65萬億元,較年初下降4.66%。
具體到各家理財子公司的理財規模上,部分頭部理財子公司理財規模下降明顯,建信理財、工銀理財、交銀理財、民生理財同比降幅超過兩位數。不過,也有的理財子公司理財規模逆勢增長,截至2022年末,興銀理財管理產品規模2.09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3072.83億元,增幅17.21%。
從淨利潤情況來看,理財市場的波動並未影響到多數理財子公司的吸金能力。據記者統計,截至目前共有22家理財子公司披露了2022年的淨利潤,合計盈利超過310億元,且多家公司的淨利潤增速較快。
農銀理財、杭銀理財、寧銀理財、華夏理財、徽銀理財五家理財子公司2022年分別實現淨利潤35.23億元、13.62億元、9.14億元、8.75億元、6.6億元,同比均實現翻倍增長。此外,光大理財實現淨利潤9.84億元,同比增長42.4%;工銀理財實現淨利潤12.36億元,同比增長38.56%;建信理財實現淨利潤28.4億元,同比增長37.73%。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開業不久的理財子公司也實現了較高的淨利潤,浦銀理財、北銀理財分別於去年1月、11月開業,2022年已實現淨利潤18.6億元、778.3萬元,均實現盈利。
整體來看,22家理財子公司中僅有2家淨利潤有所下降。中銀理財、青銀理財去年分別實現淨利潤18.54億元、3.45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8.94%、15.44%。
理財“一哥”管理規模下降
背靠大樹好乘涼,作為“零售之王”招商銀行內部脱胎而來的理財子公司,招銀理財無論在管理規模還是盈利能力上,均為同業理財子公司中的top1。
截至2022年末,招銀理財管理的理財產品餘額2.67萬億元,雖較上年末下降3.96%,但管理規模超出排行第二的興銀理財5800億元。2022年,招銀理財實現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為57.86億元、35.9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21%、12.18%。
去年前10個月,招銀理財產品總體規模保持平穩,進入11月後,債市出現近兩年來最大急跌,引發債券型基金、銀行理財產品淨值波動,對銀行理財業務整體形成衝擊。招銀理財管理的理財產品餘額在11月末和12月末分別環比下降4.88%和5.60%。
今年一季度,招銀理財管理的理財規模進一步下滑,截至一季度末,招銀理財管理的理財產品餘額為2.46萬億元,較2022年末下降7.87%。
分產品來看,固收類產品是招銀理財存續產品中的大頭,權益類產品仍是招銀理財的短板。招銀理財官網公告顯示,截至2022年末,招銀理財存續的理財產品合計為916只,其中固定收益類產品740只,權益類產品僅為23只。
此外,招銀理財部分權益類產品的業績也並不理想。如招卓泓瑞全明星精選日開一號成立於2021年6月,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該產品自合同生效起至今的年化收益率為負8.82%。
記者注意到,招銀理財的一些高管出現了變動。今年4月,銀保監會核准了吳澗兵招銀理財董事、總裁的任職資格。吳澗兵是招銀理財的第二任總裁,這位招行“老將”1999年起歷任招商銀行董事會辦公室副經理、經理、高級經理,總行運營中心總經理等職,2019年加入招銀理財擔任監事長。
銀行理財產品又成“香餑餑”
近期,在多家銀行宣佈下調存款利率後,部分投資者開始將目光轉向了銀行理財產品。
日前,央行披露的4月金融數據顯示,4月人民幣存款減少4609億元,同比多減5524億元,其中住户存款減少1.2萬億元,結束了此前連續13個月的多增。
一邊是存款的減少,另一邊則是理財市場的回暖。不少券商研報顯示,銀行理財規模有所回升,據國盛證券研報,4月末銀行理財存續規模估計達27.37萬億元,較3月增加1.34萬億元,安信證券研報表示,4月理財產品存續規模自2022年11月以來首次回升。
一增一降之間,似乎意味着不少投資者已經將存款“搬家”至銀行理財,風險偏好回升。相比於存款利率,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的確更具吸引力。招商證券研報顯示,今年前4個月固收類理財平均年化收益率達4.5%,固收類理財淨值顯著上升。2023年4月下半月定開純固收、定開固收+、最短持有期固收類理財平均半月年化收益率分別為4.4%、3.3%和1.6%,維持較高水平。
此外,根據普益標準數據,4月出現破淨的理財產品共2004只,相較於上月減少2053只,佔全市場存續產品數量的4.66%(3月為9.39%),理財破淨情況繼續緩和。
在行情回暖的背景下,一些理財子公司趁熱打鐵,積極發行新產品。據華寶證券研報,今年4月,理財子公司共發行969只理財產品,其中固定收益類912只,混合類23只,權益類4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30只,而去年同期的發行數量為775只。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隨着存款利率的下行,理財產品在收益上的優勢仍將維持一段時間,預計理財產品的市場規模在近期仍將保持回升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