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研究院 · 文旅研報
主題:焦點研究院·100家上市旅企2021年上半年財報解讀(上篇)
出品時間:2021年9月26日
研究員:孔令怡
引言
100家旅遊類上市企業上半年累計虧損151.55億,盈利與虧損企業數量各佔50家,業績表現“差強人意”,多數旅企體量不大、抗風險能力不強等問題仍然突出。在不同業務門類的上市旅企中,旅遊單一業務類以756.36億元的總營收、141.19億元的歸母淨利潤成為表現最好的業務板塊,縱向深耕更能集中發力。旅遊綜合業務類同樣營收與淨利潤“雙線飄紅”,但2.71億的盈利卻是由華僑城以一己之力拉正,多家旅企實則虧損,板塊表現難掩隱憂。旅遊綜合業務類虧損企業多涉及到旅行社、酒店、交通等業務條線,而這些業務對業績的拖累嚴重。
9月,旅遊類上市企業2021年半年報悉數公佈。疫情之下,旅遊行業振興不易。為了一窺行業現狀,焦點研究院對旅遊企業上半年的業績表現進行了覆盤。誰打贏了翻身仗?誰又在泥淖中越陷越深?我們試圖通過本次專題研究尋找到答案。
此次我們統計了100家旅遊類上市企業,其中滬深主板50家,創業板5家,新三板20家,港股25家。據焦點研究院統計,旅遊類上市企業的總營收為3280.38億元,相較去年同期平均增長89.94%。淨利潤方面,50家上市旅企淨利潤虧損,虧損總額約324.98億元;50家盈利,盈利總額約173.43億元。盈虧相抵,仍虧損151.55億元。
從數據上看,上市旅企上半年的業績表現可用“差強人意”來形容。去年上半年,由於新冠疫情帶來的恐慌尚未消除,旅遊業還處於低位運行時期。但進入2021年後,伴隨着新冠疫苗的全面接種和政策託底、需求爆發、產業升級等多重利好疊加,旅遊行業在宏觀面上呈現出低位反彈態勢,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解讀為“旅遊經濟運行全面復甦向上的基本面已經形成”。但從各旅企的實際表現來看,盈利與虧損企業數量各佔50%,上半年營收的平均增長幅度未達100%,這些都不能被認為是非常亮眼的表現。特別是盈虧折衝後的淨利潤依然虧損150億元以上,更加反映了多數旅企體量不大、抗風險能力不強等問題。
為了更加深入理解旅遊行業的“自救”現狀,我們將旅遊類上市公司進一步劃分為幾個類別:旅遊單一業務類(如旅遊娛樂、智慧旅遊等)、旅遊綜合業務類、旅遊資源開發與經營類、旅行社類、酒店類、餐飲類和交通類。在此基礎上,通過分析不同業務類型旅企上半年業績表現,探究旅遊行業競爭的邏輯變化,判斷行業是否真如業界所言“韌性十足”。
縱觀不同業務門類的上市旅遊企業,可以發現旅遊單一業務是今年上半年表現最好的業務板塊,旅遊綜合業務次之,餐飲位列第三,以上三個業務板塊均實現了總淨利潤為正。而旅遊資源開發與經營類、旅行社、酒店、交通等業務門類因受疫情的衝擊更大而表現不盡如人意,總淨利潤均告虧損,可謂受損容易、恢復更難,想要真正“全面復甦”的確為時尚早。
本期,我們將重點研究旅遊單一業務類、旅遊綜合業務類兩個大板塊的上半年成績單。
旅遊單一業務類:縱向發力業績領跑
從總體上看,深耕單一業務領域的旅遊企業,上半年總營收高達756.36億元,歸母淨利潤141.19億元,是上半年表現最好的旅遊業務板塊。考慮到旅遊行業涉及到的業務門類多且雜,因此我們經過甄別,選擇了近年來有良好成長性、受市場關注度高的業務進行研究。
旅遊娛樂。旅遊娛樂類上市企業的主營業務包括旅遊演藝、主題樂園以及相關的遊樂設施製造。旅遊演藝類的“三巨頭”——宋城演藝(300144)、鋒尚文化(300860)和三湘印象(000863.SZ)上半年表現有所分化。單從數字上看,宋城演藝、三湘印象的上半年成績單似乎更加亮眼。但鋒尚文化在其半年報中提及的“報告期內,大型文藝演藝活動市場下沉和文化旅遊演藝產業鏈進一步延伸,業務承攬方式由被動等待轉變為積極主動出擊”卻更值得關注。
今年上半年,鋒尚文化新籤杭州2022年第19屆亞運會開閉幕式和山東日照天台山旅遊區太陽文化中心室內演藝工程等重大項目,中標和簽約合同額達6.78億元,整個上半年公司在手訂單總額已達9.29億元。此外,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已經從去年同期的-5428.70萬元提升到-2441.72萬元,第二季度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已達到5331.13萬元。這些先行指標都表明,鋒尚文化已經從去年的疫情影響中逐漸恢復。而旅遊演藝作為最大的“二消”產品,肩負着滿足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的使命。因此不論疫情對文旅行業是否有持續性影響,旅遊演藝都能夠在不利市場環境中保持相對韌性,鋒尚文化就是實證。
在線旅遊平台。在線旅遊平台類上市公司中,美團(03690.HK)、同程藝龍(00780.HK)、攜程集團(09961.HK)均已發佈上半年半年報。從三者的表現來看,在線旅遊平台類企業在時有反覆的疫情形勢中,顯示出了強勁的“反脆弱性”特質。
美團是今年上半年的“淨利潤第一股”,64.12億的歸母淨利潤讓美團在百家旅企中突出重圍,坐上利潤榜頭把交椅,其在到店、酒旅方面的實力不容小覷。當然,這離不開美團背後巨大的流量池,印證了在線旅遊平台想要實現GMV的持續增長,流量是必爭之地。
同程藝龍的逆勢復甦,同樣來源於疫情導致的線上滲透率大幅提升以及流量渠道的多元化。財報中顯示,同程藝龍的平均月活躍用户由2020年同期的1.62億人增至2.56億人,增幅58.1%;平均月付費用户由1670萬人增至3040萬人,增幅82.0%。今年第二季度,同程藝龍面向吸引喜歡未知事物的新世代推出了“機票盲盒”活動,這一活動為平台吸引了大量流量,對於二季度平均月活躍用户的歷史新高貢獻明顯。
免税業務。免税業務第一股——中國中免今年上半年業績高奏凱歌。在海南離島免税政策紅利的助推下,中國中免上半年每股收益高達2.74元,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均僅次於美團,在100家上市旅企中位居次席。2019年,中國中免將全資子公司國旅總社100%股權轉讓給中國旅遊集團,全力聚焦免税業務。儘管將旅行社業務剝離,但中國中免背靠中旅依然能享受到引流紅利。加之離島免税業務是國家意志下承接海外消費迴流的重要支撐點,在未來依然有極大的增量空間,這就使得中國中免的“天花板”很可能比預期更高。而凱撒旅業、眾信旅遊等也都在加碼海南離島免税業務,這將攪熱離島免税的市場競爭,最終也將有利於行業生態特別是“免税+旅遊”的全面優化,並使消費者受益。
旅遊綜合業務類:飄紅之下暗藏隱憂
從事旅遊綜合業務的14家上市企業,上半年總營收為323.90億元,歸母淨利潤2.71億元。然而,這類上市企業看似業績表現尚可,實則暗藏隱憂。根據焦點研究院統計,14家企業中只有華僑城(000069.SZ)、三峽旅遊(002627.SZ)、嶺南股份(002717.SZ)和香港中旅(00308.HK)淨利潤為正,華僑城更是以一己之力貢獻了15.84億元的淨利潤,直接拉高了整個業務板塊的利潤水平。而其餘10家綜合業務類上市旅企均出現虧損,累計虧損額達14.05億元,是業績虧損的“重地”。
焦點研究院整理了10家淨利虧損企業各自的旅遊業務線。可以發現,多數企業涉及到旅行社、酒店、交通等業務條線,而這些業務對業績的拖累嚴重。
以香港中旅為例,香港中旅主要經營業務包括旅遊景區及相關業務、旅行社及相關業務、酒店業務和客運業務。其中,旅遊景區及相關業務、酒店業務相比去年同期實現減虧,而旅行社、客運則虧損幅度進一步擴大。值得一提的是,香港中旅以513萬港元的代價出售旅行社有關業務及相關資產給中旅總社,這筆交易於今年5月完成,為香港中旅帶來約2.16億港元收益。因此實際上,香港中旅的旅行社及相關業務恢復進度還比較遲緩。
華僑城儘管也涉及到多條業務線,但華僑城上半年僅政府補助就拿到了3.76億元,遠超其他13家旅遊綜合業務上市公司的淨利潤總和。換言之,如果難以成為像華僑城這樣的行業龍頭,以“央企”、品牌和信譽做背書,在疫情影響綿延不斷的當下,業務條線過多無異於樹大招風。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立場和觀點。本文著作權歸搜狐焦點所有。未經允許,嚴禁轉載;經允許轉載或使用本文時,請註明來源。獲得轉載授權請聯繫:[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