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遊客在閬中古城遊玩。圖源:新華網
4月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預計中國經濟今年將增長8.4%,較1月份預測值上調0.3個百分點。美國彭博社根據IMF預測數據計算得出,到2026年的五年內,中國對全球GDP增長的貢獻將超過五分之一,並表示“中國經濟將在後疫情時期推動全球經濟增長”。IMF首席經濟學家吉塔·戈皮納特認為,中國在全球經濟復甦中扮演核心角色。
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的期待,來源於疫情下中國經濟復甦的亮眼表現。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嚴重衝擊,經濟衰退規模歷史罕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復甦既是自身韌性的體現,也是世界經濟復甦的重要組成部分。2020年,中國GDP增長2.3%,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1年以來,儘管國內發生零星散發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中國疫情防控措施有力,宏觀政策實施有效,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得到鞏固和拓展,支撐經濟穩定恢復的積極因素累積增多。1—2月,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3.8%,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5.1%,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32.2%。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3月發佈的全球貿易和發展報告指出,中國經濟表現好於預期。
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的期待,來源於對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心。當前,“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勾畫了中國未來發展藍圖,明確提出要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這是對沖世界經濟下行風險的必然選擇,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戰略基點。2021年清明假期,中國經濟再次呈現火熱景象。經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4月3日—5日,全國國內旅遊出遊1.02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44.6%,恢復至疫情前同期的94.5%。據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實時數據,截至4月6日零點,清明假期三天電影總票房突破8億元,該票房刷新了歷史同期票房影史最高紀錄。國家税務總局增值税發票數據顯示,受出行及返鄉探親需求集中釋放帶動,清明假期住宿餐飲業銷售收入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火熱的假日經濟充分展現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巨大潛力,也為中國經濟未來發展注入更多信心。
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的期待,來源於對世界經濟重回正軌的美好期盼。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參與者,也是堅定支持者。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近20年來,中國國際貿易總量增長190%,是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當前,世界經濟出現明顯回暖跡象。然而,各國復甦路徑出現分化,世界經濟復甦勢頭仍然脆弱,產業鏈供應鏈“斷鏈”風險和貿易保護主義等因素對全球經濟發展帶來巨大不確定性。面向未來,“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中國立足新發展階段,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與各國一道,堅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將有力推動國際經貿合作早日恢復正常,維護產業鏈供應鏈順暢穩定,為世界各國帶來更多發展紅利,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
2021年,中國將繼續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可持續性,既不搞所謂量化寬鬆,也不進行政策“急轉彎”,而是着力穩固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中國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不斷增進國際抗疫國際合作,將有力推動世界經濟實現強勁、平衡、可持續的復甦發展。(孟慶川)
海外網版權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