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2日電 10月13日出版的《經濟參考報》將刊發記者羅逸姝、郭倩採寫的文章《央地政策頻出 智能製造升級再添引擎》。摘要如下:
從產品設計、生產加工到運輸流通,頭部企業正積極轉型智能製造,並圍繞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展開新一輪佈局,鍛造競爭新優勢。與此同時,央地加強版支持舉措正密集出台,強化資金、技術、支撐平台等舉措,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製造業融合發展,加快工業互聯網發展,培育智能製造特色產業集羣,進一步驅動產業變革,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
走進位於武漢的聯想產業基地無塵車間,一羣工業機器人正與工作人員一道,完成手機組裝、測試、檢驗產出等多個環節的生產工序。據聯想武漢產業基地園區管理總監周迅介紹,這條生產線名為“量子線”,由許多外形一樣、功能不同的自動化模塊嵌入組成,通過不同生產模塊間的靈活互換,可快速調整生產線的工藝流程及參數。從6月初投產到現在,其產量已由每小時50台左右增長到現在的125台。
聯想“量子線”是我國智能製造加速發展的縮影。在湖南,三一重工18號廠房被稱為智能化“燈塔工廠”,該廠房已成功建設港口機械、路面機械等多個工程機械設備裝配生產線,實現生產週期壓縮40%,產能提升50%。在甘肅,甘肅電信和華天電子依託5G技術改造了生產車間的AGV小車,可根據指令將物料運輸至指定地點並實現快速移動不中斷。
在5G、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賦能下,頭部企業正在競相加碼和升級智能製造佈局。騰訊日前宣佈將圍繞工業互聯網平台、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產品方案、大數據與AI的工業場景創新方案三大戰略方向展開智能製造佈局。賽迪智庫日前發佈的《智能製造政策白皮書》顯示,目前我國智能製造產值規模已接近1.5萬億元。
“越來越多的行業和企業認識到,智能製造不僅能夠大幅提高生產效率,而且保證了產品質量和穩定性,是增強競爭力的重要着力點。”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規劃研究所所長程楠説。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也表示,加速製造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升級,有利於緩解疫情對生產流通和消費環節造成的堵點問題。而5G、人工智能等通用技術的廣泛應用,為製造業提供了科技賦能的新機會,將進一步推動智能製造擴能、提質、增效。
智能製造政策體系正不斷完善。不久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指出,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製造業融合發展,要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加快製造業生產方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夯實融合發展的基礎支撐,健全法律法規,提升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
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司主要負責人日前表示,將加大幫扶企業力度,大力支持引導企業與數字經濟、智能製造等技術創新結合,加快轉型升級,提高市場競爭力。工信部也提出,將結合各地經濟發展特點,依託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打造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等特色產業集羣,逐步形成面向全產業鏈的技術供給能力、協同創新能力和應用服務能力,為打造產業智能化轉型升級、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地方也相繼推出真金白銀支持政策,推動企業智能製造轉型與項目落地。9月8日,廣東省提出將分批組織遴選“廣東智能製造生態合作伙伴”,優先提供智能製造公共平台、技術、需求對接,以及展會、人才、金融等各項資源。天津明確支持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重大項目、平台建設,對符合條件的項目、平台,給予項目總投資30%、最高1000萬元資金支持等。
不過,專家也指出,傳統企業、中小企業智能化轉型升級緩慢,產業生態體系尚不完善等依然是制約智能製造發展的瓶頸。
“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智能製造創造了機遇。”坤湛科技創始人兼CEO閔萬里對記者表示,信息技術將上游製造業、下游產業鏈與終端消費者連接起來,使產業鏈大中小企業實現同頻共振。希望政府可以面向中小企業建立行業先行標杆,強化政策、資金和人才激勵。
程楠建議,下一步可引導有能力的製造業龍頭企業和信息技術企業合作,開發適宜於行業智能化改造的整體解決方案App,形成可複製推廣的模式,降低中小企業智能化改造成本。同時對中小企業智能化改造給予更多財政支持。
劉向東也表示,需要面向中小企業篩選出重點項目,確保新的技術投入有效,提升項目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評估項目的中長期收益,同時在項目審批等方面提供支持,並拓寬融資渠道,提升我國製造業國際競爭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