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監管發佈科創板做市商制度試點,降門檻傳聞愈演愈烈,這也讓市場資金追逐科創板股票,畢竟在市場熱度起來時,20cm漲停也讓投資者心馳神往。但是,畢竟投資者對科創板的熟悉程度不如主板,相對穩妥的方式還是通過科創板基金分享紅利。
科創板行情反轉還有待確認
科創板今年以來回撤幅度一度超過40%,短期確實有超跌反彈的需求。另外,當前科創50指數市盈率僅位於上市以來10%左右分位點,尚屬不算貴的位置。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科創板的流動性,長期以來因為參與的門檻較高,成交額和換手率都不是很高。
根據一季報,公募基金對科創板的配置倉位僅有5.4%,進入主動權益類基金前十大重倉的科創板股票佔比僅有2.34%,仍處於低配狀態。不過隨着引入券商做市制度和“降門檻”傳聞,5月30日至6月6日,科創板成交額放大超170%,在A股成交總額中的佔比也由3.91%快速上行至7.74%,顯示資金強烈進入意願。
另外,7月開始,科創板將迎來三年解禁高峯,首批2000多億大非解禁,6月開始至年內解禁規模達到8444億。目前科創板是惟一既開放再融資又開放減持的政策試驗田,放鬆了固定時間內可以減持有限股份的要求,轉而鼓勵一次性完成減持,相比一般股票解禁,科創板詢價轉讓造成的股價波動更值得警惕。
此外,股價表現還是會迴歸公司業績,2021年全年科創板營收增速39.7%、利潤增速60.9%,今年一季度營收增速回歸至26.1%、利潤增速回歸至9.1%。因此,對於科創板目前的反彈持續性不能過於樂觀,解禁壓力和業績壓力俱在。
高成長是公募基金選股主旋律
目前重點參與科創板的基金大致分兩類:一類是伴隨科創板成立的名稱中帶有“科創”的主題基金;另一類是如泰信鑫選、光大產業新動力等重倉科創板的普通主動權益基金。
在主動權益類基金對科創板參與力度不高的背景下,泰信鑫選前十大重倉中科創板股票7只、佔比高達61.17%,這一比例甚至遠高於科創板定開基金。當然,因為較高的科創板持倉,基金今年以來也遭遇了較大的回撤,即便在5月反彈後跌幅仍超20%,其重倉的恆玄科技今年以來幾乎腰斬。
恆玄科技實際也是科創板股票的一個縮影,科創板上市公司中主要是醫療器械、半導體IC設計等細分板塊公司,其所屬音頻芯片設計,2021年業績高增幾乎是半導體個股的重要標籤,不過受疫情對物流影響以及淡季下游去庫存困難,一季度恆玄科技業績承壓,營收同比下降1.18%、歸母淨利潤下降71.78%,利潤大幅低於預期是該股跌幅巨大的主因。但實際上,基金持倉的瀾起科技、晶晨股份等半導體個股都屬於“好且貴”的品種,業績持續高增但估值同樣高企,在一季度殺估值行情中自然不能倖免。
再看同期成立的科創板主題基金,這些基金雖然持倉多以科創板為主,但也大多按照分散化原則,行業集中度和個股倉位均不是很高。以博時科創板為例,除重倉思瑞浦、安集科技、復旦微電等半導體板塊,對新能源、醫療設備、高端製造等板塊也有配置,部分個股還是憑藉自身盈利增長跑出獨立行情。東威科技一季度營收增速20.59%,在疫情影響部分產品物流的情況下,其PCB電鍍設備主業依然保持較好增長,相比泰信極致追求成長,博時等科創板主題基金也會關注於企業競爭優勢、資產負債結構和現金流等指標,其持倉的個股大多數為技術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細分行業龍頭。
要注意的是,雖然一季度絕大部分公司的業績拐點甚至出現了大幅低於預期的情況,但是相比彼時創業板的情況,科創板的業績相對更加可靠。2013年後創業板業績高增,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託大量的外延併購重組,但也隨之形成了大量的商譽,並最終成為後來的業績地雷,當前科創板高研發投入帶來的業績高速增長大概率更可持續。
(本文已刊發於6月11日《紅週刊》,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不代表《紅週刊》立場,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
本文源自紅刊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