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零碳化”不等同於“棄煤”

8月26日,由中國新聞社和能源基金會聯合主辦的國是論壇之“能源中國”在京舉行。論壇上,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黃震指出,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長期以來對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了戰略支撐作用。未來面向碳中和,化石能源會轉變成一種保障性能源,其中CCUS(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是目前實現大規模化石能源零碳排放利用的關鍵技術。未來,結合CCUS的火電將會推動整個化石能源電力零碳排放,同時提供保障性電力,保證電網靈活性。

黃震指出,在碳中和願景下,未來新能源發電+儲能以及火電+CCUS,會組成一個不可或缺的技術組合。這一過程是通過技術不斷進步,不斷髮展和轉型的,因此要循序漸進、“先立後破”,不要一談到“電力零碳化”就説“棄煤”。

面向碳中和,黃震認為,能源轉型的方向主要是“五化”。在能源供給側方面,包括電力零碳化和燃料零碳化。在能源需求側方面,主要方向是電氣化、智慧化和高效化。

以電力零碳化為例,黃震認為,大量數據顯示,目前全球高達41%的碳排放來自電力行業,中國51%的碳排放來自於電力系統和取暖。因此,電力脱碳和零碳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所在。

轉型如何走?黃震指出,重點在於構建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這個系統依賴於遍佈全國的分佈式光伏發電、風電和儲能系統,也包括各種虛擬電廠和微電網的技術,使常規火力發電從現在基荷電力轉變為調峯電力。當然,這個過程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技術的進步。

如何實現燃料零碳化?黃震指出,可以通過可再生能源得到的零碳電力做各種各樣的燃料。比如:可以用可再生能源來制氫,也可以合成氨,用於車船等的動力系統,這些都是未來轉型升級的方向。

總體而言,黃震認為,面向碳中和的能源轉型,其核心是以一種顛覆性、變革性的能源技術作為戰略支撐,形成全新能源大系統。這不是“賽道超車”或者“彎道超車”,而是換了一個賽道,重新定義人類社會資源利用的方式。

“所以,未來誰能夠在零碳技術上創新佔據領先,就是新賽道上的領跑者,誰就有可能引領下一輪產業革命。”黃震表示。(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王軼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55 字。

轉載請註明: “電力零碳化”不等同於“棄煤”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