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共赴“5年之約” 鋼鐵去產能“答卷”美不美?

由 勞新忠 發佈於 財經

  5年前,國家層面確立了鋼鐵去產能的“路線圖”與“時間表”。2016年2月,國務院印發《關於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脱困發展的意見》,明確在近年來淘汰落後鋼鐵產能的基礎上,從2016年開始,用5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1.5億噸,徹底出清為害行業多年的“地條鋼”1.4億噸以上。如今,“5年之約”已到,鋼鐵行業去產能是否交出了合格的“答卷”?

  鋼鐵企業改善無序競爭 利潤持續增長

  多年前,鋼鐵行業盲目擴張和長期粗放型管理,中頻爐、地條鋼普遍,造成嚴重的鋼鐵過剩和環境污染。同時,由於鋼鐵設備的製造能力、強大的施工力量,以及投資成本的大幅降低,鋼鐵行業已從“難進難出”的產業變成“易進難出”的產業,這使得快速增加鋼鐵產量的能力大大增強,逐漸導致鋼鐵行業嚴重供大於求,無序競爭突出,市場價格持續下行,因此壓減粗鋼產量、調整生產結構勢在必行。

  “壓減1億-1.5億噸產能,無疑會緩解我國鋼鐵產能嚴重過剩帶來的市場壓力,改善鋼鐵企業無序競爭的局面,提高企業生產經營效益。”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李新創認為。

  事實上,從2016年深化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持續推進鋼鐵行業去產能,行業運行和結構調整呈現良好態勢。

  當然,“要化解產能過剩,根本手段是市場,做好託底靠政府,成敗關鍵在執行。”李新創説道。

  憑藉這股去產能的“東風”,全行業多方努力。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數據顯示,鋼鐵企業2016年一舉扭虧為盈,2017、2018年實現利潤持續增長,2018年達到歷史最好水平。至2020年11月,會員企業累計實現利潤近9000億元,是“十二五”的21倍;會員企業平均銷售利潤率為4.75%,穩定在較好水平;會員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由2015年末的71.04%下降到2020年末的62.27%,負債水平明顯下降,債務結構明顯改善。

  在今年3月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佈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表示,2016年以來“三去一降一補”的戰略得到了很好的落實,特別是中國壓縮鋼鐵產量產能取得了非常明顯的進展,壓縮了1.7億噸鋼鐵產能。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取得積極成效,綠色製造水平明顯提高。

  地條鋼出清 “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改觀

  2016年,繼鋼鐵行業打響去產能第一槍後,2017年鋼鐵行業完成了出清地條鋼的攻堅戰。

  工信部表示,經過徹底清理排查,2017年上半年我國共取締、關停“地條鋼”生產企業600多家,涉及產能約1.2億噸,相關企業全部被停產、斷水斷電,大量原來流向“地條鋼”企業的廢鋼已經流向了正規企業。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介紹,到2017年10月,1.4億噸“地條鋼”產能已經出清。

  這一長期擾亂鋼鐵市場的“鴉片”,在去產能的高壓態勢之下,被徹底清零。

  2020年10月,工信部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2906號建議的答覆中指出,截至目前,違法違規生產銷售“地條鋼”的行為得到了有效遏制,“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得到根本性改觀。

  在李新創看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去產能,形成了對落後產能的高壓態勢,“領導重視、措施得力、監督有力是‘地條鋼’再難生存最為關鍵的因素。”

  研發能力增強 高端產品“香不香”

  破舊還需立新。

  5年來,鋼鐵行業材料研發能力明顯增強,科技創新亮點不斷彰顯。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表示,鋼鐵行業科技研發投入持續增長,全行業研發經費佔營業收入比重由2015年的0.89%增長到2019年的1.26%。

  與此同時,高端產品生產和應用比例顯著提高。一大批高質量關鍵產品自主研發成功,有力支撐了高端裝備製造業用鋼鐵材料,時速350千米高速動車組輪軸及轉向架材料順利完成運行考核,超薄不鏽鋼精密帶,高強熱成型汽車板,新能源汽車電機用高性能硅鋼等產品研發生產已居於國際領先;一批超高強度鋼、不鏽鋼及高温合金研發成功實現了國際軍工用鋼的自主可控。在高端產品突破的同時,鋼鐵產品實物質量也穩步提升。

  以河鋼集團邯鄲鋼鐵有限責任公司為例,隨着應用在最高時速350公里高鐵線路上的高速鋼軌成功生產下線,邯鋼的高端鋼鐵產品“家族”再添一名新成員。目前,邯鄲精品鋼材產業已擁有超高純生鐵、高強汽車板、家電板、高速重軌、離心球墨鑄鐵管等19種行業內領先的高端鋼鐵產品。2020年,邯鄲鋼鐵新產品產量佔比達56.1%,完成產值1154.6億元。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5-2019年,鋼鐵行業累計有754項鋼材產品,實物質量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前列水平,51項產品達到國際先進實物質量水平;新產品銷售收入由2015年的6629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1.05萬億元,產品創新升級成效顯著。

  “雙碳”背景下 產能面臨再收縮

  自2020年9月開始,我國多次表態在2030年實現碳達峯、2060年實現碳中和。

  目前,中國鋼鐵行業在製造業31個門類中碳排放量最大,碳排放佔全國總量的18%。

  “雙碳”背景下,鋼鐵去產能再次被反覆強調,行業“限產令”也進一步升級。工信部50天內連續4次要求降低2021年鋼產量。

  4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就2021年鋼鐵去產能“回頭看”、粗鋼產量壓減等工作進行研究部署,確保實現2021年全國粗鋼產量同比下降。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2021年粗鋼產量壓減工作將在鞏固提升鋼鐵去產能成果基礎上,統籌考慮碳達峯、碳中和長遠目標節點要求以及鋼鐵行業平穩運行等因素,在保持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同時,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區分情況,分類指導,重點壓減環保績效水平差、耗能高、工藝裝備水平相對落後企業的粗鋼產量,避免“一刀切”,確保實現2021年全國粗鋼產量同比下降。

  唐山作為中國鋼鐵排頭兵,環保限產率先升級,要求東華鋼鐵等7家鋼鐵企業上半年執行限產50%的減排措施,下半年執行限產30%。另外還有16家鋼鐵企業全年執行限產30%的減排措施。

  同時,鋼鐵企業積極開展超低排放改造,目前已有10家鋼鐵企業完成超低排放評估監測公示,重點區域鋼鐵企業超過60%產能完成升級改造,其他地區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工作也在有序推進。

  浙商證券研究所表示,鋼鐵行業在“十三五”期間的噸鋼能耗由 2011 年的 602 千克下降至 551 千克,下降8.47%。側面反映出短期內將減少粗鋼產量作為首要目標是鋼鐵行業實現“碳達峯”的核心關鍵。(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王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