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舒適圈,從“三轉”開始

跳出舒適圈,從“三轉”開始

    羅乾國

    唐一方 攝

跳出舒適圈,從“三轉”開始

    掃碼看更多精彩內容

    開欄的話

    遭遇疫情衝擊的文旅業正在平穩復甦。歷經數月的戰疫,文旅業危中尋機,加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行業深層次變革正在生動上演。這些變革是如何發生的?對即將步入“十四五”時期的文旅業發展有何啓示?本週起,南方日報推出“疫後文旅變革訪談錄”欄目,我們將通過對話文旅大咖的方式,試圖找到新文旅的發展之路。

    會計出身的羅乾國最近這半年多了幾個“新角色”:帶貨主播、銷售、活動策劃人……

    他不曾想到,靦腆內向的自己,今天面對鏡頭也可以淡定自若,滔滔不絕。

    “疫情改變了旅遊業,也改變了我。”

    對於旅遊業而言,疫情衝擊來勢兇猛,但這未嘗不是一次自我救贖的轉機。

    國慶中秋假期期間,身為廣東省旅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旅控”)總會計師的羅乾國在自己的值班感想中提到,旅控9月份的酒店板塊營收同比增長8%,國內旅遊同比增長39%,均首次實現同比正增長,正常經營合併淨利潤首次實現扭虧為盈。

    “思維轉變,產品轉型,渠道轉向。”這是親歷戰疫一線的羅乾國總結出來的“三轉”方法論,也是疫後文旅變革的有力註腳。

    ▶▷談直播帶貨

    不怕“翻車”,把信心“打”出來

    南方日報:疫情以來,旅遊業掀起了“直播帶貨”的熱潮,從老闆到員工,無不被捲入到這場洪流之中,有聲音説這是“趕鴨子上架”,不專業。您怎麼看?旅控“直播帶貨”的效果如何?

    羅乾國:確實,連我這個做會計的都來搞直播了。以前主要跟報表、數字打交道,現在還要在鎂光燈下,對着鏡頭説話,一開始很不適應。但是慢慢就習慣了。

    經驗都是慢慢積累的,羅永浩、吳曉波這些大咖也“翻車”過,我覺得不要怕“翻車”,怕丟臉,覺得我不是專業的就不做。要先做起來,積累經驗之後,才有優化的可能。

    因為我們認為這是一個風口,既可以傳播我們的價值理念,強化品牌形象,也可以開闢一個重要的線上銷售渠道,所以我們要求旗下的酒店、旅行社都去直播。

    影響比較大的一次是在4月25日,我們做了一場海陸空的3D直播,上百萬人(次)觀看,營收100多萬元。當時跨省、跨市遊還沒有恢復,但我們要率先行動,把恢復旅遊的信心“打”出來。

    這也是學習的過程。我們在YY、抖音、虎牙、騰訊、看點、騰訊小程序、攜程、驢媽媽等多個平台上都試過,積累了很多經驗和教訓。付出還是有回報的,光直播這一塊,我們就收穫了2000萬元的增量。

    ▶▷談全員營銷

    7000多人變“店小二”

    南方日報:前段時間我們經常看到旅控刷屏,特別是花姐(旅控總經理黃細花),非常賣力,從賣月餅到賣房子。旅控全員營銷的戰略是何時開始的?效果達到了預期嗎?

    羅乾國:對,花姐確實為旅控注入了一股新風。

    面對疫情的衝擊,大家的共識是:我們要怎麼自救活下去?沒有客人來怎麼辦?還是按照原來的老路走肯定不行。

    不換思想就換人,這是3月份集團領導班子定的調。我們必須先帶頭轉,用全員營銷的方式,打開私域流量的入口。從董事長到總經理再到普通員工,我們7000來人一下子變成“店小二”。到目前為止,通過全員營銷所帶來的營業額超3000萬元,這同樣是從市場上搶回來的一個增量。

    人人都是銷售,有業績就獎勵。酒店客房是我們的主要產品,當時沒有客人來怎麼辦?我們先讓員工享受我們的產品,接着再發動親戚朋友來消費。當然,前提是產品是物美價廉的,當時的價格約為三四折的水平,所以很受員工和市民朋友的歡迎。

    因為我們有13家酒店在廣州,所以我們首先要想辦法讓本地人來消費,這是一種自救的方式。先賣出產品,才能解決現金流的問題。

    全員營銷的效果很明顯。黃金週前,集團上下動員銷售月餅,銷售量比去年同期增長60%,銷售額達3000萬元以上。

    ▶▷談模式創新

    員工變一級分銷商,協同效應前所未有

    南方日報:我們知道,受限於機制的慣性,國企可能很難一下子讓大家改變之前的工作習慣。要大家都來賣貨,這需要怎樣的激勵機制?

    羅乾國:你説得沒錯。老實説,疫情之前,大家都處在各自的“舒適圈”。疫情的衝擊,讓大家都感到危機感和緊迫感,不得不動起來。

    去年12月份,疫情來之前,我們上線了“東悦遊”線上分銷平台。簡單來説就是你分享給別人,有交易你就有佣金,直接回到你的賬上,你可以提現。這是我們創新的一個經營模式。

    目前,東悦遊的平台已上架2000多種產品,分銷商已經超過2萬個。我們的員工就是一級分銷商,他們可以抽傭,多勞多得,也就是説除了工資之外,員工還多了一份銷售佣金,這是能夠激勵人的。

    南方日報:我瞭解集團對下屬企業的考核,有時候不一定能夠做到正面驅動。比如有的人會為了自己的考核斤斤計較,會造成一定的內部競爭,這個問題存在嗎?是如何解決的?

    羅乾國:這種情況在疫情發生前確實有。現在也有考核,但是大家不會為了完成而完成。比如有的員工做的工作可能不是賣出了多少貨所帶來的利潤,他在其他方面的貢獻我們視同利潤,我們就會在考核上給他加上,激勵他。

    實際上量化考核是一個精細活,怎麼讓集團旗下所有的企業往一個方向使勁,一致服務好客人,這必須有一個統一的量化標準。比如直播的商品是什麼價,必須要服從集團的安排。這種協同效應是前所未有的。

    南方日報:旅控給人的印象是一搜旅業“大船”,可能在應變突發狀況的時候,它的反應不會很快,相對民營企業而言,或許靈活性不那麼強。經過這一戰,應變能力會有所提升嗎?

    羅乾國:這次的疫情和非典不同,時間跨度長,而且不太穩定,時有反覆,所以我們要提高隨機應變的能力,隨時調整我們的經營策略。

    我舉個例子,今年2月份,我們感覺到上半年會受疫情較大的打擊,入住率下滑,剛好可以趁着客人少時進行裝修改造。所以我們要求下屬企業提速,裝修改造要在上半年完成。

    ▶▷談個人感受

    這是一次策動全員轉型的良機

    南方日報:在疫情的衝擊下,文旅行業發生了深層次的變革,這種變革可能還將持續下去。您在這場戰疫中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羅乾國:今年一位互聯網企業大佬在新年賀詞裏反覆提到一個詞:躬身入局,我深有體會。你很難想象我一個會計怎麼當銷售吧?這個過程其實很重要,只有當你親身經歷了,才會發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比如我們做外賣,白天鵝賓館的沙琪瑪很受歡迎,鏈接一放上來很快搶光了。但是配送問題怎麼解決?為了一塊48元的沙琪瑪,讓消費者跑到白天鵝賓館,客人心裏就會不舒服。我還試過假扮客人網上下單,但遲遲沒有收到貨,要等我打電話過去催。後來我很嚴肅地批評了他們,一定要把用户體驗放在第一位。

    現在回頭來看,疫情對我們而言是一次機遇,策動全員轉型的良機。經過這一役,我們感受到了前所未的凝聚力,前所未有的協同力,大家是齊心協力的。大家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如何將好產品賣出去。

    南方日報記者 周人果

    策劃統籌 周人果 伍青 張西陸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96 字。

轉載請註明: 跳出舒適圈,從“三轉”開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