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總人口將進入負增長!90後00後生育意願遞減,專家:不光是錢的問題

由 合永順 發佈於 財經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餘思毅

這是官方首次確認全國人口將進入負增長。

8月1日,《求是》雜誌刊登了一篇署名為“中共國家衞生健康委黨組”的文章,題為《譜寫新時代人口工作新篇章》。文中提到,目前國內育齡婦女生育意願走低,“十四五”期間總人口將負增長。

“這其實已經是一個比較保守的判斷。”8月2日,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南開大學老齡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對時代財經表示。

該文章中指出,育齡婦女生育意願繼續走低,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數為1.64個,低於2017年的1.76個和2019年的1.73個,作為生育主體的“90後”、“00後”僅為1.54個和1.48個。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衞8月2日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解釋,中國低生育率的觀念已經內化。90後、00後進入結婚生育年齡,面臨較大競爭與經濟壓力,婚姻生育的意願更低。

正如衞健委文章所説,經濟負擔重、子女無人照料和女性對職業發展的擔憂等因素已經成為制約生育的主要障礙。

陳衞指出,國家衞健委的文章在確認人口負增長的同時進一步指出將落實中央的決定,構建和完善積極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這是“十四五”期間人口工作的重點。

原新告訴時代財經,目前國家推出了一攬子積極政策,如適當延長產假等。“總基調定下來以後,有2/3以上的省市自治區根據當地情況把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具體化,對育齡婦女與家庭給予支持。”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人口負增長或提前到來

人口負增長,意味着出生人口少於死亡人口,一旦趨勢確立,總人口將會逐漸減少。長久以來,人口學界、聯合國等機構都十分關注人口大國中國的人口問題。

8月2日,人口與未來網主編何亞福告訴時代財經,官方機構以前也多次預測過中國人口負增長的時間。例如,2019年1月,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佈的《人口與勞動綠皮書: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預測,中國人口將在2029年達到峯值14.42億,從2030年開始進入持續的負增長。但如果總和生育率一直保持在1.6的水平,人口負增長將提前到2027年左右出現。

何亞福指出,與過去的預測相比,這次國家衞健委把預測人口負增長到來的時間提前了。

對於人口負增長的概念,原新認為需要澄清一下,負增長不是去看具體某一年的值,而是是否常態化。

“人口減少之前還有一個零增長階段。在這一階段,死亡人口數和出生人口數還在波動,今年可能出生人口多一點,明年可能少一點,大概有那麼幾年的時間,人口總量在零值附近波動。”原新進一步解釋道。

當前,我國採取積極的生育政策。2021年6月,國家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提出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以適應我國人口變化新形勢。

2022年7月12日,國家衞健委發佈《2021年我國衞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出生人口1062萬人,其中二孩佔比為41.4%,三孩及以上佔比為14.5%。

近日,全國各地2021年出生人口數據陸續出爐。據上觀新聞統計,除天津、海南未公佈外,出生人口在百萬以上的省份僅有廣東,50萬至100萬的則有河南、山東、四川、河北、安徽五個省份。已公佈的29個省份中,有14個省為人口正增長地區,15個為人口負增長地區。

原新認為,從整個人口發展的規律來説,死亡人口多於出生人口已是常態化的現象。

陳衞還指出,近年來,由於婚姻觀念加速轉變等原因導致生育率加速下降,人口負增長到來的時間比以往預測的時間提前5-10年,人口峯值也比以往預測結果低1000-4000萬。

從生育成本的角度提升家庭生育數量

國家衞健委在文章中指出,人口負增長下,“少子老齡化”將成為常態。生育水平持續走低,近年來總和生育率降到1.3以下,低生育率成為影響我國人口均衡發展的最主要風險。

陳衞等研究者在2021年的一項研究中指出,從2013年開始,育齡婦女規模的持續下降,特別是20-29 歲生育旺盛期婦女人數迅速下降,成為近年來出生人數下降的主導因素。育齡婦女規模下降造成的出生人數下降在2012 年僅6萬人,2016 年超過25萬人,而2018年和2019年超過30萬人。

除了育齡婦女人數急速下降,她們的生育意願走低也是重要原因。國家衞健委文章援引2021年調查顯示,育齡婦女生育意願繼續走低,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數為1.64個,低於2017年的1.76個和2019年的1.73個,作為生育主體的“90後”、“00後”僅為1.54個和1.48個。

時代財經注意到,過去國家衞健委較少提到“育齡婦女的生育意願”這個概念,在政府公開的消息上,通常是關注總和生育率,即一對夫婦生育多少個孩子。

原新解釋,人口學調查生育一般來説關注三個問題:第一,一個家庭理想的孩子數應該是幾個;第二,打算生育幾個;第三,實際生育幾個。總體來説,這三個指標在全世界都呈現遞減。

原新進一步介紹,第一個問題,一個家庭理想孩子個數過去多年的變化呈輕微下降,但是變化不大。即便是在西方國家的調查中,相當一部分家庭都覺得兩個孩子比較理想。第二個問題,打算生育幾個是綜合自己生活實際的生育意願。研究表明,從70後、80後、90後、00後,生育意願的孩子個數是一個遞減的趨勢。

人口學者王廣州、張麗萍在《全面兩孩下的生育意願與生育行為研究》指出,在育齡人羣中,多次調查的“60後”“70後”的平均理想子女數都高於“80後”和“90後”。2016年調查數據表明,“60後”“70後”的平均理想子女數為1.94和1.96,也略高於“80後”和“90後”的1.92和1.91。

就影響人們的生育意願因素,人口學界也有不少研究成果。

王廣州、張麗萍指出,育齡人羣養育子女的主要壓力是經濟壓力、教育和照料負擔。其中,有一半左右的受訪者認為養育孩子的主要壓力是經濟壓力,有30%左右的認為是孩子的教育壓力。認為有照料孩子壓力的比例在14%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在經濟壓力方面,生育還會帶來的一定的機會成本損失,例如女性提升學歷或參加工作培訓的機會、升職加薪的機會等收益損失。

在人力資源平台智聯招聘發佈的 《2022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 中顯示,被問及“你認為職場中的性別不平等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有62.3%的女性認為生育是問題根源,而關於“職場中的生育顧慮有哪些”,有 64.5%的女性認為經濟壓力大,32.2%的女性擔心失去自我空間和自由,還有23.1%的女性認為生育影響職業發展。

此外,2021年,單路路等研究人員在《低生育時代子女性別因素對育齡婦女二孩生育意願的實證研究》指出,職業類型、自身健康狀況、子女數量、子女性別態度、第一個子女的性別都與二孩的生育意願有顯著關係。

因此,不少人口學家建議應從生育成本的角度去提升家庭生育數量,同時減少性別偏好的影響。

原新指出,目前有2/3以上的省都已經修訂完成一攬子鼓勵生育配套支持措施,包括經濟支持,如攀枝花生育一個孩子可以給以一次性的獎勵,東莞出台在住房方面和購買房屋指標的優惠等等。

在原新看來,生育養育成本比較高是基本事實,但積極的生育政策不光是錢的問題。除了金錢外,社會競爭的加劇、養兒防老觀念的變化等也是重要因素。因此,原新提出要給予更多的時間支持,比方產假普遍延長,給丈夫設置陪護假,還有一些地方給年輕人設置育兒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