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免是中國當之無愧的免税概念股龍頭,幾乎形成壟斷,其市值高達三千億,幾乎等於兩年後的估值,近三年淨利潤增速在20%以上,國海證券預計21-22年增速分別為95.77%和29.4%,對應現價pe為33.54和25.9。
為什麼中國中免可以獨佔鰲頭,首先要來梳理一下免税行業的優勢。
免税行業商業模式強大首先,免税品的價格優勢來源於税收減免和較短的流通渠道。免税商品是指免徵關税、進口環節增值税和消費税的進口商品以及實行退税或免税(增值税、消費税)進入免税店銷售的國產商品,免税商大多直接向品牌商採購,減少中間環節,增加價格優勢。
中國中免的經營業務包括零售和批發,在統一向供應商採購後,再向旗下免税店進行配送,若是有免税店離配送中心太遠,則有品牌供應商直接向免税店發貨,大大縮減了運輸成本,獲得了價格優勢。
其次,由於免税行業屬於特許經營行業,需要申請特許經營牌照,目前只有八家企業擁有免税業牌照,現在國內共有11家企業擁有牌照,稀缺牌照是免税店獲得利潤的重要因素。中國中免擁有國內免税店最齊全的牌照,機場、口岸、港口出入境免税牌照、海南離島免税牌照、市內離境免税牌照。
而且,中免集團旗下除了中國中免之外,日上免税行、海免都納入了免税系統,擁有龐大的流量優勢,以及與牌照相匹配的經營規模。
中免集團在全國33個省、市、自治區(包括香港和澳門地區)、柬埔寨設立涵蓋機場、機上、邊境、外輪供應、客運站、火車站、外交人員、郵輪和市內九大類型的200多家免税店。
可以説中國中免是世界上免税店類型最全、單一國家零售網點最多的免税運營商。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51.38億元,西南證券認為未來國內免税渠道消費佔比能夠達到35%,到2028年我國國內免税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0億美元,複合增速為18%。而中國中免的增速遠高於行業平均增速。
中國中免4大邏輯繼續催化基本面向好除了公司的行業優勢以外,還有公司自身的經營策略支撐其發展邏輯。
邏輯一:從中國國旅變成中國中免,提升客户認知,加深印象,明確企業定位。中國中免的前身是中國國旅,產業佈局涵蓋旅遊服務、旅遊零售等。2019年,其旅遊業務營收僅為5.31億元,而商品銷售高達236.96億元,成為主營業務,同年,中國國旅的母公司中國旅遊集團將子公司國旅總社 100%股權轉讓給控股股東中國旅遊集團,正式剝離旅行社業務,更名為中國中免。
此次更名正式確定中國中免的企業定位,提高了品牌的辨識度,更重要的是趕上了當時免税概念爆炒的時間,傳播效應更廣,間接降低了傳播費用。
邏輯二:疫情影響減弱,出國恢復,機場、口岸客流量大增。目前,公司機場免税業務收入佔公司免税業務總收入的比例超過 60%,是最大的收入來源,其利潤貢獻為30%。邊境口岸、郵輪的經營收入佔比較低,但是隨着出入境頻次加大,北上廣等大城市也成為重要發展方向。
邏輯三:離島免税新政策帶來化妝品、奢侈品購買熱潮。公司離島免税業務收入佔比近 30%,利潤貢獻佔比超過 60%,是公司主要盈利點。自今年7月1日起,中國中免集團發佈新政策,海南離島旅客每年每人免税購物額度提高至10萬元,取消單件商品8000元免税限額,離島免税商品種類由38類增至45類。
政策出來之後,7-10月化妝品銷售額為58.2億元,同比增長164.5%,佔離島免税銷售總額 的48.5%,居首位。手錶和首飾銷售額分別排在第二、三位,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353.8%和404.7%。以手錶、首飾為代表的奢侈品合計銷售額達29.2 億元,佔離島免税銷售總額的比重升至24.3%,比新政前大幅提升了7個百分點。
邏輯四:市場供不應求,還未見行業天花板。近期對免税行業有衝擊的事情一共有兩件。
首先是近期RCEP帶來的經濟互通,加入協議的15個國家在貨物上都有一定程度的關税優惠,但仍需要繳納進口環節消費税和進口環節增值税,免税店價格上仍然具有大優勢。
二來是新增的三塊免税牌照,不過中國中免其市場佔有率達到90%,市場中其他企業市佔率均未超過5%。而新政出台後銷售額的大幅增長可見其天花板遠遠未到,免税產品供不應求,還有大幅擴張的空間,中國中免在各個渠道進行競爭比其他同行有規模優勢。
總的來説中國中免的發展前景一眼就能看到,其規模也是免税行業中一家獨大,尤其是在疫情影響逐漸降低的情況下,其四季度及明年的業績都會迎來大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