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信號!2000億龍頭出手,實控人計劃最多增持4億!20多隻千億白馬創年內新低,機會來了?

由 時愛蘭 發佈於 財經

本文轉自:券商中國

抄底還是觀望?

週一,A股大幅調整,1400多隻個股在盤中創出年內新低,其中包括海天味業、海康威視、立訊精密等20多家千億市值以上的行業龍頭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年初以來,“果鏈”龍頭立訊精密股價跌幅達到43.39%。面對持續下挫的股價,公司的實控人坐不住了。週一晚間,立訊精密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副董事長王來勝擬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額不低於2億元,不超過4億元。

20多隻千億白馬創年內新低

4月11日,A股三大指數大幅調整,截至收盤,滬指跌2.61%,報3167.13點;深成指跌3.67%,報11520.21點;創業板指跌4.20%,報2462.04點。北向資金全天淨賣出57.62億元,為連續4日淨賣出。

Wind數據顯示,當天,有1400多隻個股在盤中創出年內新低,其中包括20多家千億市值以上的行業龍頭公司,分別為海天味業、海康威視、中國中免、山西汾酒、恆瑞醫藥、立訊精密、上汽集團、長城汽車、恩捷股份、中芯國際、國電南瑞、贛鋒鋰業、韋爾股份、北方稀土、海通證券、歌爾股份、天合光能、紫光國微、航發動力、天齊鋰業、華友鈷業等。

在上述千億市值的公司中,今年以來累計跌幅最大的是長城汽車,股價接近腰斬,跌幅為49.63%;半導體概念股韋爾股份跌幅也達到45%。蘋果概念股立訊精密、歌爾股份跌幅也不小,年初以來股價跌幅分別為43.39%、40.63%。

對於當天的市場走勢,方正證券首席市場分析師趙偉表示,歷史上A股在4月本就處於投資淡季,疊加地緣政治因素(俄烏衝突的懸而未決)以及疫情所形成的干擾,市場風險偏好持續被壓制。但需要強調的是,大盤目前處於磨底過程中,根據歷史規律,政策底出現後市場大幅下跌的空間較為有限,短期的回調不會改變中長期上漲的走勢,需珍惜3200點下方。

2000億果鏈龍頭出手

面對持續下跌的股價,“果鏈”龍頭立訊精密的實控人坐不住了,擬出手增持股票。

4月11日當天,立訊精密收跌5.08%,股價報27.85元/股,最新市值為1973億元,較年初縮水超1500億元。

當日晚間,立訊精密發佈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副董事長王來勝擬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額不低於2億元,不超過4億元;實施期限為自本增持計劃公告之日起6個月內擇機完成。

公告稱,王來勝此次增持目的為:基於對公司內在價值的認可和未來持續穩定發展的堅定信心,以及共同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社會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近兩年內,立訊精密的控股股東立訊有限(該公司由王來勝、王來春分別持股50%)、以及王來勝曾兩次在高位精準減持。

具體來看,2021年2月3日,立訊有限及其一致行動人王來勝通過大宗交易減持1.4億股,減持價格為51.11元,合計套現71.78億元;2020年7月22日,立訊有限及王來勝通過大宗交易減持1.296億股,減持價格為53.20元,合計套現68.97億元。當時,立訊精密公告稱,上述減持所獲資金將主要用於償還立訊有限銀行借款及支持立訊精密相關資金需求。

如今,在股價跌去四成多後,公司實控人王來勝擬出手增持,維穩股價。有網友評論稱,“王來勝這是來抄底了。”

去年淨利同比降2.12%

今年3月14日晚間,立訊精密披露了2021年度業績快報。2021年,立訊精密實現營業總收入1541億元,同比增長66.60%;淨利潤為70.72億元,同比減少2.12%。

對於“增收不增利”的情況,立訊精密當時解釋稱,在全球疫情反覆的大背景下,面對上游產業鏈“缺芯少料”、原材料價格和運輸成本單邊上揚等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以及部分產品量產落地與出貨時間不同程度遞延等情況,多重因素導致了公司經營成本的上升,伴隨着立鎧精密的產品利潤率對上市公司的整體影響,導致公司綜合利潤率同比下滑。

不過,在2021年第三季度單季淨利同比和環比下滑後,2021年第四季度,立訊精密的業績恢復增長。數據顯示,第四季度單季公司營收達到731億元,同比和環比均大增122%,單季淨利為23.6億元,環比大幅增長48%。

根據當晚發佈業績預告,立訊精密預計2022年第一季度淨利潤為16.87億元至17.54億元,同比增長25%至30%。扣非後淨利為14億元-14.6億元,同比增長20%-25%。

3月14日當晚,立訊精密還披露了美國337調查進展稱,新設計的專利技術不構成侵權。立訊精密表示,公司提出的新設計方案均已由ITC認定未對該三件專利構成任何權利侵犯。此新設計方案/當前設計方案及相關產品已陸續通過客户驗證程序。

光大證券分析師劉凱、蔡微未在最新研報中指出,未來,立訊精密消費電子業務品類持續擴張並不斷優化部件-模組-整機垂直供應能力,汽車電子業務內生外延向Tier1進發驅動業績增長,但考慮到立鎧前期投入較大、上游缺芯少料致物料成本上升毛利率降低、以及運輸成本單邊上揚等,下調2021及2022年淨利潤至70.72億元(原測為83.17億元,-14.96%)、101.03億元(原測為109.79億元,-7.98%),維持2023年淨利潤134.99億元,對應2022-2023年PE分別為21X、16X,維持“買入”評級。

責編:戰術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