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餘思毅
新的豬週期要啓動了嗎?
5月6日,國家統計局官網發佈2022年4月下旬流通領域重要生產資料市場價格變動情況,其中生豬(外三元)本期價格14.6元/千克,環比上漲12.3%。
今年以來,豬肉價格屢創新低。據中國養豬網養豬數據中心,今年3月下旬,豬價觸及近半年內生豬價格最低點,生豬(外三元)報11.78元/公斤。
4月豬肉價格回升,5月6日,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多家上市豬企發佈4月主要產品銷售情況,豬價環比有所上漲,分別環比上升7.63%、9.53%。
“主要是上游帶動的價格上漲,飼料庫存走低導致飼料價格上升,抬升豬價。”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剛毅5月6日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豬價回升是飼料的季節性波動帶來的,此外,也跟下游部分城市儲備必需品,引起豬肉需求增大有關。
雖然豬肉價格環比普遍有所上漲,但同比仍處於低位。投資者等待釋放開啓新一輪豬週期的信號。
東吳證券固定收益團隊5月6日發佈研報預測,本輪“豬週期”於2022年4月開啓,此後會出現“二次探底”,價格迅猛上漲始於2023年3月左右。
東吳證券團隊作出這一判斷主要是根據過去豬週期的持續時長以及能繁母豬的數量,“能繁母豬的存欄量的向下拐點出現在2021年7月,向後推10個月則是2022年4月,該時間點也符合4年一輪‘豬週期’的規律。”
對於一輪豬週期何時開啓,王剛毅則與上述券商分析持不同意見,認為豬週期的起點應該會再晚一些。
在王剛毅看來,近年來,生豬養殖出現更多新情況,如“後備母豬”的儲備以及三元母豬對二元母豬的淘汰,因此不能僅僅依據能繁母豬的存欄量對“豬週期”進行預估,再加上國內飼料的供給以及國際貿易飼料進口情況尚未明朗,因此,新豬週期的起點尚需觀察。
圖片來源:pixabay.com
4月份豬肉價格漲超10%
銷量方面,4月份,牧原股份銷售生豬632.1萬頭,銷售收入79.42億元,同比變動分別為101%、0.23%;温氏股份銷售肉豬142.7萬頭,銷售收入22.63億元,同比變動分別為129.27%、40.04%。
對於銷售收入的變化,温氏股份表示,4月公司肉豬銷量和收入同比上升,主要原因是公司投苗增加和生產成績提高;4月公司肉豬銷售均價同比下降,主要是受國內生豬市場行情變化的影響。
至於豬肉價格,據這兩家上市公司簡報,4月份,牧原股份商品豬銷售均價12.56元/公斤,環比上升7.63%,但同比下降40.5%;温氏股份毛豬銷售均價13.33元/公斤,環比上升9.53%,但同比下降39.27%。
兩家企業的豬肉售價變化與國家發改委監測的數據趨勢相符。
5月5日發改委表示,截至4月27日,全國生豬出場價格為15.22元/公斤,比4月20日上漲7.33%;主要批發市場玉米價格為2.90元/公斤,較4月20日持平;豬糧比價為5.25,較4月20日上漲7.36%,此前為連續九周進入過度下跌一級預警區間。
據五礦期貨研報,整個四月份生豬現貨呈觸底後反彈,中下旬加速上漲的走勢,河南均價月漲2.6元至15.15元/公斤,月內最高為月底的15.15元/公斤,月底四川均價14.4元/公斤,湖南15.25元/公斤,江蘇15.35元/公斤。
豬肉價格走勢對於生豬企業經營至關重要。牧原股份在簡報指出指出,生豬市場價格的大幅波動(下降或上升),都可能會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
就近期的價格上漲,多年來專注畜牧產業經濟、重點研究生豬產業鏈的王剛毅分析,主要是上游飼料價格上漲的緣故。
王剛毅認為,4月豬價上漲首先與飼料的庫存有關。俄烏衝突對國內的飼料市場衝擊很大,包括玉米價格一直在漲。
據悉,2022年以來玉米價格漲勢不斷,現貨價和期貨價均創出歷史新高。據中新社,玉米價格波動主要是因為烏克蘭是全球主要玉米生產國和出口國,俄烏衝突對烏克蘭玉米生產和出口影響極大,表現為春播面積可能減少30%以上等。中國玉米自給率相對較高,但烏克蘭是中國玉米進口的主要來源國之一。
王剛毅進一步指出,玉米價格走高有一定的季節性波動,“一般來講,春節之後到下一季的玉米收穫之前,這段時間豬肉價格就會漲。”但王剛毅認為,正常的價格漲幅應該沒有這麼高,但因為飼料短缺,儲備需求增多,導致供不應求。
此番漲價,下游也有一定的原因。“部分城市為防控疫情,對一些生活必需品做一定的儲備,豬肉在生活必需品儲備的清單當中是很重要的構成。因此豬肉需求增加。”不過王剛毅認為,這部分儲備的影響有可能在5月中旬才明確看得出來,具有較長的滯後期,因此主要是上游帶動的價格上漲。
展望5月,五礦期貨預測,供需博弈下,5月生豬價格或先小降後上漲,均價或高於4月。
業內紛起新的豬週期大猜想
眾所周知,生豬養殖業是典型的週期性行業,業界把生豬利潤的波動週期規律叫“豬週期”。
“豬週期”的循環軌跡一般是:肉價高——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增加——肉價下跌——大量淘汰母豬——生豬供應減少——肉價上漲。因此,投資者十分關心這一輪“豬週期”什麼時候結束?價格是否已經到了谷底?新一輪豬週期什麼時候到來?
5月6日,東吳證券分析團隊發佈研報稱,從週期長度來看,由於生豬具有其自身的生長週期,因此每輪“豬週期”的持續時長均為4年左右,其中價格上漲平均時長為20個月,下跌平均時長為27個月。從每輪“豬週期”開啓前的價格來看,生豬價格均會出現“二次探底”的現象。
東吳證券分析,由於“豬週期”的持續時長在4年左右,因此每一輪週期出現結束跡象時,第一次價格底部均落在4-5月,夏季往往是豬肉消費的淡季,因此真正的去欄要等到冬天的醃臘季,此後能繁母豬的存欄量會出現顯著的下行,新一輪“豬週期”的價格上行階段開啓。
根據這一邏輯,東吳證券預測,本輪“豬週期”於2022年4月開啓,此後會出現“二次探底”,價格迅猛上漲始於2023年3月左右。能繁母豬的存欄量的向下拐點出現在2021年7月,向後推10個月則是2022年4月,該時間點也符合4年一輪“豬週期”的規律。
對於東吳證券的預測,王剛毅對時代財經表示,不認同新豬週期要啓動的看法。
王剛毅稱,這個分析團隊的推導邏輯主要是根據能繁母豬的量。在上一輪超長的豬週期,大量的散户已經從市場出清,行業的及集中度提高。在這個過程裏,國家一直在維護核心產能,也就是維護能繁母豬的產能。
王剛毅進一步指出,能繁母豬背後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是分析團隊很難去獲取的,那就是“後備母豬”。現在各個地方在做“後備母豬”的儲備,尤其像温氏等頭部企業。
此外,王剛毅還稱,分析團隊還可能忽略了在能繁母豬方面,三元母豬對二元母豬的淘汰。王剛毅分析,三元母豬與二元母豬的生產力是不一樣的,類似一個企業一共是10個工人,現在下降到了8個,但這8個是熟練的工人,而過去的10個是初級工,因此即便數量減少了,但生產力不一樣。
“我看到過東吳分析團隊的預測,只是拿到按照歷史的這種這種週期去衡量的,但是此母豬已非彼母豬,已經做了很大的程度上的替代了。”王剛毅補充道,2021年10月,在重慶榮昌中國生豬大會上,業內不僅僅是討論如何恢復產能,而且更關注如何用更優質的能繁母豬來代替過去的二元母豬。
王剛毅提醒道,所以僅僅從數量上來與過去的豬週期做比較的話,有一定的參考性,但誤差會很大。
事實上,東吳證券也在預測中也有考慮到三元豬與二元豬的區別,“由於三元豬在生產性能方面存在劣勢,因此正常情況下,二元豬是繁育仔豬的主要力量,但是在2019年非洲豬瘟的背景下,三元母豬替補上場。隨着二元母豬產能的恢復,PSY(指每頭母豬每年所能提供的斷奶仔豬頭數)正在逐步上行的過程中,由於母豬種羣結構調整而帶來的生產效率提升,此輪‘豬週期’的價格上漲幅度不會過大。”
在王剛毅看來,豬週期的起點應該會再晚一些,主要原因是飼料供給和外貿方面不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