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火車票好買,電影票卻“一票難求”,成為今年春節消費市場上一個獨特景象。不僅如此,諸如“一人食”年夜飯、擦窗機器人等定製化商品及“黑科技年貨”的意外走紅,在凸顯春節市場消費活力的同時,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國內市場的巨大潛力。
與2019年相比,今年春節消費數據增長了4.9%,可以説贏得了實實在在的“開門紅”。在倡導“就地過年”的背景下,春節消費的超預期表現生動展示了我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同時也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撐。
從今年春節市場的運行特徵看,最大的亮點還不是消費數據增長,因需求而催生的消費新業態新元素的出現更值得關注。因為它們恰恰代表着未來消費的新動向,體現了品質消費的新趨勢。這些新型消費形式出現的背後是我國數字經濟的不斷髮展、與傳統消費模式的深度融合以及消費基礎設施建設的有力支撐。
春節消費市場的變化,顯示出國內消費市場的發展正逐步擺脱傳統的跟隨式路徑依賴,越來越具備引領消費潮流、創造消費熱點的能力與實力。這種結構性的變化,讓居民消費信心得到持續增強,預期今年的消費增速仍將保持在高位運行。
當前,我國經濟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消費作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最大變量和最具潛力的增量,其在拉動經濟增長的過程中將承擔更多重任。一方面,我們要在消費結構的變化中找準新需求,把擴大消費與改善人民羣眾生活品質結合起來,進一步發揮好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另一方面,要在提高居民消費能力、改善消費環境、開拓消費新增長點等方面補齊短板、持續發力,為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夯實基礎。
過去一年,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我國最終消費支出佔GDP比重仍達到了54.3%,為近年來最高水平。新的一年,隨着經濟發展有利因素的不斷增多,我們有信心有能力用好消費這個第一引擎,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作者:顧 陽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