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讀|能源轉型“提速” 我國綠碳之路怎麼走?
二氧化碳的排放大約70%來自工業生產或生成性排放,工業綠色低碳轉型是我國實現“碳達峯”的重要一環。2021年,國家工信部已為工業領域“碳達峯”制定時間表——到2025年,工業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顯著成效,為 2030 年工業領域碳達峯奠定堅實基礎。
目前我國工業綠色低碳轉型進展如何?各地採取哪些行動,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透過數據拆解工業綠碳之路。
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連續5年下降
碳達峯,即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值,隨後經歷平台期進入持續下降的過程。
“重點實施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節能降碳增效行動、工業領域碳達峯行動等‘碳達峯十大行動’。”——2021年10月國務院發佈《2030年前碳達峯行動方案》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梳理數據發現,2017年至2021年,我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連續下降。根據《方案》,到2025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
與此同時,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十三五”時期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約下降16%。“十四五”時期,我國定下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3.5%的目標,在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實現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
煤炭消費比重持續下降
清潔能源消費佔比提高至25.5%
工業綠色轉型的重要一步,便是推動能源結構的轉型,擺脱對原煤消費的依賴。近11年來,煤炭消費比重持續下降。2020年,我國工業能源消耗總量達到32.25億噸標準煤,佔消費總量的66.16%。2011年,煤炭消費佔比能源消費總量的70.2%。2021年,煤炭消費佔比降至56%,相較於11年前降低14.2%。
同時,以天然氣、水電、核電為代表的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持續增加。2021年,清潔能源消費佔比約是能源消費總量的四分之一,相比於2013年提高10%。
雖然煤炭消費佔比持續下降,但是由於工業的發展,消費總量持續上升。2021年,煤炭消費量增長4.6%。針對這一點,《2030年前碳達峯行動方案》提出,在“十四五”期間,煤炭消費增長得到嚴格控制。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梳理數據發現,能源結構得到優化的同時,能源利用效率也不斷提高。2011年至2019年,全國每萬元GDP生產總值減少0.31噸標準煤。近兩年,每萬元生產總值能耗消費保持下降趨勢。
據《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2012年至2019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累計降低24.4%,相當於減少能源消費12.7億噸標準煤。雖然能源消耗總量增加,但我國以能源消費年均2.8%的增長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7%的增長。
“十四五”期間,我國將進一步提高能源利用率。到2025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在工業領域,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3.5%,為2030年碳達峯目標奠定基礎。
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髮展
太陽能電池佔全球市場份額71%
“綠色低碳轉型”背景下,環保產業進入“快車道”。截至2020年底,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產值約 7.5 萬億元。
《2030年前碳達峯行動方案》中提出,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逐步降低傳統燃油汽車在新車產銷和汽車保有量中的佔比。在2030年實現碳達峯的同時,實現當年新增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的交通工具比例達到40%左右。
新能源汽車作為我國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自2018年產量突破100萬輛,僅僅3年就達到367.7萬輛,相比上年增長152.5%。
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不斷提高。2017年至2019年,共有329.3萬輛新能源汽車被購買,產銷率均在97%以上。截至2020年底,新能源汽車累計推廣量超過550萬輛,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
工業綠色發展也要求生產能源低碳。目前能源體系和發展模式正在進入非化石能源主導的嶄新階段。太陽能電池是生產太陽能源的重要配件,近5年來,產量持續增長。截至2020年底,太陽能電池組件在全球市場份額佔比達 71%。
欄目統籌:任嬌
記者:方靜怡
設計:許驍
校對: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