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即時零售和配送平台達達集團發佈2022財年第一季度業績。這是自2022年2月京東集團完成對達達集團增持後的第一次財務亮相。都説背靠大樹好乘涼,背靠京東這棵大樹,達達集團這一季度過得如何呢?
據其財報顯示,達達集團當季總營收為20億元,同比增長21%,可比口徑下同比增長74%;淨虧損為6.04億元,相比去年同期淨虧損7.1億元,虧損幅度有所收窄;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非公認會計准則淨虧損為4.81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的6.18億元虧損額進一步收窄。
來自於達達集團財報
達達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CEO蒯佳祺表示,“京東完成對達達集團的增持以來,雙方在全渠道戰略下持續深化合作,共同探索即時零售領域的巨大潛力。”
達達集團的發展離不開京東,但背靠京東的達達似乎離盈利的日子還有些距離。
重點發力京東到家達達集團業務主要分為兩塊:一是社會化同城配送平台達達快送;一是本地零售商超O2O平台京東到家。
從財報中可以看出,京東到家正逐漸成為達達集團得營收支柱。第一季度,達達快送營收6億元,京東到家營收14億元,相較去年7.78億元同比增長80.18%,在總營收中的佔比已經超過7成。
來自於達達集團財報
這背後主要是京東到家消費者數量和平均訂單規模增長、以及促銷活動導致的在線營銷服務收入增加。據瞭解,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12個月內,京東到家平台總交易額(GMV)為491億元,同比增長74%,平台年活躍用户數增至6790萬,相較去年同期4610萬增長47%。
而京東到家消費者數量和訂單的增長,離不開達達集團的重力推廣。在這一季度中,達達集團的成本與費用為26.64億元,較上年同期的成本與費用24.25億元增長10%。
其中,銷售與市場費用11.15億元,佔總成本與費用42%,同比增長40.94%。這筆錢主要用來幫助京東到家吸引新消費者,以及京東於2022年2月進行的股份認購交易相關的業務合作協議的攤銷。
相比本季度京東到家營收的快速增長,達達快送的營收相較去年8.94億元反而下降了30%左右。
來自於達達集團財報
其財報中指出,達達快送同期表現不同,主要是由於從2021年4月起,最後一英里交付服務的騎手成本已通過第三方公司直接支付,不再在達達集團損益表中確認最後騎手相關收入和成本。
另外,由於向物流公司、達達快送和京東到家的商家提供的最後一英里和市內交付服務的訂單量增加導致運營和支持成本同比下降8.96%,從同期13.9億元下降到12.7億元。
來自於達達集團財報
不難看出,京東到家業務在達達集團中分量已超過達達快送。2019至2021年,京東到家業務營收分別為11.03億元、23.05億元和40.46億元,總營收佔比也35.6%上升至2021年的58.9%。
達達戰略承接京東即時零售和即時配送業務,並獲得京東提供的戰略資源支持。達達快送與京東到家在業務上也相互倚靠。同城物流配送是即時零售中連接商家與消費者的重要環節,也是連接線上與線下的重要一環。憑藉着京東到家的配送訂單,達達快送的訂單量有着天然的保障。而達達快送為京東到家提供了更穩定的保障。
未來,達達集團的發展藍圖似乎一目瞭然。但是一直緊靠京東,就相當於拄着枴杖走路,長此以往可能帶來“雙腿”機能的退化。
京東“買下”達達公開信息顯示, 2014年達達成立,主要做即時配送。2016年,京東集團收購達達47%股權,達達業務拓展到同城物流等;2019年,達達和京東到家更名為達達集團。
2022年2月底,京東集團以5.46億美元現金及若干戰略資源作為對價,持有達達集團股份的比例上升至約52%,成為達達集團最大股東。
京東集團完成對達達的增持,雙方在全渠道O2O業務上的戰略合作得到進一步深化。2021年,京東攜手達達集團推出小時購業務,整合了京東以及達達集團包括京東到家、達達快送和海博系統所有的能力。
京東App“附近”頻道成為小時購的重要流量入口之一。第一季度,小時購GMV同比增長超3倍。據瞭解, “附近”頻道目前正在進一步推進在全國範圍內的覆蓋,並優化點擊率和轉化率。
據中泰證券研報顯示,京東在達達集團的達達快送和京東到家兩項主營業務中,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京東與達達的合作體現在三方面:京東和達達合作落地配送業務,由達達負責部分京東物流的末端配送;京東APP中顯眼位置佈局了京東到家的入口,為京東到家引流;京東和達達開始推進“小時購”等合作,由達達進行履約。
業內普遍認為,達達成為京東在即時零售領域,與美團閃購、阿里淘鮮達、盒馬等業務對抗的主要抓手。
京東與達達集團綁定至深,但達達集團的業績這幾年卻一直在虧損中。2019年至2021年,達達集團淨虧損分別為24.65億元、17.05億元、24.71億元。看來,背靠大樹也不一定能乘好涼。
達達集團表示,預計2022年二季度的總營收將在22.5億元至23.5億元之間,同比增長59%至66%。
來自於達達集團財報
達達能否如做到預期業績,成為京東另一輛並架而行的馬車,需要時間驗證。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楊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