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打的石油公司也要轉型,中國在這一領域還落後歐洲2-3年

作者 | 林安東

據彭博新能源財經預計,到2050年,氫能可以滿足全球24%的能源需求,年銷售額達到2000億-7000億美元。

而歐洲正在加快爭搶氫能源領域的話語權。

據國際氫能委員會與麥肯錫於近日聯合發佈的報告顯示,在全球已宣佈的228個氫能項目中,有126個位於歐洲。該報告認為,如果所有計劃中的項目都能最終落實,那麼未來10年,全球氫能投資額將超過3000億美元,約佔能源領域總投資額的1.4%。其中,歐洲將佔比將接近半數,為45%。

鐵打的石油公司也要轉型,中國在這一領域還落後歐洲2-3年

石油公司盯上氫能

在歐洲,傳統的石油化工巨頭都開始瞄準氫能,準備發力。

近日,法國石油化工巨頭道達爾表示,該公司對氫能源有着濃厚的興趣,希望成為清潔能源氫能的大型生產商,利用碳捕獲和存儲技術從天然氣中製造藍氫,以及通過可再生能源生產綠氫。

*藍氫是指由煤或天然氣等化石燃料製成的氫,同時將副產品二氧化碳捕獲、利用和封存。而綠氫是指通過可再生能源,如風力、水力、太陽能等方式製成的氫氣,制氫過程完全沒有碳排放。“灰氫”是指96%的氫氣來自化石燃料,制氫成本較低但碳含量最高。

不久前,該公司還在一份聲明中稱,未來公司名稱將更改為“道達爾能源”,並於2020-2030年間以可再生能源、液化天然氣及電力為支柱,將石油產品銷售佔比從55%降低至30%。

在歐洲,盯上氫能的不只是道達爾。2月24日,奧地利石油巨頭OMV就宣佈與奧地利郵政公司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為奧地利郵政公司提供綠氫。此外,來自荷蘭的殼牌近期也出台了綠色轉型戰略,表明將大力投資氫能作為其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計劃的一部分。

鐵打的石油公司也要轉型,中國在這一領域還落後歐洲2-3年
鐵打的石油公司也要轉型,中國在這一領域還落後歐洲2-3年

商用車是主力,歐洲車企紛紛加碼

據《汽車新聞》報道,雷諾集團與佛吉亞集團近日共同發佈聲明,將針對氫燃料輕型商用車的儲氫系統開展合作。目前,雷諾集團旗下的輕型商用車Kangoo和Master等車型擁有氫燃料電池版車型,已在西歐市場投放多時。

在上月初,雷諾集團還宣佈了與美國燃料電池領先企業Plug Power成立合資公司,投資數千萬歐元發展氫能技術,並在法國設計和開發氫動力多功能車。其計劃在今年年底前推出雷諾Master車型的氫動力版本,並在此後推出雷諾Trafic的氫動力版本車型。

彭博社指出,由於目前全球氫能源產業發展正處於初期階段,相較於純電動車型及混合動力車型,燃料電池更加適用於商用車。

此前,包括戴姆勒、斯堪尼亞、曼恩、沃爾沃卡車、DAF、依維柯等多家歐洲商用車製造商承諾,將逐步淘汰傳統內燃機車型,專注於氫氣、電池技術和清潔燃料的開發。

其中,戴姆勒和沃爾沃兩家商用車領軍企業在推進氫能源商用化方面更顯激進。去年9月份,戴姆勒卡車公司發佈了燃料電池概念卡車——梅賽德斯·奔馳GenH2卡車,並計劃於2023年邀請客户試駕。沃爾沃則宣稱,將從2040年開始,旗下所有產品不再使用化石燃料,全面過渡到電動汽車(包括電池和燃料電池汽車)。

為了進一步推動氫能源商用化以及鞏固行業地位,戴姆勒與沃爾沃還在去年4月共同簽署了一項非約束性初步協議,旨在成立一家新合資企業,以研發、生產商業化用於重型商用車輛及其他應用場景的燃料電池系統。兩家公司的目標是,在2025年前後實現重卡用燃料電池產品的量產。

鐵打的石油公司也要轉型,中國在這一領域還落後歐洲2-3年
鐵打的石油公司也要轉型,中國在這一領域還落後歐洲2-3年

藍氫令人擔憂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歐盟的氫能戰略中,利用化石能源製造並同時配以碳捕獲技術的“藍氫”在中短期內仍有發展空間。

由於歐盟範圍內暫無大型設施可以儲存被捕獲的二氧化碳,因此歐盟氫能戰略中,保留“藍氫”發展空間的做法“令人擔憂”。

氣候變化智庫(E3G)的高級政策顧問麗薩·費舍爾指出:“歐盟提出氫能戰略,能夠為實現淨零排放目標提供機會。然而,保留‘藍氫’發展空間將為其利用化石燃料制氫敞開大門,這不利於徹底消除化石能源帶來的不良影響。”

除此之外,“綠氫”高昂的生產成本也是亟需解決的問題。根據歐盟的估算,目前“綠氫”的生產成本大約為每千克3-5.5歐元,遠高於“灰氫”(每千克1.5歐元)。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經濟學者克拉維特爾表示,如果未來一段時間內不能通過技術改進來降低“綠氫”的生產成本,而必須依靠長期投資扶持,那麼歐洲氫能經濟的發展將遇到阻礙。

鐵打的石油公司也要轉型,中國在這一領域還落後歐洲2-3年
鐵打的石油公司也要轉型,中國在這一領域還落後歐洲2-3年

中國也在大力發展

“我們仍處於領先地位,但中國正在形成挑戰。”歐洲氫能組織主席查茨馬爾卡基斯説,“中國只落後我們2-3年。”

在氫能源的戰場中,不光是歐洲在奮起直追,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氫生產國,也在有意識地引導能源轉型。

在國內,中國石化近日發佈的官方消息稱,“十四五”期間,中國石化將加快發展以氫能為核心的新能源業務,在氫能交通和氫基煉化兩大領域大力推進氫能源全產業鏈快速發展,擬規劃佈局1000座加氫站或油氫合建站、7000座分佈式光伏發電站。去年8月,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也設立了一家合資氫能公司。

除了“兩桶油”,東方電氣、中車、中船重工等眾多企業集團都在選擇性地進入氫能產業鏈。多家主流車企也在爭相加緊佈局,上汽、一汽、東風、長城等企業也都紛紛取得了一定的核心技術突破。

近兩年,從《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推進加氫等設施建設”到去年4月份《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中採用“以獎代補”的方式推動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鏈的創新發展,我國對於氫能的戰略態度是毋庸置疑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25 字。

轉載請註明: 鐵打的石油公司也要轉型,中國在這一領域還落後歐洲2-3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