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美股研究社
面對數年的頹勢,英特爾這次選擇了勇敢地做出改變。
1月13日,據CNBC報道,英特爾CEO Bob Swan將於2月15日卸任,並由VMware CEO 帕特·基辛格擔任第八任CEO。簡單來説,這是公司主動做出的一次"換帥",而這個決定的通過取決於董事會的一致意見。
該消息得到官方證實後,英特爾的股價應聲上漲。截至發稿時,股價收漲6.97%至56.95美元,市值升至2333.81億美元。而VMware和AMD,股價則在短時間內一起轉綠。
在這次"換帥"之前,英特爾頻頻遭到競爭對手的挑戰,早已飽受外界的爭議。其股價增長相對緩慢,去年累計下跌近13%;相反地,英偉達、AMD去年分別上漲超120%、89%。CEO遠不止是"背鍋"的人,作為一家公司的靈魂人物,是公司發展非常關鍵的影響因素。
從英特爾歷任CEO,還有英偉達、AMD的CEO出發,可以試圖探尋到三者有着不同表現的答案。另外,英特爾這次轉航能否尋求新的生機,同樣值得討論一番。
英特爾換帥背後,是難以追上的技術夢18年,英特爾前任CEO柯再奇離職後,Bob任臨時CEO,7個月後被正式任命為英特爾CEO。而在此之間,Bob擔任着英特爾CFO一職。這意味着,當時掌舵英特爾這艘巨輪的人,幾乎沒有技術方面的專業背景。
在Bob任職期間,英特爾在技術層面衍生出許多問題,這可能是Bob下台的重要原因。雖然官方強調這與去年的業績表現無關,可市場普遍認為,追求利益的股東從中施壓迫使英特爾決定"換帥"。
事實的確如此,英特爾的多項財報數據不太令人滿意。2020年Q1至2020年Q3,營收分別為198.3、197.3、183.3億美元;對應的淨利潤分別為56.6、51.1、42.8億美元。兩項都出現連續下滑的情況。
更重要的是,英特爾自身芯片的研發進度已明顯落後。曾經,英特爾宣佈了從10nm到5nm工藝的規劃,給資本市場畫了大餅。然而相關芯片的推出,在Bob任職的期間,一直在被延期。
另一方面,英特爾還在被其他科技巨頭孤立。蘋果、谷歌、微軟等互聯網大客户已向全產業鏈延伸,可能將逐漸脱離對於英特爾的依賴。尤其是蘋果,果斷打破PC和移動端之間的界限,欲打造ARM生態衝擊英特爾的X86生態。
外界對Bob褒貶不一,可把這些問題的鍋都扣在他身上,確實無法讓人信服。
上任不久,Bob就下調了19年的業績預期,19年第一季度的業績也表現不佳。但在那一時間節點上,對於英特爾這艘巨輪,掌舵人Bob也很難短時間帶其回到正確航向。
因此,英特爾在技術層面上的落後和前任柯再奇有着莫大的關係。
近十年來,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迅速崛起,需求端爆發帶來天量訂單,養肥了ARM架構、無數移動端開發者,也養肥了AMD、三星、台積電等。
可柯再奇任職期間,英特爾在移動市場的表現可以説是"災難"。
曾下定決心面向手機、平板電腦開發移動處理器,還不惜投入巨資提供補貼;表示將針對不同性能的產品開發SoC,但英特爾未能按時推出。投入了數十億美元,最終反而一無所獲。
此外,當時10nm製造工藝還出現了延期問題,無法按預期時間實現量產。
知名財經網站fool.com就曾發表文章稱,英特爾應該儘早更換CEO柯再奇,因為在他的領導下,英特爾的境況變得更糟糕。
他制定了龐大的轉型計劃,可上面幾個方面都屢次碰壁,轉型的陣痛也一直延續至下一任CEO。
眼下隨着英特爾換帥已成既定事實,外界對這位新上任的高管充滿期待的同時,也把一部分焦點放在了英特爾的競爭對手英偉達跟AMD身上,這兩家公司的CEO又是如何帶領各自的公司一步一步成為芯片巨頭的呢?
英偉達與AMD市值不斷創新高,靈魂人物黃仁勳與蘇姿豐靠"技術"突圍
英偉達、AMD作為英特爾的競爭對手,把它們放在一起討論從來不缺話題,CEO相關的也是如此。與英特爾CEO Bob截然不同的是,英偉達CEO黃仁勳、AMD CEO 蘇姿豐更像是技術派出身。
2020年英偉達與AMD都實現股價跟業績的雙增長,尤其是英偉達市值趕超英特爾之後,拉開的差距也是越來越大,目前市值差距近千億美元。
截至目前,英偉達股價為528.01美元,市值為3268.38億美元;AMD股價為90.79美元,市值為1099.32億美元。
英偉達成立至今,公司的CEO只有黃仁勳一人。在推出第二代GPU時,黃仁勳開始嗆英特爾,提出了"黃氏定律"。
這恰好是對標英特爾的"摩爾定律"。此時,黃仁勳在技術上已經樹立了超越競爭對手的目標。
在此之後,黃仁勳仍多次高調地炮轟英特爾。曾經表示,"即使英特爾能夠在2010年將圖形計算能力提高10倍,仍然無法與目前英偉達的產品相匹敵"。對於自家產品的技術,似乎表現出了絕對自信。
隨着人工智能、深度神經網絡技術的突破發展,提供算力基礎設施的英偉達迎來了爆發。黃仁勳帶領英偉達,與谷歌的AI團隊合作、與IBM合作建立企業級數據中心、發佈無人駕駛開發平台等等。
在這段期間,英偉達股價翻了9倍多。而黃仁勳也指出英特爾的"摩爾定律"已經"終結"。
此後,英偉達又在技術上給了英特爾一記重拳。69億美元擊敗英特爾收購以色列公司Mellanox,增強其數據中心和AI業務。黃仁勳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是一項本壘打交易"。
這筆交易讓英偉達在數據中心市場上站穩腳跟。2021財年第三季度中,數據中心業務收入達到19.0億美元,同比增長162%,佔總營收的比例高達40%。這也成為英偉達市值成功反超英特爾的助推劑之一。
AMD CEO 蘇姿豐博士則相對低調,不過任職至今,同樣憑藉正確的決策使得AMD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簡單來説,主要是採用"架構+工藝"的策略來驅動AMD的增長。
中信證券指出,"蘇姿豐長期就職半導體研發管理一線,對於技術的理解和把握力已歷經市場檢驗"。
就任前,AMD連續三個年度虧損,蘇姿豐就任CEO後重構了AMD的產品策略。在PC業務之外,將嵌入式、半定製業務推上前台,彌補CPU和GPU業務上的虧損。
在架構上,與英特爾CPU設計差距從縮小到逐漸反超。2019年AMD發佈Zen2 7nm產品,全新Zen2架構IPC提升達15%,實現了對英特爾的反超。
在工藝上,AMD宣佈新產品將轉由台積電7nm製程代工,中信證券也認為是近年AMD做的最重要、最正確的商業決定,決定了AMD今後3到5年的增長基礎。
尤其是英特爾10nm量產時間一再延後,給AMD的CPU處理器搶佔市場的良機。
蘇姿豐任職至今,幫助AMD在正確的時機做出決定。有着技術背景傍身,對於趨勢理解深刻,而產品方向也有着精準的把握。
2021年走馬上任,技術派CEO能否挽救"牙膏廠"頹勢?回到英特爾,隨着Bob的離開,新的CEO Pat Gelsinger將會於2021年初正式上任。在科技行業,Pat Gelsinger 是一位技術老兵,同時作為管理者也展現了不錯的領導力。
在英特爾期間,他推動了關鍵行業技術(如 USB 和 Wi-Fi)的創造。此外,他還領導了 14 種不同的微處理器程序,並在酷睿和至強系列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在半導體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對於英特爾也足夠了解,可能將在技術層面表達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而在管理方面,在擔任 VMware CEO 的九年時間裏,Gelsinger 帶領 VMware 的虛擬化軟件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數據中心,並快速成長為全球雲基礎架構和移動商務解決方案的領導者。
數據顯示,VMware 的營收在過去的九年裏增長了3倍,市值也從約240億美元攀升至569億美元。
相比之下,Pat Gelsinger較Bob在技術和管理層面的能力可能更強。不過,英特爾仍然需要一段時間去解決Bob離開後遺留的問題。
新CEO重塑英特爾也並非短時間內能夠實現,由新晉之人掌舵,可英特爾依然還是一艘難以快速轉向的巨輪。因此,可以預見的是,英特爾2021年的前景難以有新改變,AMD繼續搶佔市場份額的現象還會繼續存在。
長期來看,對英特爾無疑是一大利好。新CEO可能會使得英特爾在投資重心上發生重大的變化,幫助其儘快糾正在移動端時代錯過的機會。雖然具體變化無法知曉,但是外界會開始對英特爾有着樂觀的期待。
華爾街各大機構也議論紛紛,很快對英特爾作出了最新分析和評級。
瑞信表示,將英特爾目標價由65美元上調至80美元,重申"增持"評級;花旗指出,將目標價由50美元上調至55美元,維持"中性"評級;摩根大通則表示,維持英特爾"增持"評級,目標價70美元。
但在RBC分析師Mitch Steves看來,在英特爾公佈這個消息後,他更看好其競爭對手AMD的表現。從管理層變革的角度來看,這是英特爾的最佳方案,並且這對英特爾來説是一個顯著的利好。但是,從結構和技術角度來看,這不太可能改變2021年的結構和技術前景。
對於英特爾來説,2021年或許是它繼PC時代之後一個很重要的時間節點,在今年能否在數據中心業務上實現逆勢大增長,不僅是扭轉業績低迷增長的重點,也是挽留投資者信任刺激股價增長的關鍵。目前英偉達與AMD都在數據增長業務上快馬加鞭地發力,或許留給英特爾的時間越來越緊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