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報告透露,全國法院受理各類知識產權一審案件從2013年的10.1萬件增長到2020年的46.7萬件,年均增長24.5%。這一增幅比全國法院受理案件總量年均增幅高出12.8個百分點。
年均增長24.5%説明了什麼?一方面反映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對知識產權保護需求明顯增長,另一方面也是對我國知識產權司法審判能力的考驗。以需求引領發展,更要以規則之治激勵創新創造,全面建設支撐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近年來,人民法院探索符合知識產權案件特點的訴訟規則。通過司法裁判,一系列新規則正在建立健全,併發揮作用。新規則滿足新要求,解決新問題,迎接新挑戰。從科技發展態勢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加速演進,亟需建立新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特別是數字經濟發展對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審判提出了新要求。從司法審判實踐看,涉及新類型新技術新領域的知識產權案件越來越多,需要及時研究知識產權保護的權利邊界、責任認定等法律新問題。從國際發展環境看,司法領域爭奪話語權的競爭日漸加劇,對在知識產權審判領域如何維護國家安全提出了新挑戰。
隨着我國向知識產權強國邁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更加註重全面保護、嚴格保護、司法保護。近日印發的《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提出“健全公正高效、管轄科學、權界清晰、系統完備的司法保護體制”,為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指明方向、明確路徑、提出要求。
現在,我國已成為審理知識產權案件尤其是專利案件最多的國家,也是審理週期最短的國家之一,並日益成為國際知識產權訴訟優選地。保持優勢以及不斷擴大優勢,需要繼續深化司法改革,提高知識產權審判質效,以公正司法裁判激勵創新,更好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萬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