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春:下半年需重點關注房地產市場平穩轉換問題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王晨婷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2022年上半年經濟數據。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56264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2.5%,其中,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92464億元,同比增長0.4%。
如何評價二季度及上半年的經濟數據?財政收支不平衡、就業壓力高企、房地產轉型等問題要如何解決?站在年中時點,下半年中國經濟總體走勢如何?5.5%的全年經濟目標增速能夠實現嗎?圍繞這些話題,時代週報記者專訪了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
“目前企穩回升的態勢已經明確,三季度加速反彈的趨勢也很明顯,有望達到6%左右的增速。但是依然要看到,整個經濟離常態化還有很長一段距離,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尚未形成,相應的基礎還比較薄弱。”劉元春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專訪時指出 ,從當前形勢來看,三季度的增長不必擔心,反而需要擔心部分地方在三季度用力過猛,導致四季度出現騰空的狀態。
他認為,下半年需要重點關注房地產市場的平穩轉換問題。當前,出現了穩增長、控風險、房地產自身轉型三者之間的衝突,很多地方急於使房地產市場需求恢復,出台了一系列刺激市場的政策。但若因此放棄一些戰略性的調整,使房地產又回到過去“治亂循環”時代,實際上是得不償失的。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圖源:上海財經大學官網)
時代週報:對於近日出爐的二季度數據,有何評價?數據背後有哪些亮點和可能存在的問題需要關注?
劉元春:這一輪反彈比2020年3-5月的反彈速度明顯更快。這是能從二季度數據裏得出的基本結論。
從數據可以看到,第一,兩個短期目標,即二季度正增長和失業率下降已經達成,説明5月出台的穩增長一攬子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第二,也體現了目前企穩回升的態勢非常明顯。消費、服務業生產指數幾個重要的指標轉正,更重要的是大量先行參數,尤其是非製造業PMI指數從47.8%上升到54.7%、消費信心指數也明顯回升,表明三季度經濟持續上漲的態勢已經確立。
雖然目前企穩回升的態勢已經明確,三季度加速反彈的趨勢也很明顯,但是我們依然要看到,整個經濟離常態化還有很長一段距離,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內生機制還沒有形成,相應的基礎還比較薄弱。
這集中反映在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離常態化6%左右的增長速度還有較遠的距離;同時,民間投資增長速度還在持續下滑,中小微企業先行參數尚未從低迷期回升到繁榮期,依舊處於下行的狀態。
更為重要的是,雖然出口增速表現良好,但進口增長速度依舊低迷,這表明我們的內需還是很薄弱。同時,房地產銷售和投資同比增速也在持續下滑。
總體來説,復甦態勢雖然已經確立,但是離常態化仍有距離。
時代週報:6月的青年失業率達到19.3%,創歷史新高,畢業生找工作較為困難。你如何看待青年失業率高企的問題?保就業該從什麼地方發力?
劉元春:青年失業率的問題一直是國家高度關注的,也以此作為經濟復甦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今年確實年份特殊。大學生畢業人數首超千萬,同時需要看到的是,中職和高中畢業生人數也達到了新高,因此16-24歲區間的就業人數整體達到高峯。實際上,從2019年以來,16-24歲人羣的失業率問題就開始凸顯,這幾年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也一直在疊加,再加上今年新增的因素,最終產生累積效應。
今年疫情的持續也影響了勞動力市場供需,尤其3-5月本是大學生就業的關鍵點,現導致6月16-24歲大學生失業率處於新高。
對此現象,必須採取一些針對性的措施。比如號召各級部門適度擴招,或前置性地擴大一些用人選人計劃。國家也可以在部分能夠安置大學生的新項目上進行謀劃,開具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定向招攬一批大學生。
從高校本身來講,可以考慮適度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也可以採取開發助理研究員崗位等方式來延遲就業問題。目前這些舉措正在展開,國家也在佈局。7-8月,部分高校還將舉辦大規模招聘會來進行供需對接。
在這過程中,還要意識到時代發生了變化,大學生的就業範圍也要進行適度的拓展。比如很多大學生不願意到邊遠區域的製造業工廠就業,那麼國家可以對這些崗位的工作環境進行提升和改造,來為大學生創造新的就業可能。要從戰略角度,意識到年輕人就業是穩經濟、穩社會的一個核心工作要點。
時代週報:今年房地產市場出現了非常多的新變化,現在的宏觀經濟是不是仍與房地產存在深度綁定?該如何實現房地產轉型的軟着陸?
劉元春:房地產目前面臨幾大問題,其中之一就是房地產進行全面轉型,特別是房地產開發從過去的高槓杆、高債務、高流轉的模式,向常態化的住房生產和住房供應的服務模式進行轉變。這個轉變一定會使房地產行業面臨業務與資產負債表的重構。
實際上,在這個過程中,風險是很大的。一方面,要進行債務的剝離;另一方面,房地產附加的金融部門也需要剝離,整個業務盈利點需要轉型。這個過程千萬不能太急,如果太急就會出現流動性的問題。
重要的是,房地產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的。三道紅線等管理舉措,實際上壓抑了部分需求,疫情也導致大家的需求模式發生了一些變化。
於是,很多地方可能急於使房地產市場需求恢復,出台一系列刺激市場的政策,這對於目前穩增長來説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一些地方政府過度用勁,使房地產又回到過去“治亂循環”時代,放棄戰略性的調整,從而失去這一輪大調整所帶來的契機,實際上是得不償失的。
因此,這其中就產生了穩增長、控風險、房地產自身轉型這三者之間的衝突。
目前,政府在保障性住房方面適度發力,可能是解決衝突的一個重要方式,利用開發信貸、保障性住房基金等模式,對城市中低收入人羣提供相應的住房供給。一方面能夠增加房地產投資,一方面也能提升住房內消費。比如一位外來務工人員獲得了城市的廉租房,可能會考慮去購買傢俱,適度轉變生活方式。在這過程中,就包含着消費啓動。
總體來説,要想使“房住不炒”戰略能夠持續推行,同時又能防止短期調控過度導致房地產資金斷裂從而硬着陸,並且防止房地產投資和整個宏觀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從短期來看,一定要高度關注目前房地產資金鍊的斷裂等引發的一系列金融風險問題。
圖源:圖蟲創意
時代週報:今年各地也在大力刺激汽車消費。從6月數據看,汽車消費同比增長13.9%,回到了增長通道,對6月社零數據也有明顯的拉動。你認為接下來,汽車消費的利好能否延續到年底?
劉元春:汽車本身銷量下滑,和疫情並不完全關聯,主要和車載芯片短缺、石油價格上漲等因素相關。
隨着這些問題的解決,汽車銷售恢復是個必然結果。尤其在目前能源價格和能源供應結構發生改變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時代已經到了。疊加此前出台的一系列力度較大的汽車消費刺激政策,效果還是很明顯的。
需要關注的是,汽車出口也呈現大幅度上揚態勢,這對汽車行業形勢的好轉也會產生拉動效果。
時代週報:今年的財政面臨很大壓力,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10萬億元,減少了10.2%,其中留抵退税衝減收入1.8萬億元。你如何看待下半年的收支矛盾?地方政府的財政困境該如何解決?
劉元春:首先需要明確的是,留抵退税實際上是改變財政收入的期限,並沒有真正減少財政收入。簡單來説,留底退税的本身就是企業的錢。
另一方面,今年經濟增長速度回落,導致税收基礎下滑,涉及的金額或達到數千億元,再加上今年減税本身也要達到5000億元左右的規模。疊加政府的基金類收入下滑明顯,主要是由於土地出讓金的下滑,缺口可能達到上萬億元。
對於下半年的財政情況,我認為三季度財政支出應該沒問題。因為前六個月在疫情影響下,財政支出的速度也明顯不達標。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期增長5.9%,與原來計劃的全年增長8.4%相比偏低。
在三季度,地方可能會迎來密集性財政支出的過程,包括各種穩增長項目、各類救助措施的落地。財政支出節奏在三季度加速後,四季度可能迎來支撐乏力的局面。因此,四季度可能需要進行新的增量政策佈局,包括專項債的提前發行,適度放鬆赤字率等,這是我們目前應該重點前瞻考慮的問題。
時代週報:你此前提到,可以考慮發行特別國債,現在看來,下半年還會發行嗎?
劉元春:之前説可以考慮發特別國債,是在4月底5月初的時候。在國家一攬子政策出台後,從目前6月份數據來看,我們已經基本實現了增長的目標。只要疫情控制得住,三季度數據可能會更好,經濟增速回升到6%以上。
在這個情況下,經濟復甦應該是沒問題的。在疫情期間沒有發特別國債,在復甦相對達標的狀況裏,也就更加沒有發行特別國債的需要了。
時代週報:近期國常會頻繁提到支持基建,在6月底還提出設立30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項目建設的舉措。從上半年數據來看,基建也扛起了穩增長大旗。你認為,下半年基建會否繼續作為主要託舉項?專項債中會有多大比例用於基建?
劉元春:首先,很多基建都是中期的佈局。比如新開工的鐵路,建設週期都在四、五年左右,因此需要持續的資金支持,而不是單一期的資金支持。
大量基建的上馬肯定會成為資金使用的加速器和投資的加速器。應該説,三季度會呈現出相對加速的狀態,也會產生對資金的密集需求,這也是3000億元開發信貸投放的很重要的原因。
下一步來看,基建依然是穩投資的很重要的舉措,也是我們短期調整和中期可持續增長相契合的一種手段。
對中國來講,當前依然需要大量的基礎建設投資。不過對於投資的領域,以及基礎設施的管理建設方式,需要有一些改革和創新,這是我們目前要去重點研究的。
時代週報:總體來看,你對於下半年經濟走勢總體是怎麼判斷的?你之前提到,中國經濟復甦路徑很可能呈現不對稱的W形,該如何理解?該如何看待5.5%的全年經濟目標增速?
劉元春:按照目前的態勢,三季度應該是一個加速回升的過程。存量政策的前置將在三季度密集釋放,增量政策的加碼也會在三季度進行。
接下來,地方政府還會在5月政策精神的推動下,進一步地發力。因此,我認為三季度的增長不用擔心,反而需要擔心地方在三季度用力過猛,導致四季度出現騰空的狀態。
預計四季度經濟增長速度可能會有所回落,但由於接下來政府肯定會對下一步經濟進行安排,也會出台一些對中長期問題的改革舉措。因此,中國經濟復甦路徑很可能呈現不對稱的W型。
總體來説,我對於經濟形勢的預期不像市場那麼悲觀,但這其中也藴含着很多的不確定性和風險。這個風險不在於短期的國際環境變化,而更多在於中期,由於我們內部政策的實施和政策的傳導機制所致。
因此,有幾個決定下半年經濟復甦程度的關鍵點必須要把握住。
第一,是房地產市場的平穩轉換,重點在於不發生系統性的金融風險。預計7月份房地產的部分環比參數會轉正,到9、10月,同比參數有望出現明顯回升。
第二,需要高度關注金融市場的問題。特別是歐美政策持續收緊的態勢下,如何管理我們資本向下的流動及匯率的整體水平,是需要逐一考慮的。
第三,疫情本身具有不確定性。其風險還不在於疫情本身,實際上更在於治理疫情的傳導機制和政策定位。目前來看,部分地區的疫情防控措施對於經濟的影響仍較為明顯。
對於5.5%的全年經濟增長目標,不宜教條地來理解,需要對《政府工作報告》的全年目標進行全面的理解。在這個目標裏,分6大類指標,而不是簡單地看增長一個數據。
就目前來看,由於疫情和國際環境超預期的變化,我們的增長目標也應該有所調整。調整重點在於經濟循環要順暢,使經濟增長處於一個相對合理的區間,使市場化的內生動力機制能夠常態化,同時中期來看也具有可持續性。這可能是我們應該重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