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經濟增速目標6%以上,設定“底線目標”有何考慮?

新京報快訊(記者 姜慧梓)3月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

報告指出,經濟增速是綜合性指標,今年預期目標設定為6%以上,考慮了經濟運行恢復情況,有利於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經濟增速、就業、物價等預期目標,體現了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要求,與今後目標平穩銜接,有利於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

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並未設定增長目標,為2003年以來首次。2020年全年GDP同比增長2.3%,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且2020年四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6.5%,已經超過疫情前的水平。

今年為何設定增速目標?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税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認為,與去年重大疫情導致經濟陡然下降不同,今年經濟增長的壓力得到緩解,GDP作為指揮棒不會缺席。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施正文認為,我國疫情防控取得了戰略性成果,去年實現了正增長且逐月好轉,與去年的形勢已經完全不同。同時,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確定一個GDP目標,便於各地安排工作、分解任務,確保“開好局”。

在去年低基數的情況下,經濟實現“V”字反彈,2021年增速強勁已經成為共識。市場普遍預期,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將在8%以上。

增長6%以上這樣一個“底線目標”低於此前市場預期。施正文認為,目標設定要切合實際、可行有效。今年要與去年結合起來看,考慮到去年只有2.3%的增長,今年目標底線設定為6%,綜合起來看是低於疫情前水平的。這是考慮到還有一些不確定因素,增長目標的設定也留有餘地。不設上限是考慮到未來發展的實際情況,要在經濟穩定平穩運行的基礎上力爭更好。

施正文表示,“開局”要行穩,未來才能致遠,增速目標留有餘地,便於我們在保持一定速度的經濟恢復的同時,調整經濟結構,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型,這才是我們未來的追求。設定底線目標體現了我們不急於求得速度,而是更加註重質量,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用意。

設定底線目標與地方政府的做法類似。記者注意到,各省份設定2021年增速目標仍較保守,與2019年具有較強的延續性。在31個省份中,18個省份設定底線目標,從最低目標絕對值來看,8個省份設定為增長6%以上,與全國目標相同。整體來看,有23個省份將增速預期設定在6%—7.5%,去年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的湖北和享有自貿區政策紅利的海南,設定為10%以上。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餘淼傑認為,在去年低基數的情況下,今年定一個高一點的目標不會達不到,但全國和很多地方政府還是給出了一個底線目標。這樣一方面是避免外界對高增速有誤讀,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與今後目標平穩銜接。從目標連貫性、實際與潛在經濟增速、經濟不確定性等方面考慮,這樣設定目標體現出增長率在中長期邊際放緩的趨勢。

近些年,我國在增速目標的設定上出現一些變化,從過去的固定目標,到2016年首次提出區間目標,再到今年提出底線目標。

施正文認為,這樣的變化體現了政府更加務實、更加實事求是,更加兼顧速度和質量。經濟社會受到各種因素影響,固定目標並不切合實際。因為不確定性大,所以指標也要更有彈性。

餘淼傑認為,增速目標作為“指揮棒”具有信號意義,從這些年的變化來看,我們對增速的態度在淡化。

也就是説,不再簡單追求數字上的增長,不再憑着經濟增速去判斷經濟“好不好”。辯證地看,一定的增速是必須的。就像踩自行車,必須通過不斷髮力才能保證自行車平穩行駛下去。中國經濟只有保持一定的增速,才能解決在改革開放中產生的新問題。

此前,有學者預計“十四五”規劃可能會為未來五年的平均經濟增長設定一個目標區間,比如5%左右,並強調提高增長質量和可持續性。記者注意到,報告提出,“十四五”期間各年度視情提出經濟增長預期目標。餘淼傑認為,如果中國經濟能夠保持每年5%-5.5%的增速,那麼就是一個符合實際的健康的經濟發展速度,是符合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的。

新京報記者 姜慧梓

編輯 陳思

來源:新京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51 字。

轉載請註明: 今年經濟增速目標6%以上,設定“底線目標”有何考慮? - 楠木軒