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逆勢佈局半導體行業 短期承壓無阻產業加速推進趨勢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楊坪 深圳報道
近期,受多重因素影響,半導體板塊進入市場調整,芯片概念股股價紛紛受挫,國慶後兩個交易日,芯片指數累計下跌逾5.5%。
不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板塊調整之際,部分投資者對於國內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仍頗具信心,並借道基金擬向佈局芯片概念股。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0月11日,近一個月來10只芯片/半導體主題ETF基金份額實現增長,共計增加了43.30億份,其中2只基金份額增長超過10億份。
華創證券電子首席分析師耿琛認為,2018年以來,受多重因素影響,我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短期承壓但中長期加速推動,在設計、材料、設計等核心環節均取得了重大進展,抗風險能力顯著提升。
“受市場情緒影響,半導體板塊的悲觀情緒短期內集中宣泄,跌幅較大,然未來半導體自主可控的產業趨勢將加速推進,短期調整迎來中長期佈局黃金坑,建議當前時點積極配置。”耿琛説道。
來自行業的聲音也在支撐市場信心,華大九天相關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受海外政策限制加碼影響,短期來看,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會造成一定的衝擊,長期看,將會加速國產化替代的進程,加速自主可控產業鏈的建立,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體系必將更加完善。”
半導體產業發展潛力較大
整體來看,芯片概念股的回撤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包括海外出口限制加碼及行業需求承壓等。不過,從目前相關上市公司披露的數據來看,國內半導體產業鏈仍表現出較強的韌性。
在上游集成電路設計領域,聖邦股份今年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5.40億元,同比增長107.30%;北京君正(300223.SZ)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5.1億元,同比增長43.9%;兆易創新(603986.SH)今年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15.27億元,同比增長94.34%。
半導體設備生產領域,受益於晶圓廠擴產與國產步伐加速,半導體設備頭部廠商的上半年營收淨利同比增速表現均較亮眼,其中,北方華創(002371.sz)、盛美上海(688082.SH)與華海清科(600120.SH)均實現歸母淨利潤同比翻番。
10月11日,北方華創發佈三季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15.55億元~17.95億元,同比增長136.16%~172.62%。
在EDA領域,國內EDA龍頭企業華大九天(301269.SZ)上半年實現主營收入2.66億元,同比上升46.13%;歸母淨利潤4042.87萬元,同比上升105.02%。
“以EDA行業為例,在海外封鎖影響下,將會進一步促使國內集成電路設計、製造、封測企業和國產EDA企業聯合起來,形成共識與合力,逐步構建國內EDA產業生態圈。在此基礎上,可以從根本上解決EDA行業目前面臨的晶圓製造支持不足和缺乏應用驗證機會的問題,有助於打通各類集成電路產品的EDA應用鏈,加速形成自主可控的EDA工具系統,從而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形成完整的支撐能力,擺脱產業受制於人的不利局面。”前述華大九天相關負責人表示。
長江證券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楊洋也認為,目前無論是存儲IDM廠商長存和長鑫的持續投資、還是數條晶圓產線的建設都表明了國內發展IC製造行業的決心;此外,中國大陸代工大廠SMIC和華虹半導體產能的持續提升,也加速了晶圓製造環節國產替代進程,而多地開花的國產晶圓產線和日益提高的產線國產化需求,將有力帶動我國半導體設備與材料企業的發展,我國優質的半導體設備和材料企業在得到試驗機會後也將進一步加速產品和技術的提升,未來數年將會是我國半導體設備和材料企業發展的黃金時期。
投資者借道基金逆勢佈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場調整之際,已有投資者瞄準機會,通過基金產品逆勢佈局芯片行業。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0月1日,近一個月來10只芯片/半導體主題ETF基金份額實現增長。
其中,華夏基金芯片ETF份額增長居首,近一個月增長了13.44億份。緊隨其後的國聯安中證全指半導體ETF,近一個月份額也增長了10.72億份。
此外,國泰基金芯片ETF、鵬華基金半導體ETF、廣發基金芯片龍頭ETF分別增加了4.66億份、4.42億份、1.53億份。嘉實基金和華安基金的兩隻科創板芯片ETF基金份額也分別增加了3.67億份和3.61億份。;
另外3只基金份額增加在1億份以下,富國基金芯片龍頭ETF、匯添富基金芯片ETF基金、易方達基金芯片50ETF分別增加0.81億份、0.27億份、0.16億份。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還注意到,不少芯片股獲得主力資金加倉,如聖邦股份,截至10月11日收盤,聖邦股份主力資金淨流入1518.41萬元,連續3日淨流入,累計淨流入5409.94萬元。
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總監、芯片ETF基金經理趙宗庭受訪表示,半導體芯片行業的長期投資機會仍然主要在於國產替代、自主可控這個邏輯,這個邏輯在最近得到了加強。
趙宗庭認為,支持半導體芯片產業發展,增強自主可控能力,保障供應鏈安全,已經成為全球主要大國的關注焦點。未來半導體行業的全球化競爭將更加白熱化,而針對中國半導體芯片產業的限制條款,以及不排除限制措施持續加碼的風險,更加彰顯出提升我國半導體芯片產業鏈各環節自主供應能力的必要性,刺激我國半導體芯片國產替代、國產自主可控進一步加快進程。
“從長期來看,隨着人工智能、物聯網、5G、新能源與自動駕駛、元宇宙的加速發展,半導體芯片產品在電氣化、智能化、網聯化的驅動下持續向更大容量、更高速度、更低功耗進行技術創新,全球半導體芯片需求量在中長期將快速增長,半導體芯片成長性投資價值十分顯著。”趙宗庭説道。
申萬宏源電子行業主管楊海燕 也指出,目前中國半導體設備整體國產化率僅21%,零件國產化率普遍不超過10%,材料國產化率普遍低於20%,自主可控任重道遠。技術遲早會來,只是這一次警鐘響得早了一些。同時,成熟製程仍是一段時間內半導體國產化提升的重點。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