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小米生態鏈企業將登陸二級市場。
近日,上海創米數聯智能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創米數聯”)提交創業板上市申請。根據招股書數據,創米數聯在2019年-2021年期間,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8.75億元、11.24億元、15.33億元;淨利潤分別為2663.43萬元、-8812.91萬元和6042.36萬元。其中,2020年淨利潤受股份支付費用1.51億元影響。
創米數聯成立於2014年,主營業務為智能家居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小米為第四大股東,佔股8.52%。此次IPO,該公司預計公開發行不超過 4,001.00 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 10.002%,擬募資6.44億元。
產品結構單一,小米關聯交易佔比超一半儘管創米數聯在招股書中將自己定位於“智能家居”領域, 並提供多品類的全屋智能家居產品及服務,但這家公司的核心產品實際只有“智能攝像頭”。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9年-2021年期間,來自智能攝像頭產品的營收分別為7.61億元、10.02億元以及12.85億元,佔總營收比例分別為86.96%、 89.17%以及 83.88%。其他諸如手錶、門鈴、掃地機器人等智能家居產品的營收佔比均不到一成。
創米數聯的產品主要由委託加工的方式生產,無自建工廠。按照產品所需原材料採購方式可以分為直接採購——公司直接向原材料供應商採購;代工廠代採——都分原材料如傳感器,包材,鏡頭,組裝料,殼料等公司指定具體供應商價格和數量,由代工廠代採。
同時,作為一家小米生態鏈公司,創米數聯的超過50%的營收,仍由與小米的關聯交易貢獻。
小米生態鏈的企業,一般採用小米模式和自有品牌模式兩種銷售產品。小米模式是指該企業負責小米品牌產品的整體開發、生產、供貨,產品則由小米集團方的各個渠道對外進行銷售;自有品牌模式則是依靠線上、線下銷售,具體包括線上B2C平台模式、電商平台入倉模式、線下經銷和直銷模式。
招股書數據顯示,創米數聯主要作為小米定製智能攝像機的供應商。2019年-2021年,該公司小米模式實現的收入分別為7.79億元、8.51億元、9.16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9.07%、75.7%、59.8%。
與小米關聯交易的佔比下降,反映創米數聯出對於自有品牌創米小白業務發展的重視。同時,這也是小米生態鏈企業發展的共同趨勢,因為提升自有品牌營收佔比有利於改善公司的利潤表現。例如創米數聯在報告期內,小米模式的毛利率分別為14.48%、17.75%及19.76%;自有品牌銷售模式的毛利率分別為23.39%、18.66%及19.75%。
創始股東團隊遭洗牌,6名聯創僅剩1人留下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招股書中,創米數聯花費了大幅篇章披露了創業以來複雜的股權結構變化。
2014年,創米數聯由上海利龍、天津金星、杜軍紅、範海濤共同出資500萬元設立,四名股東分別認繳出資175萬元、175萬元、120萬元、30萬元。天津金星為小米科技的全資子公司,目前持股比例為8.52%。
根據wind資料顯示,上海利龍的實際控制人為杜軍紅,其他5名股東分別為範海濤、徐文軍、湯肖迅、關亞東、鄧華。但在招股書中,除鄧華外其他5名股東均未出現在董事會、監事會以及高級管理人員名單內。
原來,2017年初,因創米有限(“創米數聯”前身)當時的實際控制人杜軍紅,計劃將旗下的龍旗科技申請在A股上市。於是,各股東協商後,決定將創米有限納入龍旗科技體內實現共同上市。上海利龍、杜軍紅、範海濤分別以各自的原始投資成本420萬元、96萬元、72萬元將其持有的創米有限51%股權、8%股權、6%股權全部轉讓。
請輸入圖説
不過,龍旗科技首發上市並未獲准,上述股東則計劃購回此前持有的創米有限股份,並謀求創米有限的獨立發展。最終,在經過一系列資本操作以後,鄧華於2018年5月取得創米有限的控制權,直接持股20%,代持上海利龍、杜軍紅、範海濤和員工持股平台馬鞍山創能的股份,總計持股60%。
之後,經歷多次外部融資,目前鄧華直接持有創米數聯17.99%的股權,並通過上海創楹、上海凌芯間接持有公司1.77%、0.27%的股權,合計持有20.03%股權,並擔任公司董事長。脱離管理層的杜軍紅、範海濤、徐文軍、湯肖迅、關亞東5人,則通過持有上海凌芯間接持股創米數聯。
截至發行前,創米數聯共有包括機構和個人在內的19名股東,共計持股90%。(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 饒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