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落幕的第十五屆中國心理學家大會上,知名在線心理學平台“壹心理”創始人黃偉強分享了一組行業數據:我國活躍心理諮詢師已經超過20萬人,但能夠做到“頭部”的比例,約是千里挑一;
因為疫情關係,之前曾被很多傳統心理諮詢師詬病的線上諮詢,兩年間迎來迅猛發展,並有望成為未來的諮詢主流;
此外,在心理學越來越受到大眾重視的表象之下,我國心理學產業的瓶頸也日益顯現,潛在需求基數大而真正付諸實踐者少的事實,並不足以支撐心理學行業從業者和機構的健康高速發展。
平台諮詢師平均年薪10萬元,“頭部”可達50萬
黃偉強透露,目前我國行業內比較活躍的心理諮詢師已經達到20餘萬人,但分層也非常明顯。
以“壹心理”為例,作為行業知名平台,“壹心理”曾接到過4萬餘份心理諮詢師的入駐申請 ,但最終通過申請的,不足700人。
在入駐平台的諮詢師當中,平均月薪8400元,即年薪10萬出頭;但做到頭部的諮詢師,年薪可達50萬元。
而在經過精挑細選的平台諮詢師中,能夠做到“頭部”的比例,也只有10-20%。
線上預約比例約80%,但線下諮詢場次數超線上
跟大多數行業一樣,心理學行業也在被互聯網劇烈地改變着。
很多心理諮詢師包括大咖,曾經都非常反對心理學產品的互聯網化,但因疫情來臨,不得不做出調整和改變。
黃偉強介紹説,其實早在疫情之前,就已經有約80%的“壹心理”用户選擇通過線上預約了。“這是一個特別反直覺的數據,因為大家印象裏還是面對面的諮詢更有效果。但在預約階段,大多數用户,尤其是95後、00後用户,並不排斥通過線上形式接受心理服務。”
如果評價線上和線下服務的不同效果?黃偉強説,最直接的做法,是看用户是不是願意繼續為產品買單。
這裏的另一組數據是:線上用户的平均諮詢次數是8次,而線下的平均諮詢次數是11次。
“可見線下比線上更有吸引力,線下服務的優勢依然存在。”
我國心理產業發展面臨瓶頸,科普依然必要
跟美國心理市場更關注服務和體驗的做法不同,中國的心理市場是從大眾教育、科普開始起步的,目的就是讓國人首先了解心理學的概念和重要性。
經過20多年的醖釀, 中國的心理市場正在從教育轉向服務和體驗,但這個跨越絕非一日之功。
事實上,中國心理市場的瓶頸日益凸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潛在需求基數大,而現有需求人數——即願意為心理健康買單的人數少,心理諮詢在當下的市場滲透率低。
因為看好心理諮詢這個賽道的前景,很多投資者都躍躍欲試,但目前尚無成熟的心理行業商業體如上市公司出現。在黃偉強看來,即便是樂觀估計,可能也要5年甚至更久之後。
當然,對於個體心理諮詢師來説,他們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環境,通過文章、問答、短視頻、直播等形式,打造個人品牌,更快地度過職業積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