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侯潤芳)3月28日,在由保定市人民政府等主辦、中制智庫承辦的第六屆中國製造強國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蘇波在談到中國製造業這一話題時指出,當前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矛盾突出,製造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我們是製造大國,但還不是製造強國;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產業鏈的自主可控能力不強;勞動力、土地、環境等資源要素對製造業的約束趨緊等。
那麼,如何推進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蘇波給出了多個建議,其中一個值得注意的建議是,規範化解產能過剩,統籌好產業佈局,在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等新興產業盲目投資問題上,要加強規劃和引導。
“勞動力、土地、環境等資源要素對製造業的約束趨緊”
蘇波指出,當前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矛盾突出,製造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我國是製造大國,但不是製造強國,一些高端裝備供給不足,如航空裝備、高檔數控機牀等,與國際先進水平有較大的差距,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
第二,自主創新和產業基礎能力不強,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產業基礎技術薄弱。
第三,產業鏈的自主可控能力不強。我國製造業雖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鏈,但大體上還處於中低端,大而不強,快而不深,在全球資源的整合和控制能力不強。
第四,勞動力、土地、環境等資源要素約束趨緊。2020年中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指出,有四項一級指標中,我國除了規模發展佔據優勢以外,質量效益、結構優化、秩序發展三項與“美日德”三國還有較大的差距。“金融資本脱實向虛侵蝕製造業發展根基,人才培養結構與產業結構的調整不匹配,高端人才缺乏。能源資源約束趨緊,石油、黑色和有色金屬等原材料主要依靠進口。”蘇波指出。
“在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盲目投資問題上要加強規劃和引導”
那麼,如何推進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蘇波給出了五個建議:
第一,要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要擴大製造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投資,鞏固壯大實體經濟的根基,深度實施高端裝備創新工程,支持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發電和輸變電裝備,新一代通訊裝備等創新發展,繼續保持世界領先水平。
第二,規範化解產能過剩。要統籌好產業佈局,在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等新興產業盲目投資問題上,要加強規劃和引導。對地方政府與土地、礦產資源低價配置造成許多爛尾工程和資源浪費等問題,要進行規範和整治。
第三,推進製造業優質、高效、綠色、協調發展。實施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積極推動鋼鐵、有色、石化、輕工、紡織、家電等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推動製造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第四,在開放合作中,提升我國製造業國際化發展水平。全面推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落實汽車、船舶、飛機等行業的開放政策,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制度型開放的轉變。促進國際、國內的雙循環,加強與全球製造業的合作交流與協同發展,深入融入全球價值鏈的分工體系,規劃引導好製造業產業鏈全球佈局和有序轉移。
第五,優化製造業發展環境。着力降低實體經濟的企業成本,進一步完善減税降費的政策,減低過高各社保繳費名義費率,大力清理規範涉及的收費,降低用能、用地、用工的成本,取締各種不合理的收費和攤販。推動政策轉型創新,加快產業政策從差異性、選擇性向功能性、普惠性轉變,提高企業對政策的獲得感,逐步清理廢除妨礙公平競爭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環境形成的各項政策,逐步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侯潤芳 編輯 趙澤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