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胡宏偉教授 受訪者供圖
在中國49個城市進行的長期護理保險(以下簡稱“長護險”)制度試點,已惠及眾多失能人員。國家醫保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長護險制度參保人數約1.7億人,累計支出基金約650億元,年人均減負約1.4萬元。試點實踐中,因為不同的試點城市參保對象不同、籌資方式和資金來源不同等,出現了參保對象城鄉不均衡、長期護理失能等級評估標準需優化、保障範圍和報銷比例待提高等問題,長護險的探索與完善,對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意義重大,社保“第六險”如何在試點實踐中逐步完善?
日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對話長期關注該領域的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胡宏偉教授。
中青報·中青網: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經過7年多的試點,取得了哪些成效?對解決失能人員的長期護理保障問題,發揮了哪些作用?
胡宏偉:目前,中國已經基於試點探索,初步建立起符合中國實際的長護險政策體系基本框架,政策設計、資金籌集、覆蓋範圍、保障對象等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各個試點城市陸續出台了系列配套政策,涉及流程規則、護理標準、評定考核等,大部分試點城市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建立了單位、個人、基本醫保基金等多渠道資金籌集模式,形成基本穩定的資金來源。
試點取得了顯著效果,重度失能人員得到了長期、較為專業的護理,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家庭經濟壓力,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護致貧”;有效銜接了老年人羣的醫療和養老問題,對於節約醫保資金、優化醫療、養老資源配置發揮了積極作用;拓展了護理人員的就業渠道、改善了他們的職業待遇;同時,長護險信息系統的建立,為實現政府與養老機構的數據共享提供了必要條件等。
實踐中,部分試點城市不斷探索推動,長護險的給付對象從重度失能人員擴展至中度失能人員,長護險服務費用的支付標準和給付比例不斷提高,提高了失能人員的購買護理服務能力;多數試點城市提供了養老機構護理和居家上門護理,部分試點城市支持親屬、朋友等非正式護理者為失能人員提供自主護理等。
中青報·中青網:目前長護險試點城市在參保對象、籌資來源、籌資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同,出現了哪些問題,如何在下一步的實踐中解決?
胡宏偉:當前,中國地方長護險制度發展尚不完善,長護險覆蓋率仍較低。大部分試點城市僅覆蓋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人員,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並未被全部納入,不利於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和基本養老服務均等化;當前的評估標準對於失智人員的覆蓋力度也較弱,需要進一步細化、完善;部分地區長護險的服務內容、保障對象都比較有限,較低的保障水平也很難滿足患者的實際需要,不同地區給付標準差異較大,一定程度上有損制度公平;長護險的保費有可能對低收入家庭產生壓力,對於失能人員中的低收入和貧困家庭的傾斜支持仍需要加強;部分地方政府未能將養老服務補貼、老年殘疾人補貼等財政投入的涉老津貼與長護險有效銜接整合,集約財政資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目標尚未實現。
下一步,應完善長護險的配套政策和制度規範,建議構建獨立自主、多渠道多層次的籌資模式,推進長護險覆蓋範圍從城鎮職工擴展至城鄉居民,促進長護險全民覆蓋;合理預測籌資規模,完善相關機構管理辦法、支付辦法、服務標準等更細緻的內容,嚴格落實監督和評價機制;促進與其他社會保險,以及老年人補貼、殘疾人補貼等相關社會福利救助制度之間的銜接、整合。
中青報·中青網:據公開報道,曾經有養老護理員利用長護險監管漏洞,騙取國家醫保基金。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近期集中審理了8起虛報長護險服務騙取國家醫保基金的案件。如何加強監管,防止長護險基金“跑冒滴漏”?
胡宏偉:建議加強對享受長護險待遇的失能人員失能狀況的動態評估,按照《社會保險經辦條例》的相關規定,加強長護險經辦機構的內部管理;明確用人單位、長護險待遇享受人員及其親屬的義務,明確在長護險待遇享受人員的失能狀況、以及其他與待遇給付標準相關情況發生變動時,及時告知長護險經辦機構的責任,並對故意隱瞞、包庇的行為予以處罰。
敦促養老護理機構通過完善打卡簽到、簽退等科技手段,優化工作量及費用結算方式,採取抽查、回訪等手段,堵住員工虛假打卡、將超額工單掛在他人名下等漏洞;落實對於長期護理服務的監督管理,對失能評估規範性、專業性以及居家護理服務的真實性、服務質量等方面重點稽核等。
中青報·中青網:根據國家醫保局的統計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49個試點城市的長護險定點服務機構有7600餘家,護理人員有33萬人,長護險護理員中出現了90後、00後,您怎麼看?
胡宏偉:中國長護險護理行業整體服務的供給結構不斷得到改善,接續動力相對充足、行業前景較為樂觀,一定程度上為應對未來老齡化趨勢提供了穩定向好、發展可持續的預期。但從當前試點情況看,養老護理人員緊缺,特別是具有醫養結合技能的長期護理服務專業人員十分緊缺,是中國長護保障面臨的重要挑戰。
如今,長護險護理人員中90後、00後比例提高,顯示出護理服務機構越來越着力培養接續人才隊伍,人才隊伍逐步趨向職業化、專業化。當前,長護險護理行業的從業待遇、職業發展前景以及職業價值對年輕勞動力具有一定吸引力,但是,也要看到,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長護隊伍,我們在很多方面都需要改進,這是一項艱鉅工作。
中青報·中青網:2022年2月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中提出,要制定全國統一的長期護理保險失能等級評估標準、建立並完善長期護理保險需求認定、等級評定等標準體系和管理辦法,明確長期護理保險基本保障項目。在您看來,未來在全國推廣長護險要注意哪些問題?
胡宏偉:要注意由於籌資渠道單一、責任劃分不科學等原因導致的長護險運行財務赤字風險;由於相關規範、監管缺位,導致長期護理服務中的安全和質量風險;由於各地區在籌資、給付、等級評估等方面標準不統一,缺少對低收入人羣科學合理的傾斜支持,從而引發的制度公平性受損風險;由於失能評估口徑過窄導致部分存在長期護理剛需的人羣未被充分覆蓋的風險。
讓失能人員“老有所護”,需完善籌資機制、基金管理、經辦管理等相關長護險政策體系,穩步推進全國試點,推動覆蓋人羣由城鎮職工向城鄉居民延伸;優化完善和充分落地全國統一的長期護理需求認定和等級評定標準;增強對於家庭照料、志願者參與照料、老年人互助照料等非正式照護的支持力度;政府發揮財政兜底和再分配職能,對特殊困難退休職工、低收入人羣等弱勢羣體的繳費給予適當支持等。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先藕潔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