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公司年報全線“飄紅”:受益商品牛,業績分化明顯

近期,期貨公司2020年年報密集披露。

得益於商品行情、市場結構優化、企業套期保值需求增加等因素,2020年期貨公司整體實現收入與淨利潤雙雙大幅增長,其中經紀業務成為期貨公司的“賺錢主力”。

據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有35家期貨公司披露了2020年業績。不過從財報數據看,期貨行業仍分化較大,期貨公司之間盈利水平差距不小。

根據中期協統計,截至2020年底,中國期貨公司總資產9848.25億元,淨資產1350.01億元,資本實力有所增強。

面對近萬億規模的市場,新湖期貨董事長馬文勝認為,期貨公司今後發展趨勢是“三合一”的,既擁有像期貨佣金商FCM的撮合能力,同時承擔着像大宗商品投行的業務職能,以及對沖基金的資產管理職能。

行業分化較大

根據財報,當前列入統計的35家期貨公司去年均實現盈利。

其中永安期貨以254.69億元的營業收入、11.46億元的淨利潤穩居行業“一哥”位置;中信期貨去年實現淨利潤人民幣6.48億元,同比增長56.52%,位居行業第二。

其他期貨公司年度淨利潤在1億~5億元之間,包括國泰君安期貨、銀河期貨、國信期貨、國投安信期貨、海通期貨等券商系大型期貨公司。

從期貨公司2020年的營業收入情況看,永安期貨實現營業收入254.69億元,同比增長11.92%;排名第二的南華期貨營業收入為99.15億元,雖然接近百億大關,但距行業龍頭仍有差距。其餘期貨商年度營收多集中在10億~50億元水平。此外,統計的公司中近三分之一年度營收在10億元以下,包括魯證期貨、中銀國際期貨、國元期貨、華安期貨等。

成交量方面,根據Wind數據統計,2020年前十大期貨公司成交量總和佔據了全市場成交量的70%,頭部效應明顯。

根據2020年全年五大期貨交易所官網會員成交排名數據統計,前十大期貨公司成交量總和佔據了全市場成交量的70%。其中,東證期貨以11.01億手成交量佔據榜首,同比大增66%。

經紀業務增收近五成

根據財報,2020年構成期貨公司主要收入來源的四大業務板塊中,除投資諮詢業務收入有所下滑外,經紀業務、資產管理業務、風險管理業務收入均呈現增長勢頭,其中經紀業務收入增長近五成,成為期貨公司業績的一大亮點。

全行業來看,根據中期協統計,截至2020年底,經紀業務全年收入192.30億元,同比增長49.13%;投資諮詢業務收入1.26億元,同比減少11.14%;此外,資產管理業務累計收入8.97億元,同比增長16.05%,截至2020年底,資管產品數量共1262只,產品規模2181.20億元,管理產品規模同比增長52.57%。風險管理公司業務2020年累計業務收入2083.50億元,同比增長17%。

業內人士分析,去年期貨公司經紀業務收入大幅增長,是得益於商品市場波動較大、企業套期保值需求增加、市場結構優化等因素的影響。

例如南華期貨披露,公司淨利潤增長主要由期貨經紀業務利潤增長所拉動,2020年公司期貨經紀業務營業利潤為1.21億元,增幅為462.39%。

魯證期貨財報披露,受益於公司互聯網展業模式,經紀業務收入大幅增加,去年公司經紀業務收入為3.5億元,同比增長41.69%。

此外,多家期貨公司客户權益創出新高。

國泰君安證券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年末,公司全資子公司國泰君安期貨客户權益規模52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14.1%;東方證券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年末,公司全資子公司東證期貨客户權益規模超過40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7.8%。

全行業來看,中期協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年末,期貨公司客户權益共計8247.24億元,較2019年年末的5070.36億元增長62.66%。以母公司口徑計算,2020年全國149家期貨公司未經審計淨利潤為86.03億元,同比增長42.20%。

如何分享萬億市場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金融市場波動加劇,企業避險需求上升,期貨市場客户保證金規模和成交量創歷史新高。

中國期貨業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國期貨公司總資產9848.25億元,淨資產1350.01億元,資本實力有所增強。成交量上,以單邊計算,2020年中國期貨市場成交量和成交額分別為61.53億手和437.5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5.29%和50.56%。

在馬文勝看來,中國的期貨市場也迎來了一個萬億級的市場,過去期貨市場被稱為“小行業大市場”,現今正在向“大行業大市場”轉變,萬億級的市場已經到來。在這場變化中,期貨公司將有更深層次的轉變。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各期貨公司去年業績表現亮麗,但與同為金融行業的券商相比,期貨公司的盈利能力整體仍存在很大差距。券商龍頭中信證券年報顯示,2020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43.83億元,同比增長26.06%;淨利潤149.02億元,同比增長21.86%。對比來看,永安期貨營業收入相當於中信證券的46.83%,但淨利潤僅相當於中信證券的7.69%。

“期貨行業作為金融機構而言,由於主要的客户和交易標的重合,與券商和公募基金有很大差異。”馬文勝解釋説,比如説銅做保值,客户羣體做的標的和期貨品種重合,而這也促使經紀業務、風險管理業務以及資產管理業務的融合,實現更大的優勢,期貨公司專業能力大幅提升。馬文勝認為,中國期貨公司今後發展,就是要抓住這樣的機遇,同時也要抓住市場機遇,發展企業的風險管理業務,創新商業模式。

“作為期貨公司,各種業務也都有獨特的盈利模式,不同業務應用衍生品的角度也有所差異。”他舉例解釋稱,其中,資管業務盈利點在於抓趨勢行情,需要控制風險,必須要管理敞口;場外業務盈利模式是波動率的差價,就採用中性策略;期現業務利潤主要在於基差,就不需要過大的敞口。每一個企業都要根據自己不同的盈利模式來定它的風險管理職能。

南華期貨董事長羅旭峯表示,近兩年,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上市企業、金融機構積極開展套期保值、風險對沖等操作,期貨公司的角色逐步從通道業務提供者轉向“商品投行”。

馬文勝表示,期貨公司今後的發展是“三合一”的結合,即期貨佣金商FCM、衍生品風險管理機構、對沖基金三合一的轉變與發展。既擁有像歐美期貨公司、經紀公司一樣的撮合能力,同時承擔着像大宗商品投行的業務職能,以及對沖基金的資產管理職能,這是今後中國的期貨公司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

文章作者
期貨公司年報全線“飄紅”:受益商品牛,業績分化明顯
  • 齊琦

  •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20 字。

    轉載請註明: 期貨公司年報全線“飄紅”:受益商品牛,業績分化明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