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不斷提速。《證券日報》記者根據中國理財網的數據統計,以募集起始時間計算,截至10月26日,今年銀行發行淨值型理財產品共計29233款。
儘管淨值型理財產品的發行量持續高速增長,不過,從銷售端來看,目前仍面臨“叫好不叫座”的尷尬。《證券日報》記者近期走訪了多家銀行網點,不少理財經理向記者坦言,淨值型理財產品銷售有難度,很多客户在理財習慣及理念上仍偏愛老產品,對淨值型產品的接受度不高。
淨值型理財產品發行量大幅增長
今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的淨值化轉型速度顯著提升。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發佈《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1年上)》報告顯示,截至6月底,銀行理財存續規模為25.80萬億元,淨值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20.39萬億元,佔比79.03%,較年初和去年同期分別提高11.75個和23.90個百分點;保本型產品存續餘額0.15萬億元,同比減少90.68%。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銀行淨值型理財產品發行量逐月上升。三季度淨值型理財產品發行數量為8355只,相較於一季度、二季度分別增加1735只和868只。整體來看,淨值型理財產品發行數量仍在增長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29233款淨值型銀行理財產品中,風險等級分佈集中於中低風險等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發現,中低風險等級產品共有22898款,超過全部淨值型產品的四分之三。而其他風險等級的淨值型理財產品僅不到總數的四分之一。其中,一級、三級、四級、五級風險等級的淨值型理財產品分別為511款、4922款、717款、185款。由此可見,今年銀行發行的淨值型理財產品仍以中低風險為主,風險等級較高的產品佔比依然較低。
易觀高級分析師蘇筱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淨值型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分佈集中於中低風險等級,主要與傳統銀行主要客羣的特徵有關,相比於券商客户,銀行機構面向的客羣範圍更廣,且風險承受能力相對較低。此外,由於淨值型理財產品的銷售尚處於起步階段,不少客户對此缺乏瞭解,客觀上也約束了其高風險產品的購買行為。
淨值型理財銀行客户接受度不高
在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過程中,投資者教育是重中之重。《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淨值型產品發行量增速和投資者的購買意願並未成正比。從走訪銀行網點收到的反饋來看,不少理財經理坦言,淨值型理財產品銷售有難度,投資者對淨值型產品的接受度還有待提高,應給予其過渡時間。主要原因在於,一方面,很多投資者習慣了預期收益型產品,對淨值型理財產品短期內很難完全接受;另一方面,除了淨值型產品之外,可供選擇的其他理財產品越來越多。
據某國有大行的理財經理介紹,該行目前主推的理財產品是保險產品、基金產品。“好多客户現在不選擇買銀行理財產品了,之前買保本理財的客户對於淨值型理財產品的收益風險難以接受,對固定收益有所偏好。能承受風險的客户都願意去買收益率較高的基金。”
《證券日報》記者也隨機採訪了來網點諮詢理財產品的投資者,部分投資者稱,“淨值型理財產品的收益波動太大,而且不保本,還是想購買標明預期收益率的產品。”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未來銀行要加強對淨值化產品的宣傳力度,讓投資人接受這種理財產品模式。“產品設計方面,應當在堅守合規的前提下,儘可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描述;用户運營方面,需要與投資者加強互動,藉助社區、論壇等載體來普及淨值型產品相關的信息。”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