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霄密集發聲:A股風向標已現,這次判斷會不會實現?

  近日,財經網紅大V李大霄密集發聲,力挺股市。近期表達的觀點總結如下:A股投資千萬不要忽視政策的力量。我國潛力巨大,經濟潛力巨大,政策潛力巨大,政策工具箱工具繁多,要想用還是會拿出來用的;鼓勵大型國有上市公司自購;鼓勵長期資金入場;美股相較A股有估值風險等等。

  今日李大霄再度發聲,據金融界報道,李大霄表示,在央視很多欄目談股票時,並不具備明顯的高度政策導向含義,但新聞聯播談股票,往往具備高度政策含義。

  證監會副主席王建軍出現在節目中,級別較高值得高度重視。大盤處在在關鍵階段,政策意味其實很濃。從A股30年的歷史表明,新聞聯播裏談股市確實是非常罕見,鐵一般的事實是,A股後來的運行趨勢與新聞聯播的政策導向往往不謀而合,不得不説非常神奇,不得不服。A股30年曆史演變表明,新聞聯播具備投資A股的風向標功能,具備重要參考價值。好好學習領悟大有裨益。

  另外,李大霄建議中國版401k可以加緊出台,可以起到後續加熱加温的作用。

  相比他曾經多次預測指數底,此次李大霄在更加宏觀的角度來解讀當前A股市場的局勢。那麼他講的説法究竟是否合理?本文將重點分析。

  政策即將密集落地,寬信用如何演繹?

  央行於2022年5月9日發佈中國2022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總體上符合中央政治局429會議精神,增加了匯率、通貨膨脹、房地產等方面的調整。與去年四季度相比,這份報告值得關注的內容如下:

  第一,擴大信貸的方向和方式更加明確。“靈活適度”的貨幣政策總基調被刪除,增加了“穩字當頭”;貨幣工具方面增加了政治局會議上的“貨幣政策工具用得好”;新增“適時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加大對涉農涉疫嚴重主體的支持力度”、“加大對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及周邊煤電改造升級的支持力度”、“加大對物流航運循環暢通的金融支持”等。在現階段,為了實現“內外兼顧”,央行可能比價格工具更加重視結構性工具。根據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內容來看,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綠色清潔能源,物流運輸,農村基礎設施等可能會成為信貸投放的重點。

  第二,“以我為主”的貨幣政策更加謹慎。與去年四季度相比,此次新增“密切關注主要發達經濟體的貨幣政策調整”。自四月下旬以來,人民幣對美元急劇下跌,主要發達國家貨幣政策收緊速度加快,特別是美聯儲預期加息縮表,10年期美債收益率持續攀升,5月9日盤中突破3.2%,創2019年以來新高。

  第三,中央銀行更加關注通貨膨脹。此前的表述為“通脹壓力總體可控”,本次報告新增“密切關注物價走勢變化”。雖然央行將通脹調定為“總體物價穩定”,但也提出“謹防國際商品價格上漲帶來的輸入性通脹壓力”、“密切關注物價走勢變化”等,表明央行越來越擔心全球通脹率上升帶來的不確定性,並將注意力集中在國內價格上。

  第四,改善了房地產政策。一方面繼續強調“堅持房地產不是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另一方面,延續政治局會議精神,增加“支持各地根據當地實際,完善房地產政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雖然目前房地產銷售並無明顯起色,但是隨着政策多次強調以及各地後續城市政策逐步開放,房地產銷售仍有修復的可能。

  第五,本報告值得關注的問題是建立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四月份,央行指導利率自律機制建立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銀行可自主參考“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1年期 LPR”,合理確定存款利率。存款利率市場化定價機制可以促進銀行提高存款利率市場化定價能力,維護存款市場的良性競爭秩序。

  政策底已現,低估藍籌會成為領漲主力嗎?

  上週李大霄還有一個觀點:與穩增長相關低估優質藍籌龍頭股有望承擔最大責任。這裏他認為穩增長為代表的基建產業鏈將會引領市場向上。小編根據相關歷史發現,歷年政策底後的反轉基本都由基建為代表的低估優質藍籌龍頭股為主。

李大霄密集發聲:A股風向標已現,這次判斷會不會實現?

  從2008年到現在,中國已經經歷了四輪“穩增長”的週期。通過歷史政策走向和數據回顧,我們發現,在2008年、2011年、2014年和2018年這四輪“穩增長”週期中,從政策定調、資金端、需求端四個維度進行了回顧,發現每一輪週期內,都是先由重要會議定調,再由資金端寬鬆,再到央行的“放水”,最終在規模較大的項目載體實現投資的提振下,建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都迎來了基本面改善。

  信達證券認為穩增長有多個方向的投資機會:

  “十四五”規劃項目充裕,重點項目有望發力。根據各省公佈的重點項目建設清單和各省會議明確的年度投資計劃,目前24個省發佈了重點項目建設清單,19個省21-22年具備可比性年度投資計劃,若彙總來看,增速約8%左右,較往年相比較為可觀。相關投資方向:中國建築,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交建,山東路橋。

  新舊基礎設施齊頭並進,城際軌道交通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隨着城市化率的不斷提高,我國城市體系將逐步形成以“大集聚小分散”為主的城市體系。“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間,我國重點建設高鐵幹線,實現“3小時”通達,“十四五”期間,“1小時”、“2小時”通達將加快,即加快城際軌道交通建設的步伐。國家發改委計劃,未來五年內,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將新建1萬公里的城際市域,填補城際和市域的短板,將成為我國“十四五”規劃的重點。我國規劃了19個城市羣,未來隨着我國城市羣經濟狀況的不斷改善,城際城市建設也會向更廣泛的區域延伸,其長期發展空間是可期的。相關投資方向:軌道交通建設工程板塊(中國中鐵集團,中國鐵建);城際城市軌道設計板塊(地鐵設計);天鐵股份(天鐵股份);申昊科技(軌道交通);軌道交通設備(高鐵電氣)板塊。

  民生工程領域“補短板”。在政策方面,水利工程領域已經提高到一定的水平。今年重點建設重大水利工程項目,完成後將在防洪、供水、灌溉、生態等方面發揮顯著作用,重大水利工程每投入1000億元,帶動 GDP增長0.15個百分點,新增49萬個就業崗位。今年水利投資8000億元,對“六穩”、“六保”工作、穩定宏觀經濟格局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年水利工程將從前端審批、資金等多個方面入手。水利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近兩年總體表現優於基建投資增速。中國水利水電工程項目自2020年以來新簽訂單增長相對較快,項目儲備充裕程度較高,再加上國常會明確今年再開工一批已納入規劃、條件成熟的項目,預計後續訂單規模也將持續擴大。

  相關投資領域:水利(中國電建,中國能建,粵水電,安徽建工,大禹節水),大禹節水,水利設計(深水規院,測繪股份),管材(偉星新材,公元股份,中國聯塑,雄塑科技)。

  關注“碳中和”,探索投資機會,如綠色建材, BIPV。根據中國建築節能協會能源統計委員會的分析,我國建築業到2040年才能實現“碳達峯”。根據《中國建築能耗研究報告(2020)》,建築材料生產階段碳排放佔建築全過程碳排放總量的55.17%,建材生產過程中碳排放佔51.23%。因此,降低建築材料的能耗和碳排放是非常重要的,綠色建築材料是未來30年建築業發展的重點。同時,能源局提出,到2022年,光伏發電佔總用電量的12.2%。

  相關投資方向:鋼結構(鴻路鋼構,精工鋼構),裝配式(遠大住工),精工鋼構(東南網架,森特股份),清潔能源電力(中國電建,中國能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39 字。

轉載請註明: 李大霄密集發聲:A股風向標已現,這次判斷會不會實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