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如何打出高質量的價格戰?
文 | 中童傳媒特約撰稿人 劉春雄
如果認為價格戰是沒有技術含量的弱智營銷,這種想法本身就有點弱智。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那些以價格戰著名的中國企業,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基本上都是最後的勝利者。
認為價格戰是低水平的營銷,這是清流思維;認為價格戰不賺錢,這是簡單思維。敢於發動價格戰,打出高水平的價格戰,並在價格戰中賺錢,這是戰略思維。
價格戰不是誰都能玩的。如果不是行業巨頭,發動價格戰也沒人應戰,也不會改變行業的價格體系。能夠發動價格戰,能以價格戰改變價格體系,並最終改變行業格局,這樣的價格戰為什麼不能打?
除了價格比別人低,什麼配合措施都沒有,這是處於生存邊緣者經常玩的把戲,這種行為不能稱之為價格戰。單方叫陣,沒人應戰,自己跟自己玩,這種做法不是價格戰。如果以這種思維想象行業龍頭的價格戰,那麼就犯了“以已之心,度人之腹”的錯誤。
那些打贏了價格戰的行業巨頭,往往寧願被社會誤解,也不願意透露打贏價格戰的真諦。只要能夠享受勝利成果,被社會誤解又算什麼?被專家們貶低又如何?
一場好的價格戰,既能擴大市場份額,又能清理門户,還能賺得免費的廣告,同時還能贏利。然而,把大眾認為簡單的價格戰打出技術含量,卻是並不簡單的事情。
價格戰贏利模式之一:“未來銷量”式價格戰
打價格戰之初是賠錢的,打贏了價格戰就賺錢了。賺錢的關鍵在於“未來銷量”,所以稱之為“未來銷量”式價格戰。
經典案例:白象
20世紀90年代中期,白象崛起之初,當時方便麪的利潤很高,主流產品是70g/袋的包裝。白象開發出一款100g/袋的產品,投放山西市場。白象100g/袋的價格僅僅比對手70g/袋的產品高一點,價格非常有競爭力。
試想,重量差別這麼大,價格僅僅差那麼一點點,無論對誰都有吸引力。但是,按照白象當時的成本結構,這種價格是不賺錢的。為什麼不賺錢呢?因為白象當時的產量比較低,固定成本比較高,較高的固定成本分攤到較低產量,成本當然很高。
然而,白象最終賺錢了。因為價格戰,使白象的銷量急劇擴大,迅速成為山西擁有最大銷量的企業。以擴大後的銷量分攤固定成本,成本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在價格戰過程中,競品不敢應戰,因為如果應戰,實際上是拿100g/袋的包裝與自己的70g/袋的包裝競爭,打垮的不是白象,而是自己賺錢的老產品。
點評
白象的價格戰,技術含量有三點:
1.白象開闢了一個新的產品包裝和價格區間,價格戰不影響自己的老產品;
2.對手不敢輕易應戰,對手如果應戰,是在“新老產品互搏”,損已不損人;
3.以“未來銷量”為現在定價,即以價格戰成功後的銷量給成功前定價。只要打贏了價格戰,銷量上升了,成本結構一定發生變化。
國美的價格戰也屬於此種模式。在國美虧損時,黃光裕還在堅持做兩件事:一是快速擴張;二是打價格戰。快速擴張,就是用未來銷量支持打價格戰。
這種價格戰的技術含量在於:成本結構是動態變化的,價格戰的目標就是要通過市場份額的改變,來改變成本結構。
這種價格戰應關注點是,如果以靜態成本看待價格戰,那麼銷量越大,虧損越多。很多企業正是因為按照靜態成本計算,因而不敢打價格戰。
價格戰贏利模式之二:結構性價格戰
只有價格可比,才有價格戰;要價格可比,必須產品可比;產品可比,一定是同質化產品。所以,價格戰實際上是同質化產品之戰。
經典案例:火腿腸行業
火腿腸價格戰之初,春都是第一品牌,雙匯是第二品牌,春都的銷量比雙匯大。價格戰開打之初,雙方的產品結構差不多。在那個供不應求的年代,誰有心思去做產品結構?規模是第一位的。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所有火腿腸的主流產品價格和質量急劇下降。最初的價格下降,損失的是利潤。價格下降到一定階段,開始出現虧損。虧損的價格戰怎麼打?
春都的做法是不打價格戰,因為它的品牌比雙匯厲害。
雙匯的做法是繼續打價格戰,但同時推出毛利很高的新產品“王中王”。這個產品推出很艱難,為此,幾乎把整體營銷隊伍,從副總到業務員進行了整體更替,結果是高端產品佔比急劇提高。雙匯再用“王中王”獲得的利潤支持普通火腿腸打價格戰,逼着春都不得不應戰。
春都當時面臨兩個選擇:如果不應戰,市場份額下降;如果應戰,利潤下降。春都最初選擇了不應戰,結果銷量下降;後期開始應戰,結果市場份額和利潤同時下降。最後,一個開創了行業的行業龍頭幾乎消失了。
點評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是很多人對價格戰的直觀認識,事實也確實如此。因為以“清理門户”為目標的價格戰,要讓對手退出市場,沒有“自損八百”的勇氣是不行的。
那麼,在“自損八百”的同時怎樣才能不輸掉價格戰呢?
關鍵是創造贏利的產品,以贏利產品的利潤支持虧損產品打價格戰。
在價格戰中,哪些產品能夠記得呢?一是高端產品。因為高端消費者對價格不敏感;二是小批量產品羣。因為銷量小,不受對手關注,所以能夠享受高毛利;三是差異化產品,沒有可比價格。
雙匯打贏價格戰的技術含量在於:規模分攤成本,結構產生利潤。行業成長期,毛利很高,規模是第一位的。行業成熟期,“規模優勢”可能變成“規模包袱”,即規模越大,虧損越多。解決的思路就是用結構創造打價格戰的空間。
點個在看,2020發大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