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財報裏的基本盤和新曲線

蒙牛財報裏的基本盤和新曲線

文 / 一燈

出品 / 節點財經

2021年,是蒙牛乳業(02319.HK)“再創一個新蒙牛”戰略(2021年-2025年)的開局之年。

3月30日,以一份雙增長的財報,蒙牛為五年征途的第一站畫上句號。

數據顯示,2021全年,蒙牛營業收入為881.415億元,同比增長15.9%;公司擁有人應占利潤為50.255億元,同比增長42.6%。

隨後的財報會議上,蒙牛總裁盧敏放表示,“超出了我們年初給市場的增長預期”。

資本市場亦給予肯定態度,中金公司放話蒙牛業績“跑贏行業”,國金證券認為蒙牛實現了“2021年完美收官”,花旗則再次強調,蒙牛依然是其在內地乳業市場的首選投資標的。

4月1日,蒙牛盤中股價一度超漲2%,最終收漲1.9%。

蒙牛財報裏的基本盤和新曲線

/ 01 /

原奶價格上行

蒙牛的2021年先揚後抑

拉長時間軸,蒙牛這份財報確實可圈可點。

營收增速創出2014年以來最快,即便拋開收併購進展,也有13.9%的自然增長,完成了全年收入目標,規模優勢繼續擴大;利潤增速可觀,銷售淨利率5.61%,雖然不高,但卻是近十年最好水平。

僅就直觀數據,疫情對蒙牛的衝擊已消化殆盡。同時,也顯示了一家老牌企業在面對市場大風大浪時,能從低谷反彈,而後完成超越,內裏所具備的對抗風險的韌性和彈性。

蒙牛財報裏的基本盤和新曲線

不過,分上下半年看,上半年的蒙牛明顯優於下半年的蒙牛。

經節點財經計算,2021年上半年,蒙牛營收同比增長22.44%,而下半年僅為 9.7%;淨利潤上半年同比大增143.21%至29.47億元,下半年則同比下降 10.1%至20.79億元。

分析背後的原因,部分為2020年疫情導致的銷售錯峯,當年下半年基數較高。

財報顯示,2020年下半年,蒙牛淨利潤為23.12億元,比上半年高出近一倍,這樣的陡坡在蒙牛業績史上不多見。

其次,受飼料價格上漲及疫後消費者健康意識提升帶來的需求景氣,2021年全球原奶價格均居高不下,且在下半年漲幅較大,加大了乳企的生產成本壓力。

透過主營業務為奶牛養殖的現代牧業,其在財報中稱,2021年市場平均生鮮乳價格約為4.29元\公斤,同比增長13.4%;剛剛發佈中期報告的恆天然也坦言,2021年7月-2022年1月31日,原奶平均成本同比上漲近30%。

查閲蒙牛財報,去年銷售成本率達到63.25%,高於上半年的61.76%。換算一下,下半年的銷售成本率為64.74%,承壓可見一般。

另外,因鄭州暴雨,江蘇、湖南等地發生聚集性疫情,使下半年的消費相對疲軟,對奶製品的銷售有一定影響。

上述幾重負作用力下,蒙牛2021年毛利率36.7%,同比減少1pct,而下半年只有35.26%,原材料漲價的傳導效應切實兑現。

那麼,蒙牛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首先,行業慣例,提價。2021年,伊利、蒙牛都對白奶進行了3%—5%左右的價格上浮。

再者,就是控費用,限制毛、淨利率之間的“剪刀差”。

2021年,蒙牛銷售及經銷支出總計234.88億元,同比增長9%,低於營收增速,銷售費用佔比26.55%,為近四年最低;特別是下半年,蒙牛大力壓縮廣告促銷費,其廣告促銷費用佔比銷售額從2019年上半年的9.2%降至2021年下半年的4.6%。

收入端做加法,費用端做減法,蒙牛最終保證了淨利潤的高速正增長,且盈利能力有所強化。

小結下來,在過去一年不確定性尚未完全消除的市場環境中,蒙牛不僅走出疫情陰霾,組織與功能進一步修復,也為新戰略開端打下良好基礎。

但我們也要注意到,成本上行仍然是橫亙在蒙牛頭頂的“大山”。東吳證券預計,2022年原奶價格仍將維持高位。

/ 02 /

“基本盤”怎麼樣?

數據只是表象,接下來我們看看推動蒙牛業績上漲的內核—各業務板塊。

乳製品三巨頭,伊利、蒙牛、光明,其佔據營收主力地位的都是液態奶,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國液態奶市場的廣闊和縱深。

2021年,蒙牛的液態奶收入達到765.14億元,同比增長12.9%,貢獻集團總收入的86.8%,繼續充當公司業績的“頂樑柱”。

往下細分,高端白奶“特侖蘇”,緊跟消費升級趨勢,不斷迭代創新,在其誕生後的第16年營收首次超300億元,佔蒙牛整體銷售額佔比約34%。

蒙牛財報裏的基本盤和新曲線

圖源:蒙牛官網

至於近幾年乳企紛紛躬身入局的低温奶市場(鮮奶、酸奶和乳飲料),在2021年行業整體下行7.6%的情況下,蒙牛收入同比微增3%,其中優益C品牌增長近 22%,LC37 系列增長98%。

但低温鮮奶仍保持不錯上升的勢頭,得益於每日鮮語品牌力提升和供應鏈完善助力,該板塊收入同比增長85%,市場份額由2020年底的11.1%擴大至13.4%,位列行業第一。

交叉比配這幾個數據,不難看出,代表高端的“特侖蘇”和代表營養+、健康+的低温新品,已崛起為蒙牛液態奶的增長“火車頭”,普通常温白奶大概率是負增長的。當然,這也是消費習慣動態變化的必然。

奶粉業務,2021年蒙牛取得營收49.49億元,同比增長8.2%。旗下子公司雅士利國際錄得收入44.35億元,同比增長21.55,淨虧損為8140萬元,若剔除多美滋商標一次性減值2億元的影響,則淨利潤為1.19億元,高於2020年。

冰激凌業務,因2021年收購東南亞品牌艾雪(Aice),直接拉動營收增長61%。

總的來説,作為乳業“雙雄”之一,規模效應使然,疊加必選消費品的剛性,蒙牛的“基本盤”再度得到鞏固。

然而,不可忽視的是,佔據營收主力的液態奶市場(高中低端白奶、低温/常温酸奶、乳飲料)正逼近“天花板”,存量競爭加劇。

根據第三方機構的調查,我國一線城市的液態奶滲透率已達到90%以上;省會城市、二線城市和部分三線城市的滲透率也在70%以上;大部分三、四線城市可能會低一些,但50%左右肯定是有的。

而根據凱度發佈的《中國消費者首選十大品牌榜單》,2021年伊利和蒙牛均觸達了10億以上的消費羣體,品牌滲透率高達90%以上。

換句話説,乳企或可以通過渠道“下沉”挖掘低線城市的市場空間,或者靠產品換擋升級、價格中樞上移來驅動業績,比如把精力放在利潤更豐厚的高端品牌和低温奶上。

謹慎樂觀而言,當行業進入下行週期,頭部企業利用體量優勢、技術優勢、資金優勢、品牌優勢等,或能享受到集中度拔高的紅利。

但用未來的眼光看待,“螺螄殼裏做道場”怎麼都起勁不了。大勢已成,重要的還是在新領域拓展,找到第二增長曲線。

/ 03 /

第二增長曲線哪裏找?

從財報數據梳理,蒙牛增速最快的兩個板塊為冰激凌和其他。2021年,冰激凌業務同比增長61%,以奶酪為主的其他收入同比大幅增長126.3%。

其實,這正是當下的乳企爭奪的“風口”。在液態奶整體放緩,消費需求卻不停精進的背景下,某些新品類正迸發出強勁的成長力。

據中國飲食行業協會的數據,2014年我國冰淇淋市場規模僅有708億元,2019年迅速增至近1380億元,並進一步增長至2020年的1470億元,穩居世界第一,預計2021年將達到1600億元。

特別要指出的是,由於鍾薛高、中街1946等新國貨品牌出現,大大抬高了冰淇淋市場的上限,以及冷鏈物流的全面發展,雪糕逐漸從季節性消費品轉變為日常休閒零食。

2021年,儘管在蒙牛總營收中,冰淇淋只佔4.8%的份額,但是盧敏放對冰淇淋業務提出了更高的目標——要做到亞洲第一,且在2021年財報摘要中,蒙牛也把冰淇淋業務放在顯著位置。

節點財經瞭解到,主戰場在印尼的艾雪冰激凌品牌,由牛根生和孫先紅兩位老懞牛人於2014年在新加坡創辦,2015年佈局印尼市場,2020年銷售額已接近20億。

現如今,艾雪已坐上印尼第二大冰淇淋品牌,地位僅次於和路雪。以此為突破口,從東南亞到亞洲,蒙牛冰激凌乘風起舞的機會是有的。

奶酪這塊,不用多説,各類數據都已佐證這是一個“長坡厚雪”般的賽道。而對蒙牛來説,手中擁有妙可藍多這張“王炸”,以及旗下愛氏晨曦涵蓋兒童奶酪、休閒奶酪、佐餐奶酪,同時引進歐洲高端奶酪品牌嘉士德羅(Castello)和液體黃油品牌樂派克(Lurpak),產品線豐富,底氣會充足很多。

管中窺豹的兩個考量。妙可藍多2021年已躍居中國奶酪市場第一品牌,市佔率27.7%;最新公告中,2022年一季度,公司預計歸屬淨利潤為5500萬元-7500萬元,同比增長71.72%-134.16%,仍然在以加速度奔跑。

格局優勢+成長期步履,有望成為蒙牛又一增長點。不過,目前奶酪市場品牌眾多,同質化競爭嚴重,由此引發的價格戰遲遲難過渡到價值戰,形勢並不明朗,未來兩三年才是決賽的關鍵。

小結下來,“基本盤”穩健,第二增長曲線逐漸清晰,蒙牛“再創一個新蒙牛”戰略第一考無疑是合格的。在次基礎上,風物長宜放眼量,或許我們也可以對“新蒙牛”報以更大的期待。

節點財經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節點財經不對因使用本文章所採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70 字。

轉載請註明: 蒙牛財報裏的基本盤和新曲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