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啤酒賣3塊也賺錢,他幹臨期食品曾營收千萬,為何卻在行業爆發後退出?

德國啤酒賣3塊也賺錢,他幹臨期食品曾營收千萬,為何卻在行業爆發後退出?

作者丨蘇敏

編輯丨房煜

圖片|受訪者提供

臨期食品,在疫情之後算是一個“小爆發”的賽道。

之所以説“小爆發”,是因為這個賽道並沒有像社區團購一樣,引起上至政府部門、下至普通民眾的全民熱議,但消費者又多多少少聽説過或者看到過,而且資本市場的關注也在升温。

比如近期,折扣連鎖超市小象生活宣佈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公開信息顯示,小象生活最早是從臨期食品切入,通過銷售低至市場價3~5折的快消品,滲透南京及周邊城市的社區及商業街。

再往前追溯,好特賣、嗨特購、奧特樂、折扣MaMa、愛折扣等多家新型折扣連鎖品牌都拿到了融資,有的還不止一輪。

婁春彬是進口臨期食品的早期玩家之一,在他入行的2015年左右,全國的臨期食品收購商也不過五六十家。

他和三位合夥人創立的鬧玩洋行進口食品折扣店,從電商起步到開出十幾家線下門店,通過穩紮穩打地經營,確實吃到了先行者的紅利。

實現盈虧平衡並開始賺錢後,創業劇本的畫風卻變了。他們先是被突如其來的疫情當頭一棒,又被疫情後蜂擁而至的競爭者帶到內卷的地步,然後發現,行業的核心問題並未解決。在虧損之前沒有猶豫,他們當機立斷做出撤店的決定。

當臨期食品真正在大眾消費者中火起來,媒體、資本都投來熱絡的“目光”時,婁春彬卻選擇了退出。用他自己的話來説,“全身而退”。

對於創業,一般的形容詞似乎只有兩個,要麼“成功”,要麼“失敗”。非黑即白,幾乎沒有介於兩者之間的狀態。但是,如果用一個動詞來表達,“結束”或許更加中性、更加沒有感情色彩,也更加易於接受。

創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有開始,就有結束。而夾雜其中的,有快樂也有痛苦,有興奮也有失落,有堅定也有掙扎。以下,是婁春彬的創業故事。

8萬元起家,做到年銷售額超千萬

創業之前,婁春彬的職業道路還算順利。他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後進入貝蒂斯橄欖油當管培生,從最基層的銷售做起,兩年半時間做到省區銷售經理。

2015年前後,創業的浪潮一波接一波。當時婁春彬接近而立,剛結婚不久。“成家立業”,創業不再只是職場苦悶時腦海中一閃而過的念頭。

選擇做進口臨期食品,與他已經積累多年的資源有關——貝蒂斯橄欖油就是進口產品,由西班牙廠家生產。

一般來説,進口食品的訂貨週期很長,從下訂單、付款到生產、發運,再到海關,最後運到各個零售門店,整個鏈條長達幾個月時間。而且遠洋運輸貨運量大、不可控因素多,因此國內代理商一次性訂貨量也非常大。

在下訂單時,代理商極有可能因為對市場評估不準確或者過於樂觀,訂多了貨。這些貨賣不出去,時間一長,就變成了臨期食品。而一旦臨期,代理商急於出手,產品價格就會大幅下降。

婁春彬還注意到,在當時,對於很多消費者來説,進口食品聽過但沒吃過,因為渠道基本沒有下沉到各大電商平台和線下商超。也就是説,需求是真實存在的。

而真正的進口臨期食品,即便是定價在普通超市或電商價格的三分之一,最多不超過一半,也能有豐厚的利潤率。

2015年底,婁春彬和兩個貝蒂斯的同期管培生同事一起,湊了8萬元錢,開始做進口臨期食品生意。在此之前,婁春彬先到北京漂了近一年,在一家電商公司學習運營。

他們先從微信端的網店做起,經常與滴滴、餓了麼等平台的積分商城合作,可以用積分兑換商品,9.9元包郵。一年時間,微信服務號的粉絲數就接近3萬,一次推文能帶來幾萬元的銷售額轉化。

婁春彬坦言:“這就是一個信息差的問題,一瓶德國進口啤酒賣3、4塊,還是有翻倍的利潤可以賺。”

2017年初,他們開設了淘寶店,接着開出第一家線下門店,取名為“鬧玩洋行進口食品折扣店”,從只有一家網店,到電商、實體店、批發三條業務線齊頭並進。

開始做線下實體店,意味着這是一門零售生意,是“彎腰撿鋼鏰兒”。婁春彬還記得,2017年國慶節,因為沒庫房,一大卡車貨直接運到店裏,用小車拉了二十多趟。小拉車裝上幾十箱飲料,結果輪子直接壓斷軸,卡在貨梯口。

這期間,婁春彬也接觸過幾個VC機構和天使投資人,他們對項目都提出了同一個要求:在可見的未來,要能賺錢,我給你錢只幫你加速,但不會幫你燒出市場。

到2018年,公司還清了近40萬元的貸款,也跨過了盈虧平衡點,婁春彬不再渴求融資。2019年底,鬧玩洋行在天津和青島開出近十家門店,在兩地各有一個大倉,年銷售額做到千萬元,在天津當地已經小有名氣。

吃到了市場紅利,但選擇及時止損

因為有近十家線下門店,鬧玩洋行的生意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後受到很大影響。

“房租要交,員工的工資要發,每天睜開眼,5000塊就沒了。”長期的高壓下,婁春彬的身體狀況也出現了問題,在那半年時間經常胃疼,但去醫院又檢查不出什麼結果。

也是在這時,幾位合夥人的理念出現分歧。鬧玩洋行在青島的分公司一直是虧損的,但天津分公司在賺錢,所以乾脆分家。

其中一位合夥人在退出後,接着做臨期食品的生意,成立了食惠邦,後更名為愛折扣,在2021年獲得了惟一資本領投、鐘鼎資本跟投的天使輪融資。

婁春彬和後來加入的另一合夥人選擇“留守”,“我們接手了天津的業務,在2020年下半年賺了點錢。”

2020年疫情後,臨期食品的概念突然火起來,各種折扣店如雨後春筍,在一二線城市的各大商圈不斷冒出,吸引了很多消費者匆匆的步伐。

但這些折扣店裏有多少真正的進口臨期食品,還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婁春彬告訴創業邦,在2015年剛創業時,全國收購臨期食品的商家最多五六十個,而到了2020年之後,這一數量猛增到上千個。而打着“臨期食品”名號的各類折扣店,保守估計有近萬家。

“其實就是供求關係變了,因為臨期品的數量增長比較慢,而需求一下增加了幾千倍,導致供小於求,價格自然會上升。以前是廠商求着我們收購,現在廠商一發出有臨期品的消息,收購商就蜂擁而上,而且會加價收購。”

婁春彬舉例,以前德國進口啤酒的收購價是每瓶1元,現在上漲到3元;張君雅小丸子以前的進價才0.8元,後來漲到2.5元。

整個行業快速上升的採購成本,已經遠超他的心理底線。從事多年快銷品的經驗告訴他,這個行業在走下坡路,因為核心還是拼價格。

一方面,進口臨期品缺貨的趨勢不可逆,而且未來出現臨期品的概率會越來越小。

“此前出現臨期品是因為進口商對銷量的評估不夠準確,但隨着大數據的運用自如,對進貨量的估計會越來越準確,估算失誤降低,進口臨期品的量也就越來越少。另外,供求關係的變化導致了臨期品的收購價格升高,進口商的貨也不用等到特別臨期,隨時都能處理,幹嘛要便宜賣呢?”他進一步分析。

鬧玩洋行在2018年第三家店開業時,進貨單上幾乎百分之百是進口臨期食品,進貨價基本低於大陸總代理的出廠價。但到了2021年,婁春彬透露,另一同類型的折扣店,進貨單上進口臨期食品的佔比連5%都不到,進價還很高。

另一方面,預包裝食品、酒水現在都是供給過剩,沒有臨期品,只能做新貨,沒有價格優勢,也不能創造額外需求。

一個可以佐證的信息是,在好特賣、嗨特購的門店,可以看到很多產品往往跟大品牌包裝“撞臉”,陳列在大品牌左右,價格卻更加實惠,以此來吸引消費者,甚至成為門店營收的主要來源。

而這些產品,一般來自他們旗下的自有品牌。比如,好特賣旗下的自有品牌俠趣,推出多種零食;包裝與滷味品牌王小滷相似的“強小魯”,則是嗨特購註冊的商標。

二次創業,做知識博主

“之前做臨期食品,是因為很多人沒有吃過進口食品,想嘗試。但經過6、7年的市場培育,大家對進口食品的新鮮感已經降低很多。而且零食也不是剛需、高頻的產品,不會每天都吃。”婁春彬還提到,酒水的購買頻次可能更高,但很多超市、電商都在賠錢賣酒水,用酒水引流,也沒什麼利潤可賺。

銷售額一年不如一年,進貨價卻在不斷上升,市場已經相當飽和。2021年初,他跟合夥人商量,決定退出。房租到期的門店不再續約,到2021年底就全部退出。

關店其實是及時止損,再往下做就要虧錢了。婁春彬不想做賭徒。

回顧創業這六年,婁春彬總結道:鬧玩洋行在門店選址、商品經營、商品陳列等方面沒有太大問題,在門店服務、社羣運營、店員管理等細節上也比較專業。

“最重要的是創業方向的選擇,在做項目之初就要判斷,是想做長線還是短線,是不是要賺快錢?短期項目不應該用長線的手法來操作。”

在他看來,很多人誤判了臨期食品這個賽道,認為自己看懂了,一窩蜂湧進來。”為什麼這些人不會大量進航空業、製造業?因為在他們的認知裏,臨期食品很簡單,只要租個店鋪就能賣。”

退出臨期食品生意後,婁春彬沒有再去找工作。一方面,如果想找到自己預期的工作,在天津很難,只能去一線城市。另一方面,在經歷過一次創業之後,他認為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不再適合自己。

大學期間,婁春彬讀了很多“閒書”,其中最多的是商業相關的。而他就讀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卻是典型的理工科專業。沒想到多年之後,二者卻被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今年年初,他開始試水做知識博主,主要在抖音、快手以及微信視頻號講解商業內容,將自己專業所學的食品科學知識與工作創業所得的商業經驗相結合,三個月就積累了三十萬多粉絲。

粉絲數量上去後開始帶貨,在抖音掛出的啤酒鏈接,一天能有2萬多銷售額,同時也接一些個人諮詢的商單。他對未來的規劃是,成立諮詢公司,也可以做快銷品牌的孵化。

有意思的是,在很多短視頻中,他都勸大家不要創業,人稱“創業勸退哥”。經歷過創業,婁春彬知道創業有多難,創業成功更是小概率事件。

“當時跟我們一起入駐創業孵化器的初創公司有十幾家,一年後剩下兩家,三年後只剩鬧玩洋行‘一棵獨苗’。”婁春彬感慨萬千。

但他自己,仍然想創業。在婁春彬看來,做知識博主,知識被當作商品,某種程度上是無價的,門檻相對較高。“創業如果選擇門檻低的行業,很容易被捲到,誰都能幹的就不要乾了。”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947 字。

轉載請註明: 德國啤酒賣3塊也賺錢,他幹臨期食品曾營收千萬,為何卻在行業爆發後退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