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44只*ST股遭退市風險預警,A股吐故納新速度加快

由 哈愛朵 發佈於 財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22年作為史上最嚴退市新規落地實施的第二年,或將迎來大規模退市潮。繼*ST新億成年內首家退市公司後,*ST長動、*ST艾格等公司也提前鎖定退市。據Wind數據顯示,目前A股有44只*ST股存在退市風險。隨着2021年上市公司年報陸續披露,A股一眾風險公司陸續進入退市倒計時。

4月9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發表重磅講話,強調要嚴格執行強制退市制度,堅決出清空殼、殭屍企業。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隨着A股從嚴執行強制退市制度,加快上市公司新陳代謝速度,A股常態化退市機制正逐步完善,今年A股退市公司數量或再創新高。

退市量創新高,這些個股遭風險預警

在退市新規落地實施一年後,A股或將迎來上市公司退市潮。據不完全統計,自1999年起A股共有108家上市公司退市(吸收合併除外),近三年退市公司數量佔總量的38.9%。其中,2021年共有17家上市公司退市,退市數量創A股新高。

鈦媒體App發現,2022年剛過去1/4,多隻退市股已悄然鎖定。根據Wind數據顯示,A股目前有44只*ST股存在退市風險。

44只有退市風險的*ST股 數據來源:Wind

2022年首隻重大違法強制退市股——*ST新億。3月22日,上交所對*ST新億作出終止上市決定。意味着,*ST新億成為年內首只退市股。據悉,該公司於2018年和2019年虛增營業收入,經追溯調整後連續三年營收低於1000萬。證監會認定公司規避退市,性質惡劣,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

2022年首隻面值退市股——*ST艾格3月31日,*ST艾格公告稱,已收到深交所關於公司股票可能被終止上市的告知書。據悉3月4日-3月31日期間,該公司股票已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1元,觸及交易類退市情形。自4月1日起,*ST艾格已停牌。

2022年首隻財務類強制退市股——*ST長動。3月24日,*ST長動公告稱,去年公司歸母淨利潤虧損4.54億元,年營收237.12萬元,觸及多項財務類強制退市指標,股票將可能被終止上市。

與其它退市股不同的是,*ST艾格沒有退市整理期。根據深交所相關規定,上市公司股票被本所強制退市後,進入退市整理期,因觸及交易類強制退市情形而終止上市的除外。

根據今年滬市主板公司發佈的業績快報,已有8家公司基本鎖定財務類強制退市清單,其中不乏知名企業。

3月30日晚間,*ST拉夏披露2021年年報。數據顯示,*ST拉夏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4.30億元,同比下降76.36%,年虧損8.21億元;其2021年度經審計的期末淨資產為負值,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公司股票觸及終止上市情形。另據鈦媒體統計,拉夏貝爾自2018年起已連續4年虧損。當晚,*ST拉夏收到上交所《關於擬終止*ST 拉夏股票上市的通知》。目前,*ST拉夏A股股票已於3月31日起停牌。

隨着2021年年報的陸續披露,眾多有退市風險的ST股將迎來生死大考。

退市新規落地一年,上市公司突擊保殼

2021年1月4日,“史上最嚴退市新規”正式落地。新規對4類退市指標進行修訂,旨在加速出清“殼公司”和“殭屍企業”。根據退市新規,強制退市主要分為交易類強制退市、財務類強制退市、規範類強制退市和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四大類。

1、交易類強制退市的主要指標為: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1元;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總市值均低於3億元。

2、財務類強制退市的主要指標為:最近一年年報淨利潤為負,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

3、規範類強制退市的主要指標為:財報有重大差錯、虛假陳述,被證監會要求改正但超期2個月沒改的;未按規定時間要求披露半年報、年報,超期2個月還沒補的;過半董事無法保證半年報、年報的真實、準確、完整的,2個月還沒改正。

4、重大違法類強制退市的主要指標為:欺詐發行、重大信息披露違法,嚴重影響上市地位的;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態安全、生產安全和公眾健康安全等領域的違法行為,情節惡劣的。

為了給一些經營困難的公司“起死回生”的機會,退市新規增加了營收與淨利潤的組合指標。不料,卻給了個別公司“鑽空子”的機會。隨着新規的落地實施,不少上市公司開始突擊“保殼”,而“保殼”的方向從淨利潤管理轉向營收管理。

以*ST綠景為例,自去年下半年開始,該公司通過旗下子公司連續簽訂多項大額訂單,總金額約1.8億元。而據財報顯示,*ST綠景去年前三季度累計營收1.09億元,同比增長797.03%,利潤卻同比下降近30%,營收增長與利潤變動發生嚴重背離。

諸如此類,通過簽訂大額訂單來迅速擴大營收的公司不在少數。據不完全統計,去年有10餘家*ST公司披露了年內簽訂大額訂單的情況。一位資深會計從業人士指出,短期內突擊增加的營業收入,其真實性如何,是否符合收入確認條件,有待考量。

除此之外,一些公司試圖通過資產重組、合併報表的方式擴大營收規模,以此規避退市。A股市場也由此誕生了一批“0元購資產”的奇葩買賣。

今年誕生的首隻退市股*ST新億就曾經頂風作案。據悉,2021年10月23日,*ST新億0元受讓子公司億翔源41%股權一事引發上交所下發問詢函,要求公司説明取得億翔源股權付出對價是否顯失公允,產生的營業收入是否符合營業收入扣除相關標準。

此外,還有的公司通過設立子公司的方式“保殼”。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共有20餘家*ST公司通過設立子公司整合資源、開展新業務等方式來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A股加速優勝劣汰,常態化退市機制漸成

一個健全穩定的資本市場,一定是需要有優勝劣汰的。A股市場退市制度儘管有20多年曆史,但由於以往退市制度並不健全,導致上市公司退市率遠低於成熟市場。大量“應退未退”的殭屍企業,逐漸被市場邊緣化,不僅佔用了寶貴資源,也影響了A股健康穩定的發展。

劣質企業不能及時出清,是阻撓長期資金入市的因素之一。中泰證券研報指出,制約長期資金入市的根源是投資者對未來“預期轉弱”,這與一系列體制痼疾相關,包括資本市場配置資源最根本的“優勝劣汰”機制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眾多未退市的垃圾公司佔用過多上市資源且青睞於配股增發,不斷拉低整體ROE水平,不利於股指的健康走勢。而長期來看,指數走勢與上市公司整體ROE表現緊密相關。A股市場的單向擴容拉低了市場指數整體ROE向上空間,也加劇了投資者的“預期轉弱”。

在這種情況下,退市必須要形成常態化機制。鈦媒體App瞭解到,目前監管機構已着手對幾類突擊增收的規避退市手段,採取針對性監管措施。例如,引入營業收入扣除指標,在收入扣除中特別強調審計機構的核查責任,重點關注突擊交易的真實性,嚴查不當會計處理做大收入,審慎判斷非經常性損益認定的準確性等等。此外,監管機構多次約談高風險公司和審計機構,重點要求審計機構做好營收扣除事項的核查。

4月9日,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上,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對於主業萎縮、不具備持續經營能力的“空殼”“殭屍”企業,嚴格執行強制退市制度,堅決出清。

“作為中國4800多萬户企業中的優秀代表,上市公司理當做好表率,努力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易會滿指出,資本市場既有大而優的行業“巨頭”,也有小而美的細分市場冠軍,無論哪種類型,都要聚焦主業。要堅持扶優限劣的監管導向,對於主業突出、競爭能力強的頭部企業,進一步支持其做優做強,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對於片面追求多元發展的,嚴格監管其併購重組和融資行為。

業內專家表示,退市新規實施以來,機制不斷完善,“應退盡退”已成市場共識。隨着全面註冊制漸行漸近,常態化退市機制加速形成,將加快A股新陳代謝,優化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率。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 馬瓊,編輯 | 孫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