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評論:歐洲經濟突圍需要“向東看”

  隨着俄烏衝突持續,以及美歐制裁措施的反噬效應顯現,歐洲正在為對美亦步亦趨付出沉重代價。歐洲經濟要想“突出重圍”,取決於歐洲能否真正加強戰略自主。歐洲當前需要着眼長遠利益“向東看”,進一步加強與鞏固同中國的經貿聯繫。

  近期,天然氣、原油價格飆升導致歐洲多國居民電費、取暖費、交通費上漲,糧食和部分日用品也在漲價,歐洲為此頻頻施策。3月23日,歐盟委員會決定臨時允許農户使用休耕地擴大耕種面積,歐盟農户將能在400萬公頃的休耕地上種植糧食或牧草,以應對俄烏衝突對歐洲糧食安全的威脅。3月25日,歐盟和美國公佈能源合作計劃,雙方將擴大美對歐液化天然氣出口,努力幫助歐盟市場今年額外獲得至少150億立方米液化天然氣,確保歐盟的能源安全。

  有分析指出,歐方行動意在展現應對風險對抗通脹的決心,但由於俄烏衝突走勢未明、美國天然氣供應能力有限等因素影響,有關舉措短期內效果有限。對歐洲而言更大的威脅在於,跟隨美國升級制裁勢必嚴重衝擊芯片行業、汽車製造業等產業鏈的穩定,進而影響到歐洲工業生產,破壞國際商業活動並削弱信心,對歐洲經濟活動和通脹產生實質性影響。

  相關影響已經出現。3月23日,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英國2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6.2%,再創近30年來最高紀錄。3月25日,德國伊弗經濟研究所數據顯示,德國3月商業景氣指數環比驟降,經季節調整後從上月98.5點降至90.8點。其中,構成商業景氣指數的製造業、服務業、貿易和建築業4項指標當月均環比暴跌。伊弗經濟研究所所長克萊門斯·菲斯特用“德國經濟的情緒‘崩潰’”來形容有關狀況。3月24日,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報告將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3.6%下調至2.6%,其中預計西歐部分地區經濟增長將大幅放緩。

  美國能協助歐洲破解經濟困局嗎?恐怕指望不上。這些年來,美國背棄盟友的例子並不罕見,尤其是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優先”的政策讓美歐關係持續緊張,箇中情形至今歷歷在目。俄烏衝突發生以來,歐洲被美國頂在最前面,為衝突付出真金白銀的沉重代價。不僅如此,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對歐洲的衝擊也即將顯露。3月21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甚至放言必要時將採取一次性加息25個以上基點的措施,以降低通脹水平。不知這話聽在歐洲盟友耳朵裏作何感想?

  如果從歐洲利益出發,從堅持歐洲戰略自主的角度審視,歐洲理當着眼自身持久安全和經濟持續復甦,採取務實態度與俄方溝通。不過,在美國以北約等機制為抓手深度介入歐洲政治經濟安全事務的情況下,有關舉措難度不小。因此,當前歐洲最務實的選擇,是從戰略的高度牢牢把握中歐經貿關係大方向和主基調,加強中歐經貿合作。

  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中歐雙邊貿易近年來持續提升。2021年,中歐之間貿易額突破了80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中國保持歐盟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歐盟是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同時,雙邊貿易結構持續優化,航空航天、生物、光電、電子、材料等領域的貿易增速超過了30%。此外,中歐雙向投資規模累計超過了2700億美元,在金融、疫苗研發、新能源、電動汽車、物流等領域投資合作非常活躍。今年前兩個月,中歐貿易同比增長14.8%,達到1371.6億美元,比同期中國—東盟雙邊貿易額多5.7億美元,歐洲成為前兩個月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反映出中歐貿易較強的韌性和活力。

  對歐洲而言,中國的發展是機遇,不是挑戰,更不是一些人鼓譟的“威脅”。中歐雙方經濟互補性強,合作領域廣,發展潛力大。在目前局勢下,雙方在積極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方面有着廣闊的合作空間。把中歐經貿合作的“蛋糕”做大做好,不僅有利於中歐經濟發展,對世界經濟復甦和穩定發展也十分重要。(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連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71 字。

轉載請註明: 中經評論:歐洲經濟突圍需要“向東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