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懇資產遭IPO詢價新規後首張罰單!核心風控員竟是質檢員出身
《科創板日報》(記者 陳美)訊,近日,上交所官網披露一則監管措施決定書,對上海嘉懇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予以警示並採取監管談話。
《創投日報》記者瞭解到,被處罰的嘉懇資產是新晉的“黑馬私募”。據私募排排網顯示,嘉懇資產成立於2015年,旗下產品155只,核心人物為李星、 劉兵、詹冶。截止目前,公司全職員工數44人,取得基金從業人數33人。
面對上交所的這一處罰書,11月1日,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嘉懇資產,其前台工作人員表示:“這裏只是前台,尚不清楚公司被上交所處罰一事。”但在交流後,該工作人員又改口稱,“現在上交所公告了,後續應該會約談,加強監管吧。”
百億私募內控缺失
根據上交所披露的監管信息,嘉懇資產在參與科創板IPO網下詢價中,存在詢價決策流程不規範,相關內部控制存在缺失;內部研究報告流於形式,未能體現在充分研究基礎上理性報價等違規情況。
這不是嘉懇資產第一次遭遇監管層的處罰。在今年7月,嘉懇資產也在“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網下詢價”過程中栽了跟頭。
根據監管函,嘉懇資產在當日一是詢價決策流程不規範,詢價當日未對報價相關人員的通訊設備進行管控,存在價格等關鍵信息泄露。二是報價結果缺少客觀研究支持與合理解釋,未能體現出充分研究基礎上理性報價。
特別是,嘉懇資產在參與科創板新股詢價過程中,內部研究不充分,定價過程存在依據不足、憑藉主觀經驗判斷等情況,定價結果存在一定隨意性。
可以看到,在科創板新股詢價過程中,嘉懇資產問題不斷。
風控人員竟是質檢員出身
嘉懇資產新股詢價問題頻繁,顯然與風控人員有關。然,查詢發現,嘉懇資產的風控員竟是質檢員出身,而非專業的從業人員。
根據中基協備案披露,葛文秀在嘉懇資產中任職合規風控,就其本身而言,沒有出色的從業經歷。
數據顯示,2012年6月-2013年4月,葛文秀任職蘇州優力塑膠的質檢員;2013年是上海森想信息技術的銷售代表,這份工作也只幹了4個月;同年10月,葛文秀又到上海浙嘉投資做行政文員;2015年11月,葛文秀終於來到上海資民企業徵信,做起了風控員一職。
記者瞭解到,風控員的工作職責主要是對客户資料審核;對客户電話訪問,核定客户所提供資料的真實性;瞭解客户的家庭收入、經濟來源等等。
與此同時,一些公司的風控員還會要求有證券公司、銀行、基金公司等行業知識,財務知識,法律知識,以及業務知識等。
但從葛文秀的履歷上看,其過往從業經歷與上述要求似乎有一定差距。最重要的是,葛文秀並未獲得基金從業資格。
除此之外,嘉懇資產的的法定代表人和總經理李星也付出水面。該人出身券商系, 先後任浙商證券營銷人員,中原證券項目經理,九州證券經紀人。2015年正式成立嘉懇資產,並擔任要職。
單隻基金跑贏景林高毅
儘管一個券商從業人士,一個半路出家的風控人員,就搭起了嘉懇資產,但這一私募基金並未取得投資建議條件資格。一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沒有私募投顧資格,嘉懇資產就無法在銀行、券商中以投顧身份管理產品,也無法進入主流代銷渠道的白名單中。
但這也不妨礙嘉懇資產的高速擴張之路。截止目前,嘉懇資產管理資金規模高達100億元。10月22日,嘉懇旗下芬芳1號今年來收益為30.15%,嘉懇茂溪5號為20.82%,跑贏淡水泉、景林、高毅等大牌基金。
三季報顯示,嘉懇資產共出現在19只上市公司名單中。其中,科隆股份、榮泰健康、冠盛股份、東方園林為新進和增加。
但這四隻個股均表現一般,且東方園林第三季度淨利潤只有488萬元,同比下降97.63%,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更是-5.3億元。
此外,嘉懇資產還持股文一科技、獅頭股份、精研科技、森霸傳感、史丹利、南方軸承、諾普信、旺能環境、恆為科技、淮河能源、銀禧科技,同樣的這些個股均表現一般。
鉅額打新收益還能持續好久?
持倉操作與收益不對等,嘉懇資產的超額收益從何而來?
“打新”是嘉懇資產的一項“神技”。Wind數據整理,年內嘉懇旗下相當數量產品,參與新股首發十分積極,平均每隻產品投入申購的累計資金超過100億。
另據Wind顯示,2021年動用資金最大的“嘉懇穩盈FOF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在2020年首發累計動用資金高達732億元。
但近日來,隨着新股頻頻破發,嘉懇資產這種“躺着賺錢的日子”能否持續,值得思考。
對此,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IPO詢價新規意在降低機構頻繁修改報價的行為,有利於改善抱團壓價、變相利益輸送等行為。
“參與科創板網下詢價變為‘系統至多記錄同一網下投資者提交2次初步詢價報價記錄’,且原則上不得修改,第二次要提交‘報價修改理由’,而此前對報價修改並無限制。這意味着報價修改次數受到約束限制,有利於規範市場運行秩序,詢價趨於理性。”郭施亮談到,因此,這將或多或少影響新股上市後表現。
在郭施亮看來,新股破發潮到來,機構在打新時更需要考慮企業的真實質地。“新股打新剛性兑付打破,未來新股溢價效應下降,機構詢價引導價格理性迴歸,應該是未來市場的發展趨勢。”
而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也對記者表示,詢價新規實施後將大大緩解“抱團壓價”的情況。“在以前,機構是報低價,使得新股上市後暴漲,一二級市場溢價空間明顯。而如今隨着最高報價剔除比例由‘不低於10%’調整為’不超過3%’,這意味更多人敢於報高價。因為報低了,就可能拿不到籌碼。可以看到,新規出爐後減少了機構新股報價的操縱空間。”
總之,董登新認為,新股詢價市場化改革,就是要讓新股上市後不暴漲暴跌,股票價格趨於平衡性。如此,才是合理、成熟的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