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島:樓盤降價6000元/平米被政府約談 為何降價也不行?
安徽合肥近日傳出,某樓盤降價6000元/平米,房產局長親自前往調研,不久,房價便又回漲。
無獨有偶。碭山某樓盤降價後,當地政府組織召開了一次“降價未遂事件”約談會,停辦相關樓盤預售許可證,同時對4家合作銀行予以處罰。
看不懂的人有若一手排出六個錢包買房的“許三觀”——還不讓開發商降價了?到底什麼鬼?
降價潮起。
8月底,有房企打響第一槍,推出8.9折全國促銷,最低74折。
緊隨其後,萬科上演了一出“活下去”大戲,不僅廈門某項目價格被“腰斬”,還要附上退房退全款的好條件。如此大度,一度讓“房鬧們”都羞到臉紅。
作為風向標的北京房價,“下滑”也早已成為共識。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8月,北京市商品房銷售面積為354.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2.8%。其中,住宅銷售面積為266.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2.7%。
三四線城市則更是躲不過。比如在今年拿下過全國房價增速第一名的岳陽,降價便已成趨勢,某央企開發的樓盤價位下降近20%。
房價降,剛需笑。
“房子賣不動,我們走進售樓部終於也有笑臉相迎了”,看房看了一年多的張先生如是説。8月開始,置業顧問們就紛紛打電話邀請看房,還有免費班車接送。這待遇讓剛需們受寵若驚。
半年多前,長沙湘江之濱某熱門樓盤的茶水費還是20萬,有朋友找經濟Ke打聽有沒有門路;如今,該樓盤因大户型難賣,只好拖着不開盤。
房價下降,地產自媒體也樂呵呵的。一位朋友透露,上半年買房都靠搶,開發商們懶得做宣傳,對媒體朋友不冷不熱;形勢一變,開發商朋友們卻主動上門邀約,軟文寫到手軟。
有人歡喜有人愁。
今年6月,中國房地產協會會長鬍志剛警告,“現在的形勢,只會讓能活的活好,瀕死的死掉”;萬科鬱亮也大聲疾呼,“如果6300億回款目標沒有達成,我們所有的業務都可以停。”
9月份,某房企在降價後成功賣出近600萬平米的房子,合約銷售金額630億元,環比分別上漲56.5%和57%,創下今年單月銷售額新高。
但回款雖快,割肉也疼。有跟投項目的地產企業員工説,“跟投三年,如今一開盤就是虧,套在裏面出不來”。
而維權事件不斷、信訪問題突出,政府維穩壓力不免增大,各地住建部門也忙於應付。某區房產局局長説,業主維權事件中95%是基於合理訴求的;開發商違規的情況屢見不鮮,如虛假宣傳、過度宣傳、惡意炒作、非法中介、捆綁銷售、虛假承諾、精裝修問題等等。現實卻是政府一應背鍋。
問題如此之多,開發商卻想着降價促銷、賣完走人?想想就生氣,而且生氣的後果很“嚴重”。於是鏈條構成——約談了,調研了,價格漲回去了。
那“背鍋俠”撒手不管行不行?有的官員認定,政府定地價、定房價、定購房資格、定精裝修材料價格、定型號等等,已經被動地與開發商變相綁定在一起。
其實,也並非完全被動。
遙想最初,開發商與地方政府“情投意合”,各地多是黨政一把手牽頭負責項目推進,紅燈關閉,綠燈大開。可是,共富貴易,共患難難。
11月5日,北京市朝陽區及昌平區兩宗地塊均以底價成交;土地出讓金穩居全國第一的杭州,10月賣掉的6宗地中有5宗地零溢價。
瀋陽、武漢、福州、長沙多地流拍的消息接二連三。今年前三季度,全國300個城市共流拍446宗住宅用地,總規劃建築面積5645萬平方米,約是2017年全年流拍地塊總規劃建築面積的1.8倍。
11月2日,易居研究院稱:1-10月其監測的40城土地出讓金同比減少0.5%,2016年初以來同比首次轉負,地市降温明顯。
有地產企業人士告訴經濟Ke,前兩年高價拿地的項目,現在限地價、限房價,還有各種限制政策;加上水泥、河砂、鋼筋等建材漲價,人工費上升,形勢好的時候就是不讓漲價。形勢壞了,又不讓降價,“拿地不得不謹慎。”
而今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入手的土地出讓金合計26941億元,加上與土地出讓相關的税費9799億元,共36470億元;地方政府其他的全部收入是44642億元。
5月,湖南某縣級市因財政困難一度停發公務員工資,據説後來靠賣了兩塊地才補發;貴州某市,一家投標政府項目的公司相關人員説,總投資數億元的項目從年初就斷了資金,自己已9個月沒領到工資。
那錢從哪裏來呢?借錢不行,地方債務已不堪重負,中央要求嚴控新增地方債務、清理存量債務;增税不行,企業叫苦連天,大規模減税在即。
共克時艱。據經濟Ke瞭解,某區政府內部會議紀要稱,“開發商賣的不是房子,是責任。”對那些“不負責任”的開發商,自然要上各種手段。
然而,這隻能應一時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